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宝藏】敦煌壁画中各时期的舞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敦煌舞《飞天》体态特征创作特点有哪些 【莫高宝藏】敦煌壁画中各时期的舞姿

【莫高宝藏】敦煌壁画中各时期的舞姿

2024-06-02 02: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敦煌舞是敦煌壁画舞姿的简称,根据敦煌舞姿的风格、色调、构图形式及内容,敦煌舞姿可分为四个时期:早期、中期、盛期、晚期。

早期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北周,此时期舞姿特点相似,西域风格浓郁。早期壁画乐舞的内容大都是天宫伎乐,金刚、飞天、菩萨、莲花等形象丰富。人物形象多是身材短壮、上身裸露、高鼻深目,体态呈冲身、出胯、低头三位体式。

中期为隋代,为承上启下的时期,此时期飞天的数量大增,且更加飘逸轻盈,天宫伎乐、金刚逐渐消失,出现了世俗乐舞,即俗乐。

飞天

盛期为唐代(包括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和五代,唐代有乐舞图像的洞窟最多,共有112个,五代仅仅有13个,而且舞蹈造型都是纯舞蹈姿态。不但出现了大量的经变画,而且出现了巨幅的出行图。经变画是佛教中国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经变画

晚期为宋、西夏、元,即走向衰落的时期。建窟很少,壁画内容、题材、形式等都沿袭过去,没有创新和独特的风格,人物呆板、缺乏生气。但元代乐舞壁画从服饰到动作却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原因在于元朝主要统治者信奉佛教中的密宗教派。(来源:历小六)

“敦煌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公众号每周一、三、五定时更新,敬请关注!

原标题:《【莫高宝藏】敦煌壁画中各时期的舞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