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笔下的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月诗歌 古代文人笔下的月

古代文人笔下的月

2023-08-24 17: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苏轼是宋代写月的著名诗人,他的千古佳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皆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但愿人长久” 的企盼是诗人旷达的美好愿望,也表达了人们的共同心声。他在《中秋月》云:“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这里的月亮是诗人美好心灵的投影,而那美好的明月又净化了诗人的心灵。苏轼多次在月明之夜,邀约友人泛舟赤壁怀古,“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发出“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的慨叹。他在《前赤壁赋》中写道:“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是将我之心灵的高洁与冰清玉壶般的明月之高洁,结在了一起,将我和你和明月和美景,交融在了一起。

纵观古代文人笔下的月亮,陶渊明《归田园居》的“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则是通过月夜荷锄归来,表达诗人归隐生活的怡然自得;谢灵运《初去郡》的“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表达诗人去官还家,获得解脱的愉快心情;黄庭坚《登快阁》的“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描写出天之远大,月之分明,气象阔远;杨万里《好事近》的“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 此词中的“ 诚斋” 、“ 万花川谷” 是词人的书斋、花园名,月光朗照下的斋、竹、园不正是词人超凡脱俗的意境和精神世界的窗口吗?词人那种高贵、雅洁的品格不正呈现在读者面前吗?辛弃疾《西江月》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描绘出月下鸟儿嬉戏、追逐打闹,美景不胜言。这些用“ 明月” 意象写就的诗词佳句,读来真是满口余香、脍炙人口。

望月怀远,对月抒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明月还具有怀远思人的意象。它将人们引上了苍穹中的明月,又从明月牵引到天涯,在这皎皎的月夜人们又何尝不在思念亲友及家乡的一切?千里相共,“ 愿逐月华流照君” 。如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写的“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写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气势何等豪迈,抒发了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祝福和关怀。

明月跨越时空,阅尽人间变幻,引发人们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这里的“ 秦月”“ 汉关” ,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诗人探究人和宇宙的关系,月亮是永恒的,人生能永恒吗?于是就有了“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就有了“ 天地迢迢自久长,白兔赤乌相趁走” (白居易《对酒》)。在诗人心目中,明月是一种理想的美的化身,如寒山禅师写道:“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更与何人说。” 诗人纯净的心灵与明月浑然一体,万物相溶合一,表达出一种宁静淡远的境界。

“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古人笔下的这些诗都体现出诗人们追求清莹透明之境及天人合一的境界,明月中蕴涵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无尽的韵味,承载了人们彼此之间的真诚祝福和牵念,启示人们感悟宇宙、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免责声明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他问题 ,请在 30日内与我们联系删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