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总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生儿抚触的健康宣教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总则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总则

2024-06-17 06: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总则

新生儿临床护理规范的基本条件

1.产科护理人员配备:1对母婴,0.6护理人员。

2.产后病房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并开展了母婴床旁护理和健康宣教(新生儿沐浴、抚触、用于疾病筛查的足跟血采集、免疫接种和一对一健康宣教等均在母亲床旁进行)。

3.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试行)》

医院对新生儿临床护理的质量管理

1.医院分管领导、护理部主任成产科总护士长(综合医院)及产科和新生儿科主任等行政领导需对本单位新生儿护理工作进行专业质量把控。

2.产房、母婴同室及新生儿科护士长需接受过国家级“新生儿护理” 的项目的专业和技能培训,掌握新生儿护理规范的全部技能并能起到指导临床护理人员规范操作的表率作用。

3.院方每年组织对产科和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有关“新生儿护理”的专业和技能培训。并定期对产科和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力争所有在岗的护理人员能够掌握项目80%以上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

4.医护人员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孕产妇及家庭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孕妇学校老师向准妈妈授课,母婴同室在床旁向新妈妈及新生儿看护者进行互动式宣教。力争80%以上准妈妈(28周及以上)和80%以上的新妈妈及家庭主要成员(新生儿护理者)了解新生儿护理的重点内容。

5.医护人员必须要按照爱婴医院的要求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及管理,80%孕产妇(孕28周以上的准妈妈及新妈妈)要掌握相关的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和技能。要积极鼓励和指导新妈妈进行母乳喂养,80%的新妈妈出院时应做到纯母乳喂养即纯母乳喂养率(指出院前24小时内是纯母乳喂养)应达到80%。

新生儿临床护理规范要点

一、新生儿出生时护理规范要点

(一) 分娩前准备: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助产土标准七步洗手法、接产相关物品准备齐全。

(二)新生儿娩出后的及时擦干、保暖、母婴早接触并掌握正确的脐带处理方法。

(三)新生儿出生时的观察及评估。

(四)新生儿出生时胎脂的处理原则。

二、 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规范要点

(-)新生儿的观察及评估

    新生儿住院期间,按常规对每个新生儿进行观察及评估,尤其在沐浴、抚触或皮肤护理前要对新生儿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并教会产妇如何观察新生儿健康状况。评估的重点内容包括:了解新生儿-般情况,包括外观、 精神、反射、呼吸、喂养情况等,观察皮肤的完整性、识别皮肤有无异常及新生儿常见的短暂良性皮肤状况,包括粟丘疹、新生儿毒性红斑、生理性脱屑及因新生儿常见血管调节功能不成熟导致的皮肤颜色变化等。

(二)新生儿生理现象及常见问题的观察和护理

在母婴同室内,护理人员要按新生儿护理指南要求对新生儿的生理现象和常见问题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同时还要指导新妈妈和新生儿看护者学会观察和记录。建议使用《新生儿床旁护理单》按实际情况记录所观察的内容。

(三)新生儿护理操作

1.母婴同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接触新生儿前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净双手,避免交叉感染。

2.沐浴及皮肤护理:本指南中的沐浴是针对母婴同室床旁护理的新生儿盆浴。新生儿皮肤娇嫩,经表皮丢失水份量大,容易出现干燥,甚至脱屑、皲裂, 所以沐浴后给新生儿全身涂抹润肤剂,可以减少经皮失水,增加皮肤含水量,维持角质层完整性并加强皮肤屏障功能,可有效降低特应性皮炎(湿疹)的发生。

3.新生儿脐部护理:脐部护理的原则为清洁和干燥,避免不必要的消毒和人为干预。

4.新生儿臀部护理:新生儿每次大小便后,可根据其臀部的污染情况,用温水或滴有适量婴儿专用沐浴液的温水清洗臀部皮肤。要根据新生儿自身情况,按需更换尿布,建议使用一次性纸尿裤。

5.新生儿抚触:抚触应选择在新生儿沐浴后、晚上睡觉前,两次喂奶之间,清醒、不疲倦不过饱、不饥饿、不烦躁时,抚触前一定要做好环境、物品和操作者自身的准备,抚触时,要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手法依次对新生儿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进行轻柔的按摩,同时还需要结合“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给宝宝多感官良性温和的刺激,以促进宝宝身心的健康发育。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细则

一、新生儿出生时的护理(产房)

(一)分娩前准备

项目

要求

措施及内容

环境温度

产房温度26~28*C,为足月新生儿做处置的局部区域温度应达到32~34C,早产儿应根据胎龄调整局部温度,使腹部皮肤温度达到36.5°C

关闭门窗,避免空气对流

手部卫生

物品准备前

标准化七步洗手法

准备物品

助产相关设备

监护仪、助步车、分娩椅、分娩球、靠垫等

新生儿复苏设备

检查复苏气囊、面罩和吸引装置等是否处于功能状态

接产包(可以因用途区分单个包装,如①分娩接生包、②缝合包)

①无菌手套2双,隔离衣1件(需要隔离的病人必备)、止血钳2把、断脐剪1把、路带结扎绳1根或脐带夹1个 ②计血器1个、敷料、缝针、持针钳、剪刀

准备药物

预防产后出血

缩宫素

新生儿复苏

肾上腺素、生理盐水

(二)新生儿出生时的及时擦干、保暖、皮肤接触和脐带处理

1.新生儿娩出后,助产人员大声说出新生儿出生时间(时、分、秒)和新生儿性别,并做好记录。

2.立即将新生儿放置于预先铺好清洁干毛巾的母亲腹部,在5秒钟内开始彻底擦干新生儿,20~ 30秒内完成擦干动作。擦干顺序为:眼睛、面部、头、躯干、四肢及背部。擦干的过程中快速评估新生儿的呼吸状况。

3.出生1分钟内不建议常规进行口鼻吸引,除非有胎粪污染且新生儿无活力时才进行气管插管内插管吸引胎粪。

4.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无活力时,应在20秒内完成气管插管。如果不具备气管插管条件,应尽快清理口鼻进行正压通气。

5.彻底擦干刺激之后,若新生儿有呼吸或哭声,撤除湿毛巾,将新生儿呈俯卧位(腹部向下,头偏向一侧),与母亲开始皮肤接触。取另一清洁已预热的干毛巾覆盖新生儿给新生儿戴上小帽子。若新生儿状况良好,不要让新生儿与母亲分开,要保持新生儿与母亲的皮肤接触时间不少于90分钟。

6.建议剖宫产手术也施行生后立即母婴皮肤接触,但需要手术、麻醉与助产人员更多的配合及手术设施的调整,并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实施。

7. 脐带处理:助产人员在接触或处理脐带之前摘掉被污染的第一副手套,务必确保接触或处理脐带的手套和器械是无菌的。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约生后1~3分钟,需要复苏和患病的新生儿除外),用两把无菌钳分别在距新生儿端2cm和5cm处夹住脐带,并用无菌剪刀在2cm处一次断脐。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条件下建议不在脐带断端及周围使用任何消毒剂(除非有感染征象),不包扎脐带,保持脐带开放、清洁和干燥有利于脐带脱落。

(三)新生儿出生时的观察和评估

新生儿娩出后,待呼吸平稳,为其擦干身上的羊水和血迹,同时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

1.头部 边擦边观察,头部囟门是否张力正常、新生儿哭声是否正常(如囟门张力大,哭声尖锐,应注意新生儿异常情况);眼睛、口、鼻、耳等有无异常,如新生儿不睁眼,应轻轻触摸眼球部位(是否有眼球畸形,如小眼球等);如为产钳或胎吸助产分娩,应检查头面部有无产伤(大小、深浅、面积)。

2.躯干 观察皮肤颜色是否正常,有无皮疹、水疱、胎记及脊柱有无异常。

3.四肢 观察四肢活动程度、肌张力,仔细检查双手、双脚手指、脚趾有无缺指、并指、多指畸形、足外翻等。

4.外生殖器 观察外生殖器是否正常。

5.脐部 待脐带停止搏动,进行结扎处理,并观察有无渗血等。

6.皮肤接触早吸吮 尽快协助母婴进行皮肤接触及新生儿进行早吸吮的同时,要观察新生儿觅食反射出现的时间及其吸吮能力。

7.身长、体重  完成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后,为新生儿称体重、测身长,记录并告知产妇测量结果。

(四)新生儿出生时不建议处理胎脂

1.新生儿身上的胎脂因对其皮肤具有保护作用,刚出生时不必处理,尤其是早产儿更不宜太早去除。

2.没有吸收的胎脂可在后续的沐浴时使用婴儿专用油或液体石蜡去掉。不能用干燥纱布擦拭避免损伤新生儿皮肤。

二、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床旁护理

新生儿住院期间,按常规对每个新生儿进行观察及评估,尤其在沐浴、抚触或皮肤护理前要对新生儿整体情况进评估,并教会新妈妈如何观察新生儿健康状况。

观察及评估的重点内容包括:了解新生儿-般情况,包括外观、精神、反射、呼吸、喂养情况等,观察皮肤的完整性、识别皮肤有无异常及新生儿常见的短暂良性皮肤状况,包括粟丘疹、新生儿毒性红斑、生理性脱屑及因新生儿血管调节功能不成熟导致的皮肤颜色变化等。

观察内容:

1.外观情况:新生儿胸部多呈圆柱形,腹部呈桶状稍隆起、张力正常,四肢多呈屈曲状。注意有无外形异常、腹部张力过大等。

2.精神状态:新生儿安静或觉醒,哭声洪亮,注意有无烦躁或嗜睡,哭声尖锐、细弱、不畅等。

3.生理反射:生理反射存在,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觅食反射等,肌张力良好。注意有无生理反射减弱、肌张力减弱等。

4.呼吸情况:新生儿呼吸浅表,多呈膈肌型呼吸,有时可见潮式呼吸。注意有无异常呼吸节律、三凹征、呻吟、鼻翼煽动等。

5.喂养情况:每日称体重,了解新生儿体重变化;观察新生儿大小便次数、性状,评估新生儿喂养情况并做好记录。

6. 皮肤观察:

(1)皮肤温度:新生儿正常体表温度36.5-37.5℃,注意有无温度异常或四肢厥冷、体表出汗等。

(2)皮肤颜色:正常新生儿皮色红润,注意有无口周或全身皮肤青紫、苍白、黄疸等,(黄疸出现的时间、 范围、程度、持续时间等)。

 (3)皮损情况: 是否有产伤、干燥、脱皮/脱屑, 是否有皮损,如红斑、 丘疹、水疱、脓疱、风团、结节、肿物等,有无出血点或皮肤损伤如糜烂、溃疡。

(4)皱褶部位:耳后、颈部、腋窝、时窝腹股沟及腘窝,有无皮肤异常。

(5)脐部情况: 脐带残端结扎有无脱落、有无皮肤红肿、出血、分泌物(是否有异味)及赘生物等。

(6)臀部情况(包括外生殖器) :有无红臀、皮损等。

皮肤评估方法:

目前可使用AWHONN新生儿皮肤评估评分工具NSCS (Neonatal Skin Condition Score)评估;声明:该皮肤评估I具已获得AMHONN许可使用,使用该评分工具不得 进行任何修改。

干燥程度

1=正常,皮肤无干燥迹象

2=皮肤干燥,可见脱皮

3=皮肤非常干燥,开裂/皲裂

红斑

1=无红斑迹象

2=可见红斑,< 50%体表面积

3=可见红斑,≥250%体表面积

皮肤破损

1=无破损;

2=局部小部位:(1个体表部位)

3=大范围:(22个体表部位)

最佳3分,最差9分;如评分>3分,则建议专业医生给予指导建议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