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微科创板IPO:技术先进性存疑 持续经营能力受考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持续经营能力模型 得一微科创板IPO:技术先进性存疑 持续经营能力受考验

得一微科创板IPO:技术先进性存疑 持续经营能力受考验

2024-03-28 01: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国内半导体存储器龙头江波龙(301308.SZ)的主控芯片主要供应商之一,得一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得一微”)拟冲刺科创板IPO的进程备受市场关注。自2022年以来,存储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受此影响,江波龙等多家存储芯片公司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不佳,而近年来持续亏损的得一微在持续经营能力方面也备受考验。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得一微背后有TCL基金、越秀资本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入股,但公司近年来持续亏损,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并呈现扩大趋势。且该公司产品技术先进性相较于同行业公司也有一定差距,上交所在关注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同时,也连番追问其技术先进性。

  两大业务联合被疑“拼凑上市”

  据招股书披露,得一微是一家以存储控制技术为核心的芯片设计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存储控制芯片和存储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及销售,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固态硬盘存储控制芯片、嵌入式存储控制芯片、扩充式存储控制芯片三大产品线,以及存储控制IP、存储器产品、技术服务等基于存储控制芯片的存储解决方案。

  从得一微的历史沿革来看,该公司业务是由两家公司合并而来。深圳市硅格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深圳硅格”)及立而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圳立而鼎”)分别设立于2007年、2015年,均为从事存储控制芯片业务的公司。出于业务发展、资源整合的考量,深圳硅格与深圳立而鼎的股东共同协商两家公司的合作经营事项,并约定新设得一微有限(公司前身),由得一微有限收购深圳硅格与深圳立而鼎的控制权。

  产品方面,得一微以存储控制芯片和存储器产品为主要业务开展经营。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1至6月(简称“报告期”),公司存储器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44.17%、47.29%、67.07%及69.34%,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占比超过存储控制芯片。公司系基于存储控制芯片技术开展存储器业务,但前者的主要产品为固态硬盘存储控制芯片,后者主要为嵌入式存储器,且公司存储器产品的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且存在为负的情况。

  对此,上交所在首轮问询中,要求得一微说明公司存储器业务开展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将两块业务联合上市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是否属于“拼凑上市”等。得一微回复称,公司开展存储器业务目的是实现存储颗粒的商业化应用,在存储器产品业务中,公司同时具备主控芯片研发能力和固件开发能力(占有存储器三大核心要素其中之二),六大核心技术均是围绕存储颗粒商业化应用开展,存储器产品业务充分体现了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主控芯片业务和存储器业务二者具有明确的技术协同性。

  “公司开展存储器业务核心目的是为了突破境外头部公司在嵌入式存储控制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增加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场景覆盖率,进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固件开发能力和终端场景服务能力,为嵌入式存储业务持续拓展奠定基础,存储控制芯片和存储器业务具有明确的商业协同性。”得一微进一步表示。

  得一微认为,近年来,依托相应技术优势和专业化定制优势,公司存储器业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整体规模仍较小,规模效应不足,品牌溢价和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以及受行业周期下行等因素综合影响,导致公司毛利率较低甚至为负。但相关不利影响因素为短期困难。

  同时,公司称,结合同行业公司案例,已上市公司群联电子和慧荣科技,正在申请上市的联芸科技和华澜微,均将主控芯片业务和存储器产品业务纳入上市公司业务架构内进行运营管理,公司将两块业务联合上市,符合行业共性。同时,经测算,若扣除存储器业务外购环节价值收入贡献,公司仍符合科创板发行条件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中关于“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的有关要求,不属于“拼凑上市”。

  技术先进性被监管追问

  尽管得一微表示,公司拥有覆盖存储控制芯片各个关键技术领域的六大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但从公司披露的发明专利和产品先进性数据来看似乎并不具有说服力。一方面,公司共有112项专利系继受取得,其中包括49项为公司及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的转让,另外63项专利的初始来源包括台湾大心和EpoStar(58项)、华南理工大学(2项)和广东工业大学(3项)。

  另一方面,从存储控制芯片的技术先进性来看,公司主流产品的存储器容量低于可比公司江波龙、华澜微,2021年向北京特纳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采购1416.40万元的芯片设计服务用于IP验证和固件开发。在固态硬盘(SATA/PCIe)、嵌入式(eMMC/UFS)、扩充式(SD/USB)三类产品中,公司芯片产品以SATA为主,存储器以eMMC为主,PCIe 3.0产品的收入占比不足1%,PCIe 5.0和UFS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而该两款协议版本的最早推出时间分别为2019年和2011年,且同行业公司联芸科技的PCIe 4.0已实现量产。

  此外,得一微称,公司SATA芯片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全球市占率为23.87%。但其最新版本的SATA 3.0推出已有十余年,在固态硬盘的市场占比从2015年的94%下降至20%,是三类存储控制芯片各协议接口产品中市场规模最小的一类(0.94亿颗)。

  这也引起了上交所对于得一微技术先进性的持续关注。上交所在首轮问询中要求该公司结合相关情况,说明其是否具有自主创新和持续研发能力等;在二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该公司说明新产品推出和技术迭代情况与同行业公司是否存在明显差距;综合分析公司产品技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否主要集中在技术成熟度较高、附加值较低的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能否适应行业技术发展需求等。

  得一微称,报告期内PCIe 3.0产品收入占比较低的原因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未对PCIe SSD存储控制芯片进行大力拓展。随着公司业绩规模逐步扩大,公司在eMMC、SD、SATA存储控制芯片上的境内领先地位已经凸显,公司自2022年起逐步将更多的资源向新产品UFS 3.1和PCIe 5.0上倾斜,并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其中,UFS 3.1已流片成功,正在进行客户导入及固件开发,预计2024年量产;PCIe 5.0已完成芯片设计研发,在流片准备中,预计2025年量产。

  不过,记者注意到,同行业的领先企业群联电子、慧荣科技早于2022年就已推出PCle 5.0版本芯片,得一微相同协议版本芯片研发节奏显然落后。而据公开资料,PCIe协议更新迭代速度较快。自2003年诞生以来,近几年PCIe互连技术发展迅速,传输速率基本上实现了每3至4年翻倍增长,并保持良好的向后兼容特性。PCIe协议已由PCIe 4.0发展为PCIe 5.0,传输速率已从16GT/s提升到32GT/s,到PCIe 6.0,传输速率将进一步提升到64GT/s。

  持续经营能力待考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1至6月,得一微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591.03万元、20692.26万元、74523.14万元及47138.36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8383.17万元、-29290.67万元、-6833.52万元及-3591.11万元。报告期各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778.77万元、-16448.43万元、-40476.18万元及-17610.91万元;公司主要依靠筹资活动带来现金流量,2022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9894.14万元。

  从行业来看,2022年度,全球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了全球终端消费能力,存储行业整体呈现明显下行趋势。在此背景下,得一微主要下游客户的需求减弱,公司2022年度销售收入增长率大幅下滑,从2021年度的260.15%降低至2022年度的21.76%。

  同时,受NAND FLASH存储器价格大幅下滑影响,得一微2022年度存储器产品毛利率从2021年度的8.39%下滑至2022年度的-9.40%,其中销售占比最高的嵌入式存储器产品毛利率从7.79%降至-11.17%;此外,存储器产品价格下滑还将影响公司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公司2022年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772.76万元,较2021年存货跌价准备冲回468.15万元出现大幅下挫。行业周期下行对公司存储器产品业务收入增速和盈利水平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基于得一微近年来持续亏损,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持续为负且呈扩大趋势,上交所追问得一微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等。在两轮问询中,上交所先后要求该公司说明目前货币资金存量是否足以支撑公司持续经营,未来改善现金流的具体措施;结合行业周期性下行、公司多项业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呈现恶化趋势、弱于同行业公司、亏损扩大且短期内没有好转迹象的情况,分析说明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业务稳定性及持续性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等多方面问题。

  根据第二轮问询回复材料,得一微今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461.00万元,同比微降3.02%;公司实现产品销量10969.58万颗,同比上升115.03%。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14.96万元,同比亏损增加3323.85万元,环比亏损减少8593.43万元,公司净利润指标未出现进一步恶化趋势,业绩情况整体出现一定的回升趋势。

  而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来看,得一微上半年业绩则呈逆势回升的态势。可比公司群联电子和佰维存储的存储器业务2023年1至6月收入同比和环比均呈现下降趋势;江波龙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6亿元,同比下降260.94%。(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