“舌尖上的院士”,火了!哪些高校拥有最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朱有勇成就 “舌尖上的院士”,火了!哪些高校拥有最多?

“舌尖上的院士”,火了!哪些高校拥有最多?

2023-09-05 01: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0月16日,在党代表通道上,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的朱有勇谦虚地介绍自己是驻村科技特派员,并且透露他和团队成功研发了水稻旱地种植新技术,解决了山区农民口粮问题,着实令人大开眼界!

朱有勇院士本硕均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他长期从事稻瘟病研究,曾跑遍了云南省内62个县研究了2000多种水稻的基因抗性问题;2000年,朱有勇终于找到了水稻的品种搭配规律,为控制稻瘟病这一世界难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这一重大研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并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达3.02亿亩,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这位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院士又为何被大家称作“土豆院士”呢?2015年,已经60岁的朱有勇院士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到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扶贫。他一次次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带着团队种起了土豆。三个多月过去,土豆采挖的时候,农民从没见过这么多、个头儿这么大的土豆。

老百姓的土豆丰收了,朱有勇院士并未停下脚步。2018年3月,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朱有勇院士把老乡种出来的土豆“吆喝”到了人民大会堂向全国媒体展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土豆院士”。为了帮农产品扩大销路,他甚至亲自上阵,帮助乡亲直播带货。

今年,因为这位“土豆院士”在党代表通道的亮相,云南农业大学也再一次强势入镜,火遍大江南北。

学校位于春城昆明,北依龙泉山、东傍盘龙江,是云南省省属重点大学,现有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

图源:云南农业大学

在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科学研究中,以朱有勇院士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为云南农业大学捧回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荣誉与美名。

朱有勇院士团队创建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理论与技术,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奖励;李铮友教授等率先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创造了杂交粳稻单产1108.55千克的世界纪录;魏红江教授团队与美国合作获得了世界第一批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失活克隆猪,并在国际顶刊《科学》上以封面文章发表……

湖南农业大学,“舌尖上的院士”专业户

湖南农业大学,“舌尖上的院士”专业户

哪所高校盛产“舌尖上的院士”?非湖南农业大学莫属!“辣椒院士”“茶叶院士”“油菜院士”“养猪院士”“甘蓝院士”均来自这所高校,且随高绩(ID:gjdata)走近这个“院士天团”,一睹学校风采!

湖南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学校是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建设单位,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0余项,选育出的油菜、辣椒、茶叶、水稻、玉米、马铃薯等新品种和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

图源:湖南农业大学

在众多农作物中,辣椒被誉为湘菜的“灵魂”,而辣椒炒肉是湖南人餐桌上最家常的一道菜。随着湘菜走出湖南、飘香世界,辣椒炒肉不断创新发展,征服了人们的味蕾,这离不开“辣椒院士”邹学校和“养猪院士”印遇龙的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现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也是学校的本硕校友,他带领团队育成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系列辣椒品种,为提高中国辣椒科技水平、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邹学校院士作为蔬菜育种专家,一种辣椒,基本上他用眼睛就能看出辣度。“我这一辈子的科研,就是在一个小小的辣椒上,不停地选育新品种,满足农民的需求,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是邹学校院士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邹学校院士与辣椒苗的合影。

图源:中国院士馆

30 多年来,邹学校院士及其团队在辣椒优异种植资源创制、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不仅如此,他还用小辣椒助推大产业,助力椒农增产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乡村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另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是湖南农业大学畜牧学学科带头人。将近40年来,他始终琢磨一件事——如何养好一头猪。因此,他被外界亲切称为“养猪院士”。

印遇龙院士

图源:新华社

“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在印遇龙院士看来,中国本土猪种质资源保护和进一步选育是当代人的重要使命。抗生素、瘦肉精,一度让中国市场上“放心肉”稀缺。印遇龙院士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历经多年攻坚克难,创建了猪生态养殖技术体系,将中草药或植物提取物应用在饲料当中,使动物的免疫力得到提高,从而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

近期,湖南农业大学师生欢聚一堂,共同祝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光荣当选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这位著名的“茶叶院士”现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他30余年致力于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技术、黑茶加工理论与技术创新,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推动我国茶叶科技进步和产业飞速发展。

10月15日,CCTV17《中国三农报道》专访刘仲华院士,他在节目中说道:“我们今天可以很自豪地讲,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茶叶科技创新团队,不管是我们设立茶学学科的高校数量,以及农业农村部所建立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团队,这两个方面的集合我们是全世界最大的,而且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超越的技术团队规模。”

湖南农业大学还有2位从事蔬菜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油菜院士”官春云和“甘蓝院士”方智远,他们为了育出品种优良的蔬菜,倾注毕生心血。

正是官春云院士,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把“双低”油菜这个品种带到了世上。由这个品种的油菜籽榨取的菜油,其芥酸含量低于3%,菜饼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这两项指标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官春云院士

图源:人民日报

另1位方智远院士一直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工作,现为湖南农业大学双聘院士,他让“洋白菜”甘蓝变身“中国种”,把这种原本只能在夏季吃到的菜变成了每个季节都可以上市。研究甘蓝半个多世纪,方智远院士像一位当代愚公,紧盯甘蓝育种这一件事,牢牢守护好中国人的“菜篮子”。

方智远院士在河北保定繁种田采收甘蓝种子。

图源:中国院士馆

此外,还有许多院士在农业食品领域颇有建树,因篇幅所限,不一一举例,也欢迎读者与我们分享更多关于“舌尖上的院士”们的事迹。在迈向农业强国的道路上,这些院士披荆斩棘、矢志不渝,既是潜心科研的攻坚者,也是众多涉农高校最可敬的代言人!

新闻来源:各学校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中国院士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