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变革者团队:TCL和它的8位高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曾欣级别 致敬变革者团队:TCL和它的8位高管

致敬变革者团队:TCL和它的8位高管

2023-10-04 1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环球人物

“不同的时代,对企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

对于当前所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已有40年发展历史、几乎与改革开放同龄的TCL极具发言权。身处变化的时代,转型固然是一种求生本能,但能被称为“变革者”的,却必须具备多种特质。这些特质其实未必集于一身,但在TCL,8位高管让“变革者”成为一个复数。

企业走向成功有两条路径:一类是计划式的逐步推进,其中不乏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另一类依赖领导者强烈的个人特质。

TCL属于后者。公司的一位高管说:“他(李东生)有中国企业家难得的哥伦布精神。”这样的描述无疑相当具有代表性,对于TCL甚至整个行业来说,李东生就像探索新大陆的哥伦布——不断自我颠覆,开辟新疆土。

而其他高管对老板的评价更加具体,说他“拔得高,沉得深”——作为TCL这艘“产业航母”的缔造者和掌舵人,李东生带领企业走过40年历程,先后历经5次变革。

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TCL最初只是一个作坊式工厂。1998年,李东生和惠州市政府签订改制协议后,在企业内部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完成了自身的第一次变革。从那时起,TCL的成长便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终于凝聚成中国品牌立足世界的一个缩影。随后第二次变革:2002年,目标直指企业的国际化转型,两年后跨国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第三次变革:2006年,建立液晶模组工厂,向上游摸索,并于两年后投资华星光电;第四次变革:2014年,提出“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战略转型,虽然失败了,但为此后战略落地积累了经验;第五次变革:2017年,李东生尖锐地指出企业正如逆水行舟,随后大刀阔斧地对业务和公司进行剥离重组。

2019年,TCL拆分成以半导体显示为核心的TCL科技,和以智能终端为核心的TCL实业。吸引力不强、契合度不高的业务被统统剥离。

“勇于变革,才能以旧换新”这句话被李东生不断引用,他自己也为“变革者”三个字增添了份量。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TCL已从一个“童年记忆”中脱胎换骨,以另一种方式常伴左右。

对于女性高管,旁观者难免有“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好奇,而对于TCL的两位女高管,这个问题的答案清晰而简单。

杜娟就像一团自由的火,没人能拘得住。1999年,她放弃银行的“金饭碗”跳槽到TCL,父母都没有尝试阻拦,因为知道“拦不住”。而魏雪作为一个“网红高管”,大大方方地在社交媒体上自我介绍道:TCL科技副总裁、双胞胎男孩妈妈……

女性角色赋予她们天然的同理心,而作为高管又必须“刚柔相济”。杜娟就是下属又爱又怕的“狠角色”,也只有她敢对老板李东生说“不”。她说:“如果我觉得这个人不够专业,或者是他不能跟着我一起进步时,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淘汰他。因为我相信对一个人仁慈,是对其他所有人的不仁慈。”

杜娟“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团建。2015年起,她每年都会带着金融团队顶着高温徒步60公里,一行人连续走两天,不光劳其筋骨,还苦其心志。她自认为不懂技术,但善于优化管理。2019年底,杜娟按照李东生的变革思路,推动了TCL企业文化升级,确立了“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企业”的愿景。

而作为品牌建设的关键人物,魏雪的任务是让TCL这个人们心中的“老牌子”以年轻、科技的形象走进全球消费者心里。

在二次元人类聚集的China 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魏雪打卡探展,Vlog被发B站和微博上;代表家电消费趋势的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她也没有缺席;而在此之前,电竞赛事LPL就已经被纳入到TCL的赞助版图之中。

TCL不仅跨过了不惑之年,还抓住了屏幕这个更上游的市场。魏雪为其不断更新着品牌形象,使其持续保持着在年轻群体中的号召力。

“发出声音是最重要的,”魏雪说,“引起关注,才有解决方案出来。”她“先人一步”赞助大型赛事,扩大品牌影响力,还借此推动公众对女性价值的关注。

如今,一家成功的企业兼做慈善似乎已成标配,特别是在当前推动第三次分配和共同富裕的背景之下。而早在2007年,魏雪和李东生就捐资设立了华萌基金,专注于一个公益空白——资助贫困地区的高中生。2012年,她推动TCL公益基金会设立“烛光奖”,专注于乡村教师群体。

魏雪和每个“华萌班”的学子都有过沟通,她希望不仅在物质上,也在心理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能给予他们关怀。

和做品牌一样,魏雪在公益与慈善方面同样“先人一步”。

早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时,李东生就敏锐地意识到,未来要持续成功的中国企业,一定是全球化经营的。

在此后品牌的发展过程中,这个判断一再得到验证。世界深度融合,单纯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几乎不可能,必须要抓住全球化的机遇,或者也可以说是必须直面挑战。而对于TCL来说,“小而美”本来就没有出现在选项里。

如今担任TCL科技COO的王成此前在海外任职近10年,他奠定了TCL电视在美国市场位列前2的基础。

2016年底,王成拍板了一个大胆的策略——将欧洲市场的总经理、财务经理、产品计划供应链经理都换成了外派的中国人,以往这些岗位都从更了解情况的当地人中选拔。王成认为,当TCL用差异化方式攻占不同市场时,中国人总是更能理解总部的意图,并且更坚定地执行。

全球化是一道必答题,但要坚持以“我”为主。这一策略效果显著,如今,海外市场为整个TCL电子业务贡献了超六成的营收。

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光电CEO金旴植是韩国人,在国内,几座以华星命名的大型液晶显示面板工厂是TCL如今最有影响力的增长引擎,2020年,其为TCL科技贡献了超过60%的营收。

金旴植常和下属提起乔丹的名言:“请记住,球星可以赢得比赛,但团队合作才能赢得冠军。”而他给自己的定义是“执行者”——李东生把握发展大方向,他负责向下宣贯。

金旴植是作为技术型人才被引进到TCL的,他对细节非常重视,经常跟市场部强调:“即便是非常小的一仗也要打好,能够打赢小仗的人才能够打赢大仗。”他保存着一本20多年前使用的记事本,崭新如初,里面包含他做LG事业部部长时的手记,从销售利润等财务数据到对部门短板的思考,事无巨细都被记录下来。

而在经过海外市场开荒拓土的历练之后,王成开始着手对TCL实业里的电视、空调和白电等智能终端业务进行数字化转型。他认为,数字化的本质就是经营用户,这是他在全球化运营中,一个一个订单拿下来后的经验之谈。“这个过程是很长的,后面还会加速。”

闫晓林不在意着装,不在意极了。

每年一度的TCL经理人大会也不穿西装,不打领带,衬衣露在裤子外面,甚至经常穿一双运动鞋。他是个“难搞”的采访对象,最初只提供了一份300来字的文字回复。除了学术研究,一切都在做减法,包括体重,他甚至“减掉了一个自己”。

闫晓林偶尔潦草得心无旁骛,却把未来的确定性牢牢抓在手里。TCL于2014年成立聚华公司,创下多项纪录;TCL有三条技术主线,其中工业研究院负责前沿深度算法研究。而闫晓林正是工业研究院的负责人兼聚华董事长。

闫晓林是中科院博士,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毕业后,还从事了两年博士后研究。他在技术领域一次又一次冲向塔尖,最初回复采访却只有300字。他在其中说:“未来3至5年就是显示技术和产业转折的关键机遇期,我们必须心无旁骛地实现赶上和超越全球领先企业。”典型的“人狠话不多”。

沈浩平则在工作中做起了加法,在国营企业待了近40年,眼看就要退休,却又重新出发。

他先后担任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和董事长,2020年7月15日,随着TCL收购中环,中环半导体转变为TCL科技的控股公司。

沈浩平身上保留着很强的知识分子气,而作为一名“60后”的制造行业的工程师,他又是一辈子专注干一件事的典型。这样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管将让不断变革的TCL步履更加踏实。

2020年9月被收购前,中环发起了一次投票,所有参与成员都投了“赞成”,大家都意识到了变革的迫切性。这与他们的董事长是一位推崇“哥伦布精神”的人是分不开的。变革的结果正如沈浩平所期待的那样:项目推进的节奏和速度明显加快了。

“我们干的其实都是一件事,就是为下一个10年选择新的战场,筹备新的战备。”TCL科技高级副总裁参谋长兼董事会秘书廖骞说。

他的加法体现在思考永远会带着模型化的认知框架,习惯将事物分出个“一二三”,头脑里似乎嵌有一套严密的逻辑程序。但这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工作训练带来的结果。

廖骞作为TCL的参谋长,并不直接管理和经营业务,但总能将李东生的商业直觉,变成一个个可供执行落地的方案。

“行事严谨,胆子大。”这是“圈里”的朋友给廖骞的评价。他是TCL高管里的新晋代表,34岁就当上执委会委员、董事会秘书,加入TCL不满7年就参与并促成了公司有史以来跨度最大的一次收购——以125亿元拿下中环集团100%的股权。

2017年,廖骞画过一张改良版的波士顿矩阵图:在一个坐标轴里,横轴表示业务吸引力,纵轴表示战略契合度,分为四个象限,TCL过去40年的主要业务散布其中,所有第三象限的业务都以各种方式重组或剥离出上市公司。李东生的商业直觉再一次在廖骞的加法中落地为可视的方案。

8位性格迥异的高管,身上兼具不同行业和不同时代的烙印。

如何让一家企业在变化中跑上40年?

杜娟说:“大家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只是需要一起熬一下。”

王成说:“变革转型的逻辑,就是大家发自内心统一认知和意识。”

沈浩平说:“最后成为一家人,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家好企业就像一所大学校,在TCL在这个学校里,有人教物理、有人教语文、有人教体育。学校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有稳固的目标和文化,有和而不同的老师和学生,有不断更新的使命和责任,不变的是——成长。

早在20世纪70年代,还在当知青的李东生在自己的草屋里挂了一个条幅:“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校长”李东生以其前瞻性和决断力使TCL逐步成为一所“名校”。

【责编:许加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