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佛兰科鲁兹轿车冷却风扇的控制原理与故障排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散热器风扇转速调节原理视频 雪佛兰科鲁兹轿车冷却风扇的控制原理与故障排除

雪佛兰科鲁兹轿车冷却风扇的控制原理与故障排除

2024-06-03 10: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冷却风扇工作不良,会导致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和空调制冷不正常。本文结合冷却风扇工作不良的故障实例,对雪佛兰科鲁兹轿车冷却风扇的控制原理进行分析说明。       一、科鲁兹轿车冷却风扇介绍       科鲁兹发动机冷却系统只有1个冷却风扇,置于散热器后,用于提高通过散热器芯的空气流速,增强散热效果,加快冷却液的冷却速度。冷却风扇由发动机控制模块进行控制,在温度升高到超过设定值时打开;当温度降到低于设定值时,风扇关闭。       二、科鲁兹轿车冷却风扇的控制原理       发动机控制模块(ECM)根据冷却要求控制风扇以高速、中速或者低速3种转速运转。系统电路图如图1所示。       1.在低速运转时,发动机控制模块控制44#端子搭铁,冷却风扇继电器开关闭合,并导通冷却风扇低速继电器。       控制电路电流流向为:蓄电池(B+)→发动机控制开关继电器(30#→87#端子)→保险丝F46UA (10A)→冷却风扇低速继电器(86# -85#端子)→冷却风扇继电器(30#-87#端子)→搭铁。冷却风扇低速继电器(30#-87#端子)导通。     冷却风扇电机电流流向为:蓄电池(B+)→保险丝F42UA (20A)→冷却风扇低速继电器(30#-87#端子)→冷却风扇电机(2#-1#端子)→搭铁。     2.在中速运转时,发动机控制模块控制15#端子搭铁,冷却风扇中速继电器开关闭合。此时,因为冷却风扇转速控制继电器无供电,冷却风扇高速继电器不动作。       控制电路电流流向为:蓄电池 (B+)→发动机控制开关继电器(30#~87#端子)→冷却风扇中速继电器(86#-85#端子)→发动机控制模块15#端子→搭铁,冷却风扇中速继电器(87#~30#端子)导通。       冷却风扇电机电流流向为:蓄电池(B+)→保险丝F42UA (20A)→冷却风扇中速继电器(87#~30#端子)→冷却风扇电机(3#~1#端子)→搭铁。       3.在高速运转时,发动机控制模块控制44#端子和巧#端子同时搭铁。发动机控制模块44#端子导通,冷却风扇继电器开关闭合并为冷却风扇转速控制继电器提供搭铁。       控制电路电流流向为:蓄电池(B+)→发动机控制开关继电器(30# -87#端子)→保险丝F46UA( 10A)→冷却风扇转速继电器(86#→85#端子)→冷却风扇继电器(30#→87#端子)→搭铁,冷却风扇转速继电器(30#~87#端子)导通。       同时,由于发动机控制模块控制15#端子搭铁,冷却风扇高速继电器开关闭合。电流流向为:蓄电池(B+)→发动机控制开关继电器(30#-87#端子)→保险丝F46UA (10A)→冷却风扇转速继电器(30#~87#端子)→冷却风扇高速继电器(86#~85#端子)→发动机控制模块15#端子→搭铁,冷却风扇高速继电器((30#-87#端子)导通。     冷却风扇电机电流流向为:蓄电池(B+)→保险丝F45UA (30A)→冷却风扇高速继电器(30#~87#端子)→冷却风扇电机(4#~1#端子)→搭铁。     三、科鲁兹轿车冷却风扇的故障诊断     故障现象:1辆雪佛兰科鲁兹轿车,车主反映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空调出风口温度不够低,制冷效果差。     故障诊断与排除:试车检查,并未发现不妥,经与车主反复沟通,才知道车辆运行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冷却液温度显示过高旦空调工作不良的现象。更换冷却液,并对冷凝器表面进行清洁后,再次试车检查,故障并未排除,但发现冷却风扇始终不能高速运转。将故障原因锁定在冷却风扇转速不够,导致系统散热不足,从而影响到发动机工况和空调制冷效果。     通过分析科鲁兹轿车冷却风扇的控制原理,冷却风扇是由发动机控制模块通过5个继电器控制,实现低速、中速和高速运转。本车的故障症状是冷却风扇不能高速运转,根据电路图,应首先判断冷却风扇高速继电器和转速继电器是否存在问题。冷却风扇高速继电器位于发动机舱的保险丝盒内(如图2所示),拆下后用万用表测量,发现85#和86#端子之间电阻为∞,说明继电器电磁线圈损坏。更换新的冷却风扇高速继电器,试车,故障排除。     四、结论     发动机模块主要根据空调压力传感器信号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对冷却风扇的运转挡位进行控制。工况不同,控制条件也不同。在检修此类线路控制比较复杂的故障时,要仔细分析相关部件的控制回路,结合故障症状确定最有可能出问题的故障部件,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这样才能准确、快速排除故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