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清大将,宁死不降清朝,为何清军见了他却要叩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代张璁 他是抗清大将,宁死不降清朝,为何清军见了他却要叩拜

他是抗清大将,宁死不降清朝,为何清军见了他却要叩拜

2023-03-27 20: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明末清初时期,明朝的大臣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背主求荣,归顺清朝去“享福”的,就好比吴三桂、孔有德等人。另一种则是宁死不降,最后以死殉国的,就比如史可法、张国维等等。

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张国维。他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大将,宁死不降清朝,一直坚持在抗清的前线,得到了无数人的敬重。那么这个张国维,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张国维是浙江东阳人,于明朝天启二年考中进士,后来去做了番禺知县。崇祯帝即位后,听说了张国维在地方上的政绩,便提拔他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主持兴建繁昌、太湖二城。

张国维在任期间还兴修水利,《明史》记载他:“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扞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后来,张国维将自己的治水经验写下来,刊刻成了一部多达70万字的《吴中水利全书》。

崇祯十六年,张国维由于遭人诋毁,从而被免职下狱。好在崇祯想到了张国维之前的功绩,又将他官复原职。不久,张国维被派往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没想到的是,他出发还不到10天,就听到北京城被攻破的不幸消息。

没多久,李自成也被赶了出去。清廷为了笼络人心,各种游说明朝遗臣归顺,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为了保命,也都愿意归顺清朝。可张国维却宁死不降,他直接拥鲁王朱以海监国。

可惜想要恢复大明江山,赶走满清鞑子,谈何容易。最终张国维也无力回天,便决定以死殉国。于是,他写下《绝命书》,并与母亲诀别。在《绝命书》中,张国维写道:“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谊在必死。”

除此之外,张国维还交代仆人,说自己死了以后,要将其遗体放在中堂,呈正坐状态,直到清军见过后,才可以入葬。张国维还说,只要清军见到他的尸体,就能够救东阳城中百姓的命。

其实看到这里,许多人都会觉得奇怪。张国维毕竟是抗清大将,清军与他有深仇大恨才对,见到他的尸体,不鞭打泄愤就算了,怎么还会给他面子,而不去杀害城中百姓呢?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当清军抵达后,见到张国维正坐在中堂,果然都停下脚步。更让人意外的是,许多清军甚至面露伤感之情,接着纷纷向其遗体行叩拜礼,还痛哭不已。

这就真的很奇怪了,为何清军会为张国维伤心呢?

原来,这些清军很多都是山东济宁人,而张国维曾在济宁施过粥,当中很多人当时都受过其恩惠。这些人将张国维视为救命恩人,自然是另眼看待。所以他们见到张国维的遗体,首先是感到很伤心,然后便叩拜当年的救命恩人。

众人哭过之后,便没有屠杀东阳城中的百姓,也因为张国维,使得东阳没有像扬州、嘉定那样,惨遭屠城之灾。张国维的气节,不仅令这么多清军敬重,就连清朝后来的乾隆皇帝,都对他称赞不已,还特意为其赐谥号曰“忠敏”。

张国维的气节,不但让他受到世人敬重,还救了自己儿子一命。他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宁死不肯降清,结果被杀害,次子则是病逝。小儿子被清军抓获,一直关在牢里,不过清朝有位浙江总督由于敬佩张国维,不忍心他断绝香火,于是就将其小儿子给放了。

(参考文献《明史》《张国维年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