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lncRNA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提取方法英文 通过lncRNA

通过lncRNA

#通过lncRNA|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文名:通过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分析长非编码RNA调节蝗虫的型变

英文名:Long Non-coding RNA Derived from lncRNA– mRNA Co-expression Networks Modulates the Locust Phase Change

期刊: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

IF:7.051(1区)

通讯作者单位:中科院、河北大学

研究背景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调节基因表达、动物行为等各种生物学过程。尽管蛋白质编码基因、microRNA和神经肽在亚洲飞蝗的表型可塑性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有关lncRNA在此过程中功能研究较少。本文应用高通量RNA-seq来比较蝗虫型变时程中lncRNA和mRNA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lncRNA在型变的早期阶段反应更快。功能注释表明,早期改变的lncRNA在分散和群居阶段采用了不同的途径来应对种群密度的变化。筛选了分散和群居阶段的网络中两个重叠的中枢lncRNA基因座进行功能验证。本文进一步证明LNC1010057为潜在的蝗虫型变因子。这项工作为深入了解蝗虫型变的分子机制并扩大lncRNA在动物行为中的作用范围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材料方法

实验材料:散居化处理为将群居型蝗虫单独饲养0h、4h、8h和16h后取出手机蝗虫大脑进行测序;

群居化处理为将10只散居型蝗虫与20只群居型蝗虫饲养于一个小笼子(10厘米×10厘米×10厘米)中,于0h、4h、8h和16h后取出,收集蝗虫大脑进行测序。在同一时间点采集样品的三个生物学重复,提取RNA,建立cDNA文库并进行RNA-seq。对lncRNA和mRN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及qRT-PCR验证,对不同时间点的样本进行STEM(ShortTime-seriesExpressionMiner)分析,并构建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对目标中心节点lncRNA进行RNAi,采集其行为录像数据进行行为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

1、蝗虫lncRNA的外显子比mRNA少但更长

研究发现大约78%的lncRNA包含2个外显子,而mRNA中包含的外显子数量为1至120(图1C)。因此,lncRNA的外显子明显长于mRNA的外显子(平均长度1142bpvs.263bp,图1D,左)。同时,lncRNA的内含子明显短于mRNA的内含子(平均长度:10086bpvs.12442bp,图1D,右)。表达水平分析表明,lncRNA的总体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RNA的表达水平(平均值为0.6vs.1.9;图1E)。但是,表达特异性分析表明,lncRNA的表达受时间限制的程度要高于mRNA(平均值为0.672对0.436图1F)。基于相对于mRNA的lncRNA基因组位置,蝗虫lncRNA被分类为基因间、重叠区、有义内含子、反义内含子、有义外显子和反义外显子。蝗虫77%以上的lncRNA是长基因间的ncRNA(lincRNA,图1G)。这些结果表明,蝗虫lncRNA与mRNA在结构和表达上有很大不同。蝗虫lncRNAs更长,具有更少但更长的外显子和更短的内含子。此外,lncRNA的表达模式显示出比mRNA更高的时间特异性。

图1lncRNA和mRNA之间的不同结构和表达

2、群居型蝗虫中特异性表达的lncRNA比在散居型蝗虫中表达的更多

在散居型和群居型蝗虫大脑中共表达9722个lncRNA(73.9%),而散居型蝗虫中特异性表达962个lncRNA(7.3%),群居型蝗虫中特定表达2469个lncRNA(18.8%)(图2A,顶部)。分别在散居型和群居型蝗虫中特异性表达了479和1090个mRNA(3.1%和7.1%)(图2A,底部)。这些结果表明,与mRNA相比,在两个蝗虫相型特异性表达的lncRNA的百分比更高,而在群居蝗虫中比散居型蝗虫中表达的lncRNAs更多。与散居型蝗虫相比,群居型蝗虫中335个lncRNA和779个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而313个lncRNA和261个mRNA的表达上调[倍数变化(FC)>2和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