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国家重点专科申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早产儿存活率一览表 新生儿科国家重点专科申报

新生儿科国家重点专科申报

2024-03-01 09: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湘雅二医院新生儿专科自成立以来,逐渐发展壮大,分别成立了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营养、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心血管、新生儿呼吸及新生儿黄疸六个亚专科,已成为国内亚专科设置齐全合理,综合实力强,特色突出的专科。

 

新生儿感染亚专科

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期重要疾病,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病因,新生儿感染亚专科带头人陈平洋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全国中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以及《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医学临床研究》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

(1) 围产期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2) 新生儿医院内获得性感染防治的临床研究。

该亚专科率先在湖南省开展新生儿TORCH感染的检测。主持开展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新生儿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深入临床研究”,对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深入临床研究,诊治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180例,治愈好转率为92.7%。本项目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3篇,研究成果在学术大会宣读或交流23次,被国内同行引用34次,专题讲座6次。研究成果已在省内多家医院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儿的长期预后及生存质量,社会效益显著。“新生儿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深入临床研究及其发病机制探讨”获得2010年度第八届湖南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及2010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临床实践中,重视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与治疗的临床研究,尤以新生儿院内感染为研究重点,在湖南省内率先系统研究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易感因素、干预,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篇,在学术大会宣读或交流4次。近五年来该亚专科共诊治新生儿感染及相关疾病患儿2600余例,治愈好转率达97.6%。

 

 

新生儿营养学亚专科

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提高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这不仅关系到近期生长和疾病的转归,而且直接影响其远期预后。在发育的关键或敏感时期,营养状况对机体或各器官功能产生长期以至终身的影响,充足均衡的营养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新生儿营养亚专科学术带头人谢宗德教授是湖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营养师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谢宗德教授于自1994年美国进修归国后,一直致力于新生儿疾病与肠内肠外营养方面的研究,主持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7项,发表科研论文38篇。培养博士生5名,学组成员贺晓日主治医师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1)早期营养与成年期慢性代谢综合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2)新生儿全肠外营养应用的临床研究。

该亚专科于1996年在省内率先在湖南省开展全肠外营养(TPN)的配制与使用,率先开展了全肠外营养在儿科患者的临床应用抢救、治疗了大量的危重患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围手术期的患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儿等。通过肠内外营养的配合使用,加强营养支持,极大提高了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改善了患儿的长期预后。近五年我科已有8302人次使用肠外营养。该亚专业学组获湖南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5期,加强“全合一”营养理念在同行中的传播及临床推广应用,谢宗德教授荣获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中心颁发的“婴幼儿营养科学卓越成就奖”。

 

 

新生儿脑损伤亚专科

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近期死亡率高,而且容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是危害我国新生儿存活率及远期健康重大问题。新生儿脑损伤亚专科学术带头人薄涛副教授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曾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从事关于发育中脑损伤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湖南省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SCI收录2篇,Medline收录13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培养硕士研究生8人。获得省厅级科技成果奖3项。学组主要成员李介民副教授为湖南省优生优育协会儿童早教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学组副组长;湖南省医学会微量元素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

(1) 发育期脑损伤后存活神经细胞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的变化;

(2) 发育中脑损伤与糖皮质激素及其脑内受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3) 早产儿神经影像学和脑电生理特点的临床研究;

(4) 早产儿脑损伤长期预后随访及干预。

这些研究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该亚专科已经建立一套适于围生期神经系统疾病规范、科学的诊疗模式,在湖南省率先开展宫内感染与围产儿脑损伤研究,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脑炎的临床研究及脑康复治疗;对早产儿脑电发育的特点采用16导联动态脑电图进行研究,探讨早产儿脑电生理的特点,用于动态监测早产儿脑功能发育和脑损伤。拥有包括NBNA、Gesell、粗大、精细运动评估、言语评估、婴儿52项运动神经检查等在内的完整神经系统发育评价体系,拥有24小时动态脑电图仪、视频脑电图仪、小脑电刺激仪、神经损伤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等齐全的脑功能监测和康复设施,开展了以高危儿(尤其是早产儿)监测为中心,使脑损伤的新生儿获得有效跟踪服务。近五年我科已诊治神经系统疾病2518例,抢救成功率为93.1%,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新生儿心血管亚专科

出生缺陷是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心血管相关的出生缺陷在活产婴儿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容易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危及患儿生命,而这些出生缺陷大多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及时得到根治。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小儿心脏外科,通过多学科合作成立了新生儿心血管亚专科,成为了以湖南地域为中心、辐射到邻近省份的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围产期诊治的临床和研究中心,治愈了数以千计的省内外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学组成员小儿心脏外科吴忠仕教授为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及承担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1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培养硕士生6名,协助培养博士生10余名。学组成员超声科周启昌教授为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妇产超声专业很多组副组长,中国影像医学研究会妇产科超声专业这样委员会副喜欢主任委员,湖南省超声专业仁术委员会真棒主任委员,《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编委,《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医保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基金项目2项,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湖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发表与产前诊断相关的科研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6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16 篇,统计源期刊5篇。共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14名,硕士研究生毕业31名。

主要研究方向:

(1) 先天性心脏病围生期诊断与治疗;

(2) 肺动脉替代材料--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3) 新生儿心电生理的临床研究。

以新生儿科为依托的多学科合作诊治出生缺陷的科学管理模式,已经成功治愈了300余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法乐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三房心、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根治术属国内首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术属全省首例。胎儿先心病的早期诊断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提出在妊娠中晚期胎儿心脏超声筛选检查中增加三血管- 气管观(3VT) ,可以明显提高筛选技术的敏感性,缩短检查时间,可以作为筛选妊娠中晚期胎儿心脏病的首选方法。2008年《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肌力学的研究超声》获湖南省自然基金课题资助,近五年我院产前超声诊断筛查出胎儿心脏畸形169例。与尸体解剖证实和产后超声追踪对照,其敏感性为85%,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亚专科荣获“湖南省医疗系统优秀质量控制小组”称号。“长沙市围生儿出生缺陷检测分析及体质量小于6 kg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处理”获得第六届湖南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根治出生缺陷的多学科合作与围手术期处理”获中南大学医疗新技术成果三等奖。

 

 

新生儿黄疸亚专科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科常见疾病之一,病因复杂,预后不尽相同。而一旦发生胆红素脑病,往往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影响患儿远期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早产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几率更高。随着本专科的建立,成立了新生儿黄疸亚专科。该亚专科学术带头人胡劲涛副主任医师,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学博士。

研究方向:

(1)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2) 胆红素脑病的神经损害的临床研究。

近5年来,本专科收治新生儿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1860例,治愈率达99.3%对于高危患儿,通过蓝光光疗、外周双通道同步换血等治疗积极降低黄疸水平,必要时行听力筛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尽早发现胆红素脑病,一旦明确,与新生儿脑损伤学组联合,及早康复治疗,改善患儿的远期预后。本亚专科主编《新生儿黄疸》专业音像教材1部,发表新生儿黄疸临床研究相关论文5篇。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亚专科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亚专科始建于建科初期,学组主要成员王涛主治医师,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硕士。参加国家级、省级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4篇。

主要研究方向:

(1) 新生儿肺损伤机制与治疗研究;

(2)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

呼吸系统疾病病情进展快,本学组对以相关危急病症建立规范、合理诊疗方案,对于NRDS患儿及早使用PS替代治疗,以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吸氧时间,减少早产儿氧疗副作用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的远期预后。对于呼吸衰竭患儿,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综合救治,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必要时给予氧疗、CPAP、或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对气胸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及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期间动态监测血气分析以指导治疗。

近五年来,本专科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357例,治愈率达97.0%,其中呼吸衰竭患儿344例,通过对呼吸衰竭患儿进行综合救治,抢救成功率达96.5%。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