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天空》读书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政治学读书笔记简书 《分裂的天空》读书笔记

《分裂的天空》读书笔记

2024-06-16 18: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片来源于豆瓣

《分裂的天空》(Der geteilte Himmel)是德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克里斯塔·沃尔夫(Christa Wolf, 1929-2011)于20世纪60年代所著。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新颖的写作手法在德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在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沃尔夫几乎赢得了所有的德国文学奖项,2002年还获得了被称为“文学奥斯卡”的最高奖项“德国图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分裂的天空》是沃尔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她的作品最初在当时的联邦德国发表,但在民主德国却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分裂的天空”在当时成了种族分裂的代名词。

以1961年8月13日的天崩地裂,即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筑起的柏林墙为背景,《分裂的天空》深刻地揭示了民族分裂的局面给德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带来的不幸,给家庭、婚姻和爱情带来的悲剧,并在人类思想上投下了这种分裂的阴影。由于德国的分裂,人们受到了创伤,导致了家庭、婚姻和爱情的悲剧,面临着现实的选择。

小说情节线是从两个方面展开——回忆过去和思想分歧:

女主角丽塔·赛德尔是一名普通大学生,在经历了一场不幸的事故后,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不知所措,回顾自己的生活、学习、去工厂实习这两年的曲折和个人爱情生活经历:丽塔早年生活在德国中部的一个小村庄里,两年前跟一个名叫曼弗雷德的年轻人邂逅在一起,逐渐演变成恋人关系。因此,小说的情节也围绕着“记忆”和“疗养院”这两条主线展开。

随着时间的流逝,丽塔和曼弗雷德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两个人的追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开始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想法。前者热爱这似火的生活,学习老一辈人勤奋、脚踏实地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完美的过程;后者由于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不满,往往与同事、上级领导存在尖锐矛盾和严重的意识形态差异。

“啊,”她说,“什么都可能。譬如:想的一套,说的一套;能够办到的事情不去办;现在拥有的炸弹,要把地球炸掉,绰绰有余;一个人,有一个女子钟情于他,而他却会被别人永远赶走,最后只留下一封信:永远记住……”

“丽塔,”曼弗雷德说,“朋友!难道你以为我的日子容易?以为从那以后我有过一分钟真正的快乐?你管得太宽啦,你会把一切,把你的工厂、炸弹和我弄得一塌糊涂的。要是你呆在我身边,我会把一切都重新搞好的。也许你现在还不大清楚,什么东西对你最合适。难道你这一次就信不过我吗?有首歌词写到:我要随你穿越森林和海洋,踏过冰雪,穿刀山、过剑林,冲过敌军的营垒……”

他是想开个玩笑。丽塔默不作声。她闷闷不乐地想,这些人在想出这些歌曲时,他们究竟知道什么呢?好一个冰雪、刀山、剑林和敌军的营垒!可是他们找到了些什么样的歌曲来歌唱今日、歌唱这座城市、歌唱他们俩——歌唱既不穿越巨大的空间,也不分别踏过冰雪和刀山剑林,而是毫无希望地坐在一起、坐在这张桌旁的这两位呢?

丽塔吃的肯定是第一流的饭食,可她后来却再也不去想她吃的是什么了。她拒绝现在就喝酒,而曼弗雷德也立即随声附和:反正来日方长。

吃完饭,他们走出餐馆,又到了高温下。丽塔发现,这里的一切已经开始使她感到自己力不从心。难道这整个热气回荡的城市就没有他们俩立足之地吗?

以上原文摘录通过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丽塔和曼弗雷德在西柏林的那段时光,以及他们之间微妙的跌宕起伏。虽然小说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写的,但在我看来它不是一部政治小说,而是一个动荡时代的爱情故事。

在小说中,作者的写作风格是灵活的,时态变化,顺序颠倒,叙事视角变化,人物意识流动,现实和记忆自由穿插,情节曲线上升。叙述者总是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我”、“他”、“她”和“你”常常混在一个段落中。 破折号的灵活使用也迅速而清晰地改变了说话人的身份。 这给了我们读者更大的灵活性,让自己沉浸在角色中。

曼弗雷德的性格,作者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完全消极的模型来塑造,而是深入客观地分析了他的家庭、气质、工作、经历等因素对他选择道路的影响。在生活中,曼弗雷德有一个自命不凡的母亲和一个狡猾的父亲。随着曼弗雷德离职的消息传开,人们的态度大相径庭。曼弗雷德的母亲埃尔福特夫人说:“我儿子的逃跑只能被理解为对他自己的一个信号。” 她要求丈夫断绝一切联系,并在两小时内一起逃走。曼弗雷德的父亲埃尔福特拒绝了这个逃跑计划,因为他不愿离开自己的国家。曼弗雷德恨他们。家里没有爱。他冷酷、心胸狭窄、刻薄又刻薄。在他的工作中,他一次又一次碰壁,无法实现自己的计划和理想。作者公正地指出,曼弗雷德的发明被拒绝是因为他上级的无知和官僚作风,而这一挫折是他向西飞行的直接原因。在爱情中,虽然他仍然能够控制大局,但乐观、坚强、上进的女友丽塔,显然属于他不喜欢的、无法认同的工薪阶层。现实中,国家制度和社会条件并没有达到他的心理期望。他抱怨自己生在错误的时间,他自私的个人主义使他总是自怨自艾。他不能承受个人的失败,也不能用坚强的性格去解决个人的不公,坚持自己的初衷。他没有能力在个人环境之外体验和思考。当他的个人抱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个人发展遇到挫折时,他就会怪罪一切人和事,怪罪社会和环境对他的危害,从而产生消极的抵抗,最终演变成逃跑的行为。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丽塔“遵守了她对施瓦茨巴赫的承诺”,即合格的教师必须到基层去了解大公司。因此,丽塔得到了曼弗雷德父亲的帮助,在他的铁路车辆工厂实习。在工厂里,丽塔白天在那里实习,晚上和曼弗雷德一家一起吃饭,她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在餐桌上,一家人谈论他们的职业。他们在工厂的所见所闻或者他们对生产的兴趣,工厂的命运和人际关系。后来在一次财务检查中,工头所在部门损失了3000马克。他被解雇了,转到了丽塔的小组。通过这次事件,丽塔进一步了解了人生道路的艰辛、曲折。这个群体中有12个人,最大的60岁,最小的少年汉斯,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他们追求和渴望不同的目标。女主角丽塔的内心独白用第一人称冥想和内心分析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他是对的,还是我错了?”我对我们俩这么严厉是不是不正常?他常说:你不会坚持到底的。你不了解生活。他懂得生活……”本文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丽塔的怀疑和矛盾。最后,这部小说虽然筋疲力尽,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丽塔选择了她真正渴望的世界,在那里她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在和平与欢乐之中。

失去爱人的痛苦折磨着她,但当她回来时,友谊温暖了她的心,生活的兴奋给了她新的力量,她感到“这里的一切都是温暖和善良的”,鼓励她面对现实,开始新的漫长的生活旅程。在她从曼沃尔德回来的第一个星期天(1961年8月13日),丽塔从收音机里听到了震惊世界的非同寻常的事件:东德和西德柏林之间立起了柏林墙,这柏林墙是作为边境安全措施的一部分而修建的。于是,德意志民族分裂的阴影再次笼罩着德国人民的心。丽塔躺在床上,回忆着生活的艰辛和爱情生活的悲剧,并与来访的同事和领导一起探索人生的真谛和自我提升的方法。

在一个比东方繁荣得多的城市里,在一个吸引着曼弗雷德的世界里,丽塔观察着,嗅着,思考着,掂量着,并压抑着他们之间的陌生和距离。双方都意识到,虽然爱还在,但不可挽回的结局即将到来。就丽塔而言,她似乎已经预见到这一切的到来。在小说中,她买了一张往返机票,而不是单程机票,这表明丽塔在见曼弗雷德之前就已经决定好是去是留了。再往前追溯,当曼弗雷德和丽塔一起生活在德国东部时,他们的分歧和矛盾开始显现。爱情,基于不同的世界观、信仰和精神追求,就像一座濒临倒塌的建筑。即使它得到了最好的照顾和支持,它仍然是脆弱和脆弱的。丽塔和曼弗雷德在外力的冲击和冲击中失去了对方,当大自然崩溃的时候。他们的爱分裂了,不仅因为他们国家的天空分裂了,也因为他们心中的天空分裂了。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人们总是会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因为他们总是要跟随自己灵魂的方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