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千年的徽州文房四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意思简介 沉淀千年的徽州文房四宝

沉淀千年的徽州文房四宝

2024-06-09 01: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徽●墨

墨分五色,即一笔落纸,焦、浓、淡、枯、湿跃然而显,可似天上淡云,也可浓烈如野马。徽墨制作技艺可谓徽州灿烂文化中一朵盛开的瑰丽奇葩,是徽州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

自公元10世纪以来,徽州就是中国制墨业的中心。江南古徽州的休宁、歙县、婺源三地为徽墨制造中心,且历代名家辈出,如曹素功、汪节庵、胡开文、詹云鹏、查森山、程君房等均系古徽州制墨名家。徽墨是中国汉族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所谓“一两黄金一两墨”,徽墨的金贵不仅是在制作“秘法”需要10余种名贵材料进行调配,却更贵在手艺、心血和时间。因为配方比例不一样,调制出来就会出现“多一分则腻少一分则寡”状况。因此,为了保证原料的品质,“胡开文”墨业创始人胡天柱令其子特在黟县渔亭办了一个烟房,利用丰富的优质松木,点燃几百盏油灯精炼松烟。油烟墨色泽光亮,松烟墨乌黑润和。如此才制出了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的好墨。

宣●纸

“轻如蝉翼白如雪,薄似细绸闻无声。”宣纸,一个无论是在书法史或者是绘画史上都绕不开的名字,宣纸是书画家的“知音”,水墨与这种润墨性极佳的纸张相遇,方能焕发出“墨分五色”的华彩。李可染曾造访泾县宣纸厂后,满怀感激的对造纸工人三鞠躬并说道:“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由此可见,宣纸在书画家心中的崇高地位。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的特点,写出来的字遒劲有力,画出来的画风流飘逸而又意境淡远,最能体现“中国风”的神韵。而且,它耐老化、不变色,又能防虫蛀,使用寿命很长,所以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称,更被誉为“国宝”。

宣纸制作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工序,如果细分则可超过百道。宣纸承载了中国千年书画的辉煌,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的《富春山居图》历经669年的世事沉浮,但基本保存完整。就是这样薄薄一张纸,生命力却如此之强。它就是宣纸,因为有它为载体,今天我们才得以看到许多精美的传世之作,通过泛黄的书画去体悟“咫尺千里”的艺术境界。

歙●砚

早在唐代开元年间,歙砚就流行全国。随后龙尾优质砚台被发现,歙砚名声更旺。歙砚作为御制品,始于唐末。到了南唐,歙州设置了“砚务”,专为皇家搜集佳砚,歙砚的身价从此扶摇直上。宋人将它比作“和氏璧”,足见其珍贵。

歙石石质优良,色泽曼妙,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石色碧玉,又具有不吸水、不拒墨、不损毫、贮水不涸、易洗涤等特点,享有“孩儿面”、“美人肤”之称。

“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曾任端明殿学士的书法家蔡襄偶得一方歙砚后这样喜吟道,歙砚因为历史悠久,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气息,与紫砂壶一样,成文古代文人的一大雅玩。南宋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爱砚成癖、枕砚而卧,曾说“我生无田,食破砚。”

“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千百年来,笔、墨、纸、砚历经时代沉淀,不仅是文人书房所必备,更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看完文章,您对全国有名的徽州文房四宝是否有所了解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