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分的是晋国,毁掉的却是周王朝八百年的国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晋国是哪一国 三家分晋:分的是晋国,毁掉的却是周王朝八百年的国祚

三家分晋:分的是晋国,毁掉的却是周王朝八百年的国祚

2023-11-20 01: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晋,现在是山西的简称。而春秋时期的晋在晋国君王的征伐下,超过了原本为大国的齐楚秦,逐渐成为独霸一方的强大国家,在最鼎盛时期不仅囊括了现在山西省的全部,甚至包括了陕西、河北、河南等等地区的一大部分,为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宏图霸业也躲不过历史兴衰的洪潮,晋国逐渐没落,朝不保夕,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从独霸中原许久的雄国,到惨遭三家吞食,晋国是如何衰败灭国的呢?三家又是如何与本家伙伴兼上级晋国反目成仇的?司马光又为何要将“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呢?周王朝的没落离不开各家之中错综复杂的关系。

三家的反目成仇

1. 智氏的没落

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同时也是分裂动荡的时代。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便是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晋文公一路披荆斩棘,战国卓著,开拓了晋国疆土,为子孙打下了百年基业。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最后为何被韩、赵、魏三家分食?周天子又为何会让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成为诸侯?且先看看整个事件的起因。

晋文公即位时,建立了三军六卿。各个家族连续十几代轮流执掌晋国国政,见证着晋国雄伟功绩,却也在内部厮杀中逐渐由六卿变成了四卿,只剩下韩、赵、魏、智。

公元前403年,晋国国王智宣子去世,智襄子即位,把持着国内的军权大政,并且把持朝政二十二年,成为晋国有史以来执政时间最长的大臣。在数年来权力的积累下,智氏大家族成为了四卿中权势滔天的卿大夫。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后,一举起兵大破已是强弩之末的吴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晋国却因为多年的内部斗争丧失了大部分的精神气,国君名存实亡,大权旁落于卿大夫手中,更是没有精力去应对外族入侵。

智襄子执政后忧虑于晋国霸主之位的陨落,对外征伐小国,恢复晋国的实力。但是长时间的对外征伐损耗的是国力,并不能及时地满足智襄子的要求,于是他找来了魏斯、赵籍、韩虔三家大夫提出了献地一事。

智襄子在蓝台约三人相会,大摆宴席。期间智襄子多次言语狂妄,即使他的家臣劝诫他需多提防,他仍是说“难将于我”(《资治通鉴》),他认为自己的权利如此之大,天下所有生死祸福都归他管辖,人人都惧怕他,哪有别人反过来害他的道理。

之后他更是肆意戏弄韩虔与他的国相段规,“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资治通鉴》)。

三大夫虽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极为抵触。智襄子见如此,便认为三家惧怕于他,更是变本加厉,提出让韩虔割让一万土地献给晋国。

韩虔本是不肯,但段规劝说,“智伯好利而愎”,不如就将地给他再做打算。不难发现智襄子在众人的眼里都是一个贪财好利、固执己见之人。智襄子见韩虔真割地给他以后,更变本加厉,找到魏斯。一万户土地并不是能说给就给的,魏斯的大臣任章却劝说道“骄而轻敌”。这两家大夫都看出来了智襄子骄横,同时也抓住了他的弱点,助长他的气焰,只待一击毙命。

智氏大家族的兴衰由智襄子成为了分水岭,他在位之时,智氏家族雄极一时,掌握着财政、军机大全,无限荣耀风光。盈满则溢,这些荣誉却也使他落得惨烈下场。

《资治通鉴》开篇便提到:“立瑶也,智宗必灭。”智宣子在去世之前,有意立智襄子为他的接班人,但智果夸赞智襄子五个优点,即体格壮魄、擅长骑射、才干突出、文辞拔萃、刚毅果敢,但是有一个缺点却是致命的。别人都是瑕不掩瑜,而智襄子这个瑕却遮盖了他的瑜,那便是“不仁”。他的不仁便在这次三家分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 放水之人反被反水

智襄子在得到韩、魏两国割让的土地之后,仍是不满足,将手伸向了赵国的土地。赵国国君与前两家意见相悖,智襄子心高气傲,召集了韩虔与魏斯攻打赵国。赵籍听闻后,即刻逃到了晋阳,智襄子一路追围攻城,命令军队将晋水引来淹城。晋阳城墙不堪重负,民房城墙皆被淹没,百姓流离失所,甚至灶台锅具都藏了青蛙、水虫,即使苦不堪言,却无一人愿意投降。

智襄子见之前苦战许久,而大水却有如此迅猛之势,能快速灭敌,不禁感慨:“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资治通鉴》)魏斯听完用手肘去顶韩虔,韩虔又踢了踢魏斯的后脚跟,显然是有什么对策。晋国大夫看在眼里,劝说智襄子防人之心不可无,智襄子却反而告诉了韩虔与魏斯,吓得两人离间智襄子与晋国大夫。

智襄子虽然才能出众,心思却早被利欲所熏染,他哪能低头看见别人想要谋害于他。

赵国危在旦夕之际,任章献计离间韩、魏两国与晋国的同盟,并且用“唇亡齿寒”的故事劝说他们。两国才献地总共两万户,再加上赵国的领土,智襄子手中的权利更加雄胜,加上他的勃勃野心,赵国一旦覆灭,韩、魏两家迟早也会被智襄子用计吞噬,不如三家联手,群起而攻之。

三人秘密同盟,制下计划,只待将智襄子诛杀。夜黑风紧,赵籍派人杀死守卫,决堤放水淹没晋军。晋军少了韩、魏两家支持,突遭大水,寡不敌众,城中嚎叫声四起。

智襄子惊醒之时,韩、魏两家已然起兵,晋国军队四处逃散,智襄子已是瓮中之鳖,退无可退,被仇人赵籍活捉杀死,割下首级作饮酒之爵。

智氏家族更是被三家剿灭,出逃晋国。周天子见三家如此强势,不如顺水推舟,将三家封为诸侯。

智襄子大概在梦中也没有想到,昔日臣服于他的几人居然联手用他的办法歼灭了他,而雄胜的智氏大家族最后也因他出逃外国。智襄子的不仁不义,最终导致了晋国覆灭。

春秋终而战国始

1. 晋国分裂与春秋之终

晋国的覆灭是晋国的必经之路。家族纽带的力量不容小觑,可晋献公之后,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之后又以各家异姓大夫为公族,“国无公族”,晋国本家的力量逐渐被削弱,权力外倾,各个卿族势力逐渐壮大,晋国对外姓卿族没有一个绝对的约束力。卿族之间不可能没有暗流涌动,卿族内乱的同时,晋国国君手中的权利逐渐被瓦解,土地被分裂出去,国君被架空,士族分庭抗礼。

异姓的领地极度扩张之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为分裂晋国打下了基础。六卿演变为四卿后,三家灭智,瓜分晋国,成为了三晋,使得晋国彻底灭亡。智氏手握晋国大权,智氏一族的存灭关乎着晋国的存灭。原本晋国在时,周王朝表面风平浪静,能维持一时的稳定之象。而智氏一族灭亡,关乎着的不仅仅是晋国一国的局势,更是影响了春秋之际天下大势。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被三家瓜分,战国七雄自此有了雏形。

晋国的灭亡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分水岭,战国时代由此拉开序幕。

司马光将“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必然有着其深意。《资治通鉴》书名来源于宋神宗的赐名,宋神宗对这本书有着极高的评价,他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可以通过历朝历代前尘往事之中,寻到治国之法,用以警示后人。

司马光在第一篇便讲述了三家分晋的史事,并且评论道:“先王之礼于斯尽矣!”

司马光认同孔子所说的“惟器与名”不能赏赐给他人,如果赏赐给他人土地和名号,势必会引起朝政大乱,而周天子却不顾及礼乐制度封韩、魏、赵三家为诸侯,这是礼崩乐坏、为虎作伥的事情,君臣制度的崩塌也在这里为春秋画上了句号。

司马光将这件事放在第一篇就是为了警示后人礼乐制度的重要性。

2.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西周的分封制维系着整个王朝的运作,但分封时间越久,下级的关系越动荡,各国之间相互斗争与兼并,王室日渐衰微,权力逐渐瓦解。

当一个国家崛起之后,势必是想吞并其他国家的;而当一个国家解体之后,也会影响着其他国家的崛起,在这个暗流涌动的土地之上,各家之间的纷争终是会有一个脱颖而出,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偶然。

而智襄子恰好是这个偶然的因素,他的狂妄自大使得晋国被瓜分,如果当初他听取了周围大夫的意见,不轻狂骄横,多留意身边之人,晋国是否会有别的路可以走?

韩、魏两家就如一把双刃剑,一面可以协助他称霸天下,另一面也可以反过来刺进他的胸膛。

如果智襄子仁义行事,在吞并赵国后又灭掉韩与魏,从而统一晋国,使晋国重新成为独霸一方的中原霸主,未来统一天下的究竟是秦国还是晋国呢?

周王朝在各个霸主争雄之间,已经有颓倒之势,但各国之间相互制衡,仍是称周天子为主。后各国势力逐渐强大,已经有了不臣之心,六国掌控着一大部分的政治经济,周王朝眼见着大厦倾倒。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听信谗言,借天子之名想要召集六国出兵讨秦,此时的周朝气数殆尽,已经号召不动各国。待秦王嬴政即位后,打乱六国之间的关系,连连出兵征战,最后周王朝覆灭,嬴政一统天下,成为始皇帝。

小结

晋国的覆灭看似是一个国家的灭亡,细细考究却是整个王朝倾颓的导火线。晋国的异姓卿族蚕食晋国的同时,周王朝的诸侯也在悄悄吞食着王朝中心力量。

周王朝的分封制已经为王朝衰微定下结果,韩、魏、赵在封为诸侯之后更是与原本的诸侯平起平坐,一争天下。

纵观古今,各国之间仍是保持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国祚绵长的周朝也免不了被分食。当下级的权力超过中央时,周王朝的气数就已经望到了尽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