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必背名词解释4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晶体结构名词解释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必背名词解释4

材料科学基础必背名词解释4

2024-06-18 19: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过冷:结晶只有在T0以下的实际结晶温度下才能进行,这种现象称为过冷。

过冷度:相变过程中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某个温度后发生转变,平衡相变温度与该实际转变温度之差称过冷度。DT=T0–T1

动态过冷度:晶体长大也需要一定的过冷度。长大所需的界面过冷度称为动态过冷度,用∆Tk表示。

成分过冷:在合金凝固过程中,由于液相中溶质分布发生变化而改变了凝固温度。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结构起伏:液态结构的原子排列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并且短程有序原子团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此消彼长,瞬息万变,尺寸不稳定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能量起伏:体系中每个微小体积所实际具有的能量,会偏离体系平均能量水平而瞬时涨落的情况。结构起伏与能量起伏是对应的,造成结构起伏的原因是液态金属中存在着能量起伏。

成分起伏:材料内因原子的热运动引起微区中成分瞬间偏离溶液的平均成分,出现起伏平衡分配系数k0:平衡凝固时固相的溶质质量分数wS(成分)和液相溶质质量分数wL(成分)之比。

均匀形核:新相晶核是在母相中存在均匀地生长的,即晶核由液相中的一些原子团直接形成,不受杂质粒子或外表面的影响。

非均匀形核:是指新相优先在母相中存在的异质处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杂质或外来表面形核,也称异质形核。

形核率N: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金属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

临界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所需的能量ΔG*称为临界形核功。

平衡凝固:指凝固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能达到平衡,即在相变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组元间的扩散。

异质形核:晶核在液态金属中依靠外来物质表面或在温度不均匀处择优形成。

偏析:铸锭中各部分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分为宏观偏析和显微偏析。

正偏析:溶质浓度由锭表面向中心逐渐增加的不均匀分布称为正偏析,它是宏观偏析的一种。这种偏析通过扩散退火也难以消除。

枝晶偏析:固溶体在非平衡冷却条件下,匀晶转变后新得的固溶体晶粒内部的成分是不均匀的,先结晶的内核含较多的高熔点的组元原子,后结晶的外缘含较多的低熔点的组元原子,而通常固溶体晶体以树枝晶方式长大,这样,枝干含高熔点组元较多,枝间含低熔点组元原子多,造成同一晶粒内部成分的不均匀现象。(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做枝晶偏析)

区域熔炼:原始质量浓度为r0,凝固前端部分的溶质浓度不断下降(k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