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U 监视器超频以及如何实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显示器超频选项 CRU 监视器超频以及如何实现?

CRU 监视器超频以及如何实现?

2024-06-10 02: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您可能听说过 GPU 超频和 CPU 超频。 这些是在没有太大风险的情况下从组件中获得一些额外性能的简单方法。 但是您知道您也可以使用 CRU 工具对显示器进行超频吗? 这有什么作用,为什么重要,你是如何做到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LCD 显示器一直被随意固定在 60 Hz 的刷新率上。 这意味着屏幕每秒刷新 60 次。 60 Hz 通常是流体。 但是,正如 iPad Pro Motion 显示器和 OnePlus 7 Pro 向我们展示的那样,它总是可以变得更好。 在发烧友 PC 领域,高刷新率显示器已经可以购买很长时间了。 这些频率高达 240 Hz。

虽然更高的帧率总是更平滑,但收益递减法则适用。 您会注意到 60-120 Hz 区域的最大差异。 幸运的是,大多数 普通的 显示器完全能够以高于 60 Hz 的刷新率运行。 你只需要知道如何调整它们。

阅读:最佳免费显示器校准软件 Windows 10

我们将在本指南中向您展示如何操作,但首先要问另一个问题:您为什么要这样做?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答案很简单。 在更高的刷新率下,游戏如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4 和 绝地求生 简单多了。 这使得瞄准和响应其他玩家变得更容易。 在以高刷新率玩游戏时,您可以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

但高刷新显示器对非游戏玩家也很有用。 我全天候以 85 Hz 的频率运行我的显示器。 它只是使使用 Windows 界面更加流畅。 从鼠标移动到滚动文本,一切都感觉更好。 在 Illustrator 等图形设计套件中,您可以获得额外程度的控制。

最好的部分是几乎所有显示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频。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您可能不会超过 90 Hz,但 75-85 Hz 范围内的任何东西都能提供超过 60 Hz 的全面提升。 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 我们马上看看。

阅读:使用 Android 作为计算机第二显示器的 6 种方法

第 1 步:下载 CRU

这比看起来要复杂一些。 CRU 仅在开发人员 ToastyX 创作的 Monitortests 论坛主题中正式提供。 你需要 访问线程 并一直滚动到底部,那里有指向 CRU 版本的链接。 单击最新版本以下载 zip 文件。

步骤 2:解压缩 CRU 文件。 您最终会得到一个包含四个文件的文件夹:CRU 可执行文件、reset 应用程序以及 restart 和 restart64 应用程序。

第 3 步:打开 CRU 应用

第 4 步:单击 CRU 应用程序右上角的添加选项卡。

步骤 5:转到刷新率字段并输入 85 Hz。 然后点击确定。

第六步:在CRU主界面点击OK。 这将使您退出应用程序。

第七步:双击restart64。 您的屏幕将闪烁并变黑几秒钟。 这是正常的,不用担心。

第 8 步:如果您的屏幕支持 85 Hz 刷新率,您会立即发现体验更加流畅。 如果它不支持此刷新率,则会发生以下几种情况之一。 不要担心,因为这些只是表明您需要稍微调回超频。 如果您遇到以下任何问题,请按照接下来的几个说明进行操作。

您可能会看到一些像素闪烁。 即使图像在其他方面是稳定的,当您处于显示器最大超频的边缘时,单个像素可能会“闪烁”。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建议一次将超频频率调回 1 Hz。 为此,请从步骤 5 开始重复该过程。 您不再遇到闪闪发光的刷新率是您的最佳点刷新率。

如果您进一步超过稳定点,您可能会遇到一些颜色损坏。 从技术上讲,显示器将以更高的刷新率工作,但屏幕上的颜色可能会发生显着变化。 降低约 5 Hz,查看颜色损坏或闪烁是否持续。 继续以 5 Hz 的增量下降,直到它们停止。

如果您完全超出了显示器的刷新率能力,您只会遇到大约 15 秒的空白屏幕。 不要担心这个。 您的计算机将恢复上次稳定的刷新率。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您需要将刷新率降低 5-10 Hz,然后重试。

通过一些实验,您将能够达到最佳刷新率。 这因监视器而异。 我的旧 22.5 英寸 TN 面板显示器最高频率为 83 Hz,而我的韩国 VA 面板管理为 85 Hz。 您可能会得到更好或更坏的结果,这完全取决于您显示器的能力。

但是,无论您能够超频多高,您的显示器都将提供明显优于您的库存刷新率的体验。 这是一段时间后会感觉有点微妙的事情之一。 但是回到 60 赫兹,你会再次感觉波涛汹涌。

阅读:使用 Android 和 iPad 作为数码单反相机的外接显示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