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华是门生意?立陶宛甘当反华“急先锋”,美国发挥了什么作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近立陶宛怎么啦 仇华是门生意?立陶宛甘当反华“急先锋”,美国发挥了什么作用?

仇华是门生意?立陶宛甘当反华“急先锋”,美国发挥了什么作用?

2023-05-27 15: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仇华是门生意?立陶宛甘当反华“急先锋”,美国发挥了什么作用?

今年建军节刚过没几天,中国外交部就召回了中国驻立陶宛的大使,同时要求立陶宛必须“手脚麻利”地召回其驻中国的大使。

这一消息,立刻让立陶宛这个国内大部分公众都不怎么熟悉的国家,成为14亿中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当大家花了不到3分钟了解到这个弹丸小国又是一个追随美国反华的积极分子后,就迫不及待的想扒一扒这个与中国相隔万里之遥的欧洲小国甘为美国驱使究竟为哪般?

现在,笔者就来一一揭秘。

悲情小国立陶宛,就是国际媒体上常说的波罗的海三国中的一个,它们都与俄罗斯接囊,其中立陶宛西南部与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飞地——加里宁格勒接囊,西部紧靠波罗的海,北部接拉脱维亚,东部与白俄罗斯接囊,南部有一部分紧邻波兰。

该国面积6.53万平方公里,跟中国宁夏面积相当,但宁夏现在有720万人口,立陶宛才280万,而宁夏还是我们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

而在经济上,2020年该国GDP仅558亿美元,人均算下来刚过2万美元。

与中国比是不少,但在欧洲这种发达国家成堆的地方,根本不算什么,2020年欧盟人均GDP已经超过3万美元,立陶宛只能算穷人。

但从政治上说,国土面积小不怕,怕的就是沦为大国的棋子,不能自主决定国家的命运,而立陶宛这个小国就偏偏就是这样的奇葩。

要想明白立陶宛为何会成为如今这般弱小的模样,就不得不了解一下该国一路走衰的历史,其中俄罗斯是“帮了大忙”。

立陶宛祖上也曾经是大国,也有过风光阔绰的日子。

公元13世纪,立陶宛大公国诞生了,其领土范围囊括了如今其周围区域的波兰、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部分区域,影响力从南边的黑海辐射到北北边的波罗的海,领土面积超过12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大国。

但自从蒙古帝国衰落后,立陶宛大公国附近一个叫莫斯科大公国的国家开始崛起,就是今天俄罗斯的老祖宗,两国之间的恩恩怨怨就从这里开始。

在莫斯科大公国的攻打之下,立陶宛大公国逐渐解体消失。

1546年,莫斯大公国领袖伊凡四世被加冕为沙皇,沙俄就是这么来的。

长期受过蒙古人欺压奴役的沙俄在领土扩张方面很是拼命,于是1558年,沙俄对立陶宛大公国开战。

但立陶宛大公国的军队不是沙俄的对手,被打得节节败退。

为了阻止沙俄的继续扩张,立陶宛大公国1569年与波兰结盟,有力地挡住了沙俄的攻势。

1618年,欧洲爆发“30年战争”,波立联邦侥幸躲过这场灾难,但波立联邦内部治理无力导致该联邦国力逐渐衰弱。后来北方强国瑞典南下攻入该联邦境内,波立联邦变成瑞典的政治傀儡。

之后瑞典在进攻俄罗斯的过程中遭遇数十年未见的寒冬,冷惯了的沙俄借此机会一举将瑞典击败,波立联邦就又变成沙俄的政治附庸。

不甘被沙俄控制的波立联邦多次起义都被沙俄武力镇压,为一劳永逸解决隐患,沙俄已做好吞并波立联邦的准备。

在之后的历史时期,沙俄与崛起的普鲁士,奥地利先后于1772年,1793年,1795年,3次瓜分波立联邦的领土,导致该国从世界政治版图上消失。

100多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攻占了立陶宛,立陶宛第一次被吞并。

后来沙俄内部发生十月革命,苏联成立后,波兰和立陶宛才又“奇迹般地”从世界版图上复活,但复活后的波兰与立陶宛已无法再和消失前的波立联邦相比。

两个被周围强国多次瓜分的国家已经成为各大国进行博弈攻防的缓冲棋子。

到了二战爆发前,苏联在与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情况下,为防止德国在攻占西欧后回过头来进攻苏联,将立陶宛作为两国之间的缓冲区,于是1940年又将立陶宛吞并,这是第二次吞并,立陶宛此刻已变成苏联的加盟国家。

1941年,德国撕毁条约对苏联展开进攻,苏联在战争初期由于一系列的战略和战术失误导致德国又将立陶宛吞并,这是第三次被吞并。

然而德国的强势没有维持多久,其在关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再次因指挥问题,加上严冬再次降临惨遭逆转,进而导致苏联再次把立陶宛吞并,这是立陶宛第四次被吞并。

50年内,立陶宛就被苏联和德国在彼此之间吐来吐去2次,总共达到4次之多,被别人反反复复吞进去吐出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悲惨的国家吗?

二战后的冷战时期,立陶宛为代表的波罗的海三国虽然早已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但在骨子里,其对苏联却是爱恨交加,一方面独立出去的话必然又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不独立的话,又要受苏联中央政府的轻视和控制,苏联在心底里对这三国就是看不上,大批的克格勃特工呆在这三国不是没有目的的。

1990年,在美苏争霸中的苏联已是强弩之末,随时都有解体的风险,趁着苏联摇摇欲坠,立陶宛率先在当年3月宣布独立,但苏联政府就是不承认,直到苏联完全解体后,立陶宛才获得真正的独立。

可惜历史因素造成的国家命运在冷战过后并没有得到改变,立陶宛这样的小国继续走在充当大国博弈棋子的路上,冷战后30多年来,其一直都在欧、美、俄斗争的政治漩涡中挣扎,就算加入了欧盟和北约也无法获得自主,真不知何时是个头。

从反俄到反华,立陶宛一直在排队冷战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在科技、军事、经济等各领域全面领先的唯一超级大国,而对其唯一能构成军事威胁的就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核武器的俄罗斯。

而立陶宛与俄罗斯几百年的恩恩怨怨使得它认为,只有投入美国为首的“西方极乐世界”,获得西方强权的保护才能不被俄罗斯威胁。

因此,为了加入欧盟和北约,逃脱被强国蹂躏的命运,立陶宛充当了欧俄、美俄对抗的工具,其在经济、外交、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与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脱钩,衷心追求西方的民主,希望获得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认可。

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自然也乐见其成,有人肯主动为其卖命,就轻轻指点一下。

通过在其国内扶植亲美势力,对其进行颜色革命,最终把立陶宛培养成对抗俄罗斯的忠实跟班。

然而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很长时间内都一路走衰,因此,美国在对付俄罗斯方面也不用费多大功夫,而立陶宛在俄罗斯衰弱时期也难以发挥更大的使用价值。

直到美国连续发起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加上肆无忌惮的搞去工业化,玩金融游戏玩过头引发了次贷危机,进而发展成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从而令美国元气大伤,后来在中国和其盟友的帮助下才挺过来。

挺过来的美国发现原来世界已经不是一超独霸,中国、印度正在崛起,俄罗斯在复兴,尤其是军事力量又活跃了起来,世界已经进入一超多强的时代了。

这时候美国开始加强对中、俄等国的遏制,而立陶宛、乌克兰、波兰等亲美的中东欧国家的利用价值又显现了出来。

于是在对付俄罗斯方面,美国不断支持、怂恿本就恐俄、反俄的立陶宛、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弱小国家为美国的利益冲锋陷阵。

而对于中国,美国过去采取的办法一直是通过支持东亚地区的国家给中国找茬,如支持日本在钓鱼岛、台湾、南海问题闹事,威逼利诱韩国部署萨德,怂恿菲律宾、越南、新加坡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给中国找麻烦。

这个时候,由于欧中在地理上离得太远,没有利益上的根本性冲突,因此利用立陶宛这样的小国来挑战中国利益的事情还没怎么排上号。

但随着中国在东亚地区通过展示军事肌肉,再结合外交等手段破解掉了美国的阴谋,美国不得不再重新规划遏制中国的全球战略。

尤其是这两三年,随着中国整体工业制造水平的升级,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开始对美国形成赶超之势。

以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为标志,美国开始利用其全球秩序主导者的余威开始全面对中国进行打压、遏制和抹黑,连立陶宛这样的弹丸小国也被美国送上对抗中国的前线。

美国看重立陶宛的原因,从美国角度来讲,由于自己过度追求唯我独尊,美国优先,美国第一的霸权地位,以致于连曾经“一起打天下”的盟友们的利益都可以牺牲,造成了其如今在号令盟友跟其一起围堵中国方面的有心无力。

这方面的事实太多了,比如今年在英国举行的G7峰会,以法、德为核心的欧盟国家在对华态度上与美国存在明显的温差。

其一边跟美国重申在“虚无缥缈”的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问题方面会跟美国保持一致,但同时又重申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不断强调对抗中国从来不是选项。

而且在峰会结束后的联合公报发表上又与美国产生了严重分歧,法国总统马克龙明确反对在联合声明中公开点名中国,而意大利虽然在会议前后啥也没说,但却是个埋头干实事的国家,因为其是第一个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欧洲国家,盟友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与中国的共同利益。

再说搅屎棍英国,虽然一直号称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两者之间还一直盛传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英美特殊关系”,但是其应美国之意到东亚搞的航母游行却名不符实。

虽然美国再三怂恿其闯中国领海,但英国最终还是选择去菲律宾外海转转以结束这场危险系数过高的表演,只给美国留下“失望”两字。

而最近的8月份美国在通胀高企和债台高筑的情况下还端着不可一世的架子来中国“下指示”,但最后啥也没得到,反而被中国摆了三份“改错清单”,让其自我反省。

不甘心的美国随后又接连派出国务卿、国防部长和副总统到中国周边搞事情。

这些政府高官先后访问了日本、韩国、蒙古和东南亚的越南和新加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这些国家加入反华阵营,但应者寥寥。

这是因为在当前全球的格局下,与中国平等相待,加强合作共赢才是自身国家发展的唯一出路,而跟美国不仅一点实际的利益捞不着,还给地区安全徒增风险。

而在伊核问题上,从1979年伊朗通过伊斯兰革命推翻美国扶植的巴列维政权以来,美国就对伊朗进行了制裁,但伊朗硬是在美国将其踢出美元结算体系的情况下坚强的与美国斗了40多年。

一路走下来,伊朗现在已经转守为攻,不仅使其余5个国家仍然维护伊核协议,还与中国签订了2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美国扳倒伊朗已经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而最近的阿富汗“偷跑”和撤离事件,更是将美国的信誉扔进垃圾坑里。

美国在阿富汗扶植了亲美政府,同时为保住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其还花了800亿美元,花了20年时间,用先进的美式装备建立了一只由当地30万人组成的政府军,为的是在美军撤离后能够依靠他们继续与塔利班战斗,确保美国的影响力。

而且拜登在回答美国记者时还信誓旦旦地说“30万政府军VS 7万塔利班游击队,优势在我”,这跟淮海战争电影里说的“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何其相像。

就是在这种优势条件下,原以为政府军会剿灭塔利班,结果仅用了10来天,阿富汗政府军就在世人的目瞪口呆中土崩瓦解,塔利班自己都不明白怎么如此轻松的就“解放”了首都喀布尔。

无论是中东,还是欧洲,还是亚洲,美国在这些地区的遏华努力都碰了一头灰,这些事实都证明了一个问题——美国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落,美国早已失去昔日的号召力。

那么既然团队里的主力都不行了,那就找“替补”吧,立陶宛这样的国家就跳出来了。

从立陶宛自身说,俄罗斯是其搬不走的邻居,而且双方矛盾已经累积了数百年,虽然其成功被欧美纳入西方阵营,但由于其体量过小,在帮欧美牵制俄罗斯方面难以发挥重大作用,充其量不过是作为美国其他东欧小弟的补充而已。

俄罗斯修理这种体量的国家还是轻轻松松。和立陶宛体量相当的格鲁吉亚被俄罗斯暴揍,比立陶宛体量大得多的乌克兰也被俄罗斯吓得不轻,但是当初许下美丽诺言的欧美却在一旁当看客,眼前的经历立陶宛自然心有余悸。

但在这两年美国反华的大背景下,立陶宛终于发现反华是一桩成本低却收益高的买卖。

因为首先中国不像俄罗斯那样就在立陶宛的身边,而是远在天边,就算立陶宛对中国进行挑衅,中国也不可能马上像俄罗斯那样对立陶宛进行武力上的拳打脚踢。

其次中国奉行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政策,对外交往一向坚持平等互利原则,说句俗话就是中国脾气比俄罗斯好。

于是在立陶宛这种坐井观天的小国眼里,中国的友善就变成了软弱,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伤害中国利益的理由和机会。

第三,中国民族复兴的主要障碍还是在东亚。

第四,在立陶宛看来,即使其对中国嗓门拉得再高,中国还是以处理周边问题为主要方向,而对自己是鞭长莫及。

基于以上原因,反华就成了立陶宛稳赚不赔的生意,既然是生意,立陶宛在反华问题上一开始就要全功率使劲,毕竟反华越卖力,越能向北约和欧盟展示其可利用的价值,从而获得在经济和安全上的关照。

作为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其最好的生存之道就是成为大国之间沟通的桥梁,而不应当盲目倒向任何一边,从而成为另一个大国修理的对象。

可惜从现在来看,立陶宛显然没有吸取其过去几百年来被周边强国轮番蹂躏的教训。

政治和生意本就不是一回事,立陶宛却将反华当生意来做,也许一时可以让其获得主子的欢心,但长期来看,这种短视的行为对其国家利益百害而无一利。

中国已经足够强大,连美国在与中国的博弈中都倍感吃力,立陶宛这么一个跳梁小丑又能翻出多大的浪花来,其生意还能做多久,中国有的是手段治理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