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友汇】中国传统文化鸟笼制作过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扑鱼地笼的制作过程视频 【鸟友汇】中国传统文化鸟笼制作过程

【鸟友汇】中国传统文化鸟笼制作过程

2024-06-03 08: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鸟笼如果保养得当,即使是竹做的,也能用上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如果保养不得法,二三年后就会笼架松散、笼条折断而不能使用。

为了使鸟笼经久耐用,在使用前一定要上漆。首先应注意漆的选择,竹木笼应用清漆,金属笼则用油漆。金属笼在油漆前不能使用防锈漆,因防锈漆含汞对鸟的健康有害,其他油漆虽然也有毒性,但含量少,不致引起鸟中毒。上漆后的鸟笼不宜立即使用,应待闻不到油漆味后方可使用。v

平时要保持笼子的干燥,轻拿轻放,保持笼内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托粪板,最好每天1次,保持笼的清洁美光。清理粪便和洗刷笼身时,动作宜轻,切不可过分用力,洗刷后要将其擦干,以防掉漆或脱胶。应当注意的是,洗刷后的鸟笼不能在烈日下曝晒或在炉边烘烤。发现笼条及其它附件有折损断裂时,应及时修补更换。

对暂不使用的鸟笼,应洗刷干净,凉干后罩上笼套,或用较厚实的纸张包牢悬挂于阴凉通风的地方。

要延长鸟笼的寿命,还要预防鼠、猫、蛇、鼬等观赏鸟的天敌的侵扰,尤其当笼内装有食物时,更应防止老鼠上笼偷食。

三、鸟架主要作为供饲养中、大型鹦鹉和饲养作为技艺鸟表演使用,用细铁链或线绳将鸟拴于架上。

鹦鹉鸟架分挂式与直立式两种。由于鹦鹉嘴强健有力,所以鸟架多以金属或有机玻璃制作的。挂式鸟架由下列几部分组成:一根象栖木一样的40厘米长的有机玻璃棒,专作鹦鹉栖息用,而不能用金属质的。因金属的密度大,发凉,如果长期栖息在上面,鹦鹉容易患病。一根金属管子或金属丝弯成半弧形挂架,把栖息的有机玻璃棒固定。在栖息棒的两头固定食罐、水罐及杂食罐。尚备一根细链子,一头系在栖息棒上,另一头系在一个活圈(也叫脖锁或猢狲圈)上,以防链子铰成结,将鹦鹉勒伤或绞死。活圈用12-14号铅丝或铜丝制成,套在鹦鹉的跗跖上。有的挂架还在栖木下部设一个接粪的盒子,长40厘米,宽与高度各为20与5O厘米,盒内放以木屑或沙粒,这样粪便就不会直接粘在木盒上。鹦鹉的直立式架由底座和一根直立的金属管固定一起,栖木也是用有机玻璃制成,在栖木的两端安装食罐、水罐和杂物罐。系金属细链条的方式与挂式鸟架相同。

其他各种鸟均采用挂式木质鸟架,但需要将活圈的线绳缚于颈项间,活圈也是用铅丝或铜丝制成,蜡嘴雀等可以用18号铅丝,黄雀、朱顶雀用20号铅丝。鸟架的形状主要有直架、弯架2种,此外还有弓形架、立式架、篮形架等。

直架为40~45厘米长的硬木直棍,栖架的前端10~15厘米处用线绳缠上,活圈拴在架的前端。黑头蜡嘴雀、锡嘴雀的鸟架讲究,可用梨木、枣木或黄柏木制作,架的直径为1.3~1.5厘米;交嘴雀用六道木制作,架的直径为0.7厘米左右。

弯架为上端弯形,设有食罐、水罐,下端直径1厘米左右,用铁或铜托固定住的鸟架。弯形架应选择有自然弯曲的梨木或酸枣木制作,是比较讲究的一种鸟架,常用于饲养点颏、伯劳等鸟。

弓形架通常是把富有弹性、粗细均匀的直木棍弯成规则的弓形,弓弦用一直棍固定,作为供鸟栖息的栖杠。食罐和水罐置于栖杠两端,下边是一个横木板,用于托粪便,栖杠和托粪板之间要有一段距离,防止粪便污染鸟尾,但又要防止鸟撞,故要有竖直板相隔。弓形架的大小、栖杠的粗细、栖杠与托粪板之间的距离,要根据鸟体的大小、尾的长短设计。使用弓形架养鸟,一定要把鸟拴在栖杠中间,绳的长度不能超过栖杠的1/2,否则鸟会因缠绕在弓架上而被吊死。

采用鸟架饲养观赏鸟显得雅致,便于观赏,但架养与笼养相比,架养对鸟本身是不适宜的,与鸟类善于飞行、跳跃的习性不符,鸟的寿命也要短。因此,除鹦鹉和玩赏鸟外,最好不用架养。

四、鸟笼是观赏鸟进行活动与栖息的主要环境,因此需要对鸟笼的形状、结构与工艺有所要求,使之既适合鸟的活动,又细致美观。鸟笼可选用竹、木或金属丝之类的材料制作,形状有长方形、圆形、方形、扁形、半圆形、房式、腰鼓形等。我国的鸟笼素以选材考究,做工精细,既适用又美观而闻名于世。为适应不同鸟的生活习性,观赏笼按鸟的种类大致分为食谷类和食虫类两类鸟笼。食谷类鸟笼有金丝雀笼、黄雀笼、文鸟笼、百灵笼、绣眼笼等,食虫类鸟笼有画眉笼、点颏笼、八哥笼等。此外,还有适合饲养鹦鹉的虎皮鹦鹉笼和各种栖架等。选择鸟笼时,笼的大小和形状应与所饲养鸟的种类和大小相适应,即以适于所饲养鸟的生活和方便管理为原则。一般体形较大的鸟选用高大但条较密的笼,以免损坏尾羽。百灵等虽然体形较小,但有高飞鸣唱的习性,最好用特制的高笼。一般小鸟用条较密的小笼即可。鹦鹉、交嘴雀等体型较大,嘴型特殊的硬食鸟儿,要用金属笼或鸟架饲养。

金丝雀笼又称芙蓉笼、玉鸟笼,适合饲养金丝雀、白色文鸟、灰文鸟、淡头文鸟、北朱雀、金山珍珠鸟、相思鸟、三道眉草鹀等小型的食谷鸟。可以用镀镍合金或竹子制作,为精制的圆形、方形或长方形(繁殖用笼)鸟笼。笼顶有平顶和圆顶两种,笼底封闭有底圈。圆形笼高约33厘米,直径20厘米;方形笼长24?7厘米,宽24?7厘米,高33?8厘米。笼条的间距为1厘米,条粗0.2厘米。笼底不用竹条,以塑料板做成,底板可活动,便于拉出来洗刷。笼内放2根栖木,并放一个食罐与饮水罐,笼顶心有板,以改变鸟仰头望天的习性。

黄雀笼适合黄雀、大山雀、金翅、朱雀、朱顶雀,以及各种鹀、文鸟等小型食谷鸟类。一般为竹制的平顶小方笼或小圆笼。高度为20~22厘米,直径30厘米。笼条的间距为1.2厘米,条粗0.2厘米。如果饲养沼泽山雀、煤山雀、黄腹山雀、棕头鸦雀等,则笼条的间距为1厘米,也称为山雀笼。笼底为木板或塑料而有底圈的封闭底(俗称死底)。底圈高3厘米,不铺沙而用布垫。距笼底5~6厘米处放两根栖木,在栖木两端各放2个精制而小巧的食罐与水罐。

绣眼鸟笼是体积最小的一种鸟笼,适合饲养绣眼鸟、沼泽山雀、煤山雀、黄腹山雀、棕头鸦雀、燕雀、戴菊和柳莺等小型鸟类。多为小方笼,亮底,无底圈,粪托为笼底插板。笼子长、宽各为17厘米见方,笼高24厘米,笼顶为拱形,有的用竹片封住。条间距为1厘米,条粗为0.2厘米。上下各设一个栖杠,食、水罐各一个,另设一个软食罐。笼架的结合处不用榫相接,而用牛筋或蜡线穿扎。

百灵笼适合饲养百灵、凤头百灵、沙百灵与云雀等鸟类。形状为圆形,笼顶有拱顶与圆顶之分。笼的大小,分为三种规格,大型笼,高55-160厘米,直径50-60厘米。为了携带方便,也可制成高低可以升降2~3节的“拉笼”,携带时降低,悬挂时升起。中型笼,高40-50厘米,直径45厘米。小型笼,高25厘米,直径30厘米。条间距为1.2~1.5厘米,条粗0.2~0.3厘米。小型笼又分为大五圈和小五圈两种,大五圈高28厘米,直径34~36厘米;小五圈高25厘米,直径30~32厘米。笼顶中央部分(俗称天井或顶盖)以铜板为好,美观大方。笼底为三合板封闭,并围以底圈,内铺细沙土,供鸟沙浴和食用,尚能保护它们的趾爪。底板围以底圈,以防砂浴的沙土与食用的砂粒被鸟划出笼外。百灵为地栖鸟,所以笼内不放栖木,仅在笼底正中放一个蘑菇形台,又叫凤凰台,供鸟歌舞鸣唱。台高15~20厘米,台面直径4~7厘米。台面应粗糙一些。笼边近底部作一个圆孔,孔的大小要适于鸟的头部伸出,在笼外的孔下面设一水罐,能让鸟的头自由伸出洞外饮水。饮水罐固定悬挂于洞外笼壁上,一则防止水泼在沙子上,二则可防止鸟粪污染水罐。食罐则挂在笼内。

沙子最好用河沙为好,因沙细而柔软,且凉性较大,使鸟沙浴时感到清凉舒适,并可以擦拭羽毛,使羽整齐。笼里的沙子要常筛滤,并及时将鸟粪和其它杂物清理掉,最好用水冲洗干净。沙子用过一段时间后,应放在太阳下面曝晒消毒。

点颏笼适合饲养红点颏、蓝点颏、红尾鸲、白喉矶鸫等半地栖鸟类以及鸲类、鹟类等食虫鸟类。一般为竹制的扁圆形笼。笼高约30厘米,笼底直径20~25厘米,条间距1.5厘米,条粗0.2厘米,笼顶中央封闭部分直径16厘米。底为亮底,铺布垫或托粪板。笼内放置一根栖木,在栖木两端分别放1个食罐和水罐,另设一个圆柱形软食罐。

画眉笼的式样很多,适合于饲养各种体形大小与画眉相近的杂食鸟,如各种鹎类、鸫类、黄鹂、山椒鸟、椋鸟、太平鸟、鹊鸲等。主要有板笼和亮笼2种,也有介于二者之间的半板笼,均为竹制。板笼为长方形或方形,又称方笼或槽子,笼小而暗,造型稳重、端庄,还应备有笼罩,既便于携带,又便于悬挂,尤是适合用于生鸟的驯养。一般长宽高分别为24厘米×21厘米×27厘米。正面的竹条有9根和11根两种,侧面则为11根或13根,或者将顶、背、左右等部分均用竹片封住。由于画眉的体形较大,竹条过密则会影响观赏的视线,条间距以1.7~2.0厘米为宜。笼内装一栖木,其位置在侧面的第五根竹条与第六根竹条上。在栖木的两端,置放瓷质的食罐一对。一只盛米,另一只盛水。栖木的高度,约为笼高的三分之一处,原则上要求鸟立在栖木上,其头碰不到笼顶为宜,但也不宜太低,避免鸟在栖木下方活动。

亮笼以圆形为主,式样变化较多,有圆筒形、腰鼓形、六角多边形和馒头形等。笼顶中央封闭。笼的直径和高各为33厘米,条间距2厘米、条粗0.3厘米。底为亮底,有粪托。笼内装有三根栖木,呈等腰三角形设置,上一根为主要栖架,是一根直径为2厘米的沙木(在栖木表面涂上一层漆后,马上撒上一层细沙(金刚沙),待漆干后,细沙粘在栖木上而成),专供画眉嘴与趾爪的磨擦。其余两根不用沙木,仅作为画眉跳上或跳下和转身用,是辅助的栖木,两者相对,并在同一高度。栖木的粗细,以画眉爪能握住栖木外围的二分之一为宜。

八哥笼又称鹩哥笼,适合饲养八哥、鹩哥、椋鸟、杜鹃、松鸦、蓝翡翠、红嘴蓝鹊,以及鹛类、鸫类、伯劳类中体形较大的种类。笼比较高大,为大型竹制或以14号铅丝制成的圆筒状,高45~48厘米,直径36~38厘米,条间距为2厘米,条粗0.3?.4厘米。由于杂食性鸟类的食量大,排便多,故应为亮底,笼底部竹条向上凸起,并设有承接粪便的托盘或底板,底板距底部竹条约5厘米,可以减少鸟粪及残食污染鸟体。笼内设带有粘沙的栖木一根。大而深的食罐、饮水罐各1个,挂在笼内,另设一个杂食罐,装沙子、莱心等物。

虎皮鹦鹉笼适合饲养绯胸鹦鹉、牡丹鹦鹉、虎皮鹦鹉等中小型鹦鹉。笼子的形状可分方形的与圆形的两种,单只饲养时圆形笼较好。由于鹦鹉的嘴强健有力,喜欢啃咬,故不能用竹笼,必须用铁丝笼,底为铁皮封闭,并有底圈,笼底设有一个抽屉式的底盘。笼顶和四边均用12号铁丝,大小为长35厘米、宽35厘米、高42厘米。圆形笼的直径为36厘米、高42厘米,笼顶及笼边也用12号铁丝构成,条间距为2厘米。笼内设2~3根栖木,分层摆放,便于鹦鹉日常活动。铁丝最好用油漆刷1~2次,便于日常洗刷,而且能防止锈蚀。笼内设有食罐、水罐与杂食罐各一个。笼的底盘中铺一层细沙,既可被鸟啄食,又可保护鸟的趾爪。沙子要经常过筛和晾晒,以保持沙子的干净与卫生。

五、鸟笼是观赏鸟进行活动与栖息的主要环境,因此需要对鸟笼的形状、结构与工艺有所要求,使之既适合鸟的活动,又细致美观。鸟笼可选用竹、木或金属丝之类的材料制作,形状有长方形、圆形、方形、扁形、半圆形、房式、腰鼓形等。我国的鸟笼素以选材考究,做工精细,既适用又美观而闻名于世。为适应不同鸟的生活习性,观赏笼按鸟的种类大致分为食谷类和食虫类两类鸟笼。食谷类鸟笼有金丝雀笼、黄雀笼、文鸟笼、百灵笼、绣眼笼等,食虫类鸟笼有画眉笼、点颏笼、八哥笼等。此外,还有适合饲养鹦鹉的虎皮鹦鹉笼和各种栖架等。选择鸟笼时,笼的大小和形状应与所饲养鸟的种类和大小相适应,即以适于所饲养鸟的生活和方便管理为原则。一般体形较大的鸟选用高大但条较密的笼,以免损坏尾羽。百灵等虽然体形较小,但有高飞鸣唱的习性,最好用特制的高笼。一般小鸟用条较密的小笼即可。鹦鹉、交嘴雀等体型较大,嘴型特殊的硬食鸟儿,要用金属笼或鸟架饲养。

金丝雀笼又称芙蓉笼、玉鸟笼,适合饲养金丝雀、白色文鸟、灰文鸟、淡头文鸟、北朱雀、金山珍珠鸟、相思鸟、三道眉草鹀等小型的食谷鸟。可以用镀镍合金或竹子制作,为精制的圆形、方形或长方形(繁殖用笼)鸟笼。笼顶有平顶和圆顶两种,笼底封闭有底圈。圆形笼高约33厘米,直径20厘米;方形笼长24?7厘米,宽24?7厘米,高33?8厘米。笼条的间距为1厘米,条粗0.2厘米。笼底不用竹条,以塑料板做成,底板可活动,便于拉出来洗刷。笼内放2根栖木,并放一个食罐与饮水罐,笼顶心有板,以改变鸟仰头望天的习性。

黄雀笼适合黄雀、大山雀、金翅、朱雀、朱顶雀,以及各种鹀、文鸟等小型食谷鸟类。一般为竹制的平顶小方笼或小圆笼。高度为20~22厘米,直径30厘米。笼条的间距为1.2厘米,条粗0.2厘米。如果饲养沼泽山雀、煤山雀、黄腹山雀、棕头鸦雀等,则笼条的间距为1厘米,也称为山雀笼。笼底为木板或塑料而有底圈的封闭底(俗称死底)。底圈高3厘米,不铺沙而用布垫。距笼底5~6厘米处放两根栖木,在栖木两端各放2个精制而小巧的食罐与水罐。

绣眼鸟笼是体积最小的一种鸟笼,适合饲养绣眼鸟、沼泽山雀、煤山雀、黄腹山雀、棕头鸦雀、燕雀、戴菊和柳莺等小型鸟类。多为小方笼,亮底,无底圈,粪托为笼底插板。笼子长、宽各为17厘米见方,笼高24厘米,笼顶为拱形,有的用竹片封住。条间距为1厘米,条粗为0.2厘米。上下各设一个栖杠,食、水罐各一个,另设一个软食罐。笼架的结合处不用榫相接,而用牛筋或蜡线穿扎。

百灵笼适合饲养百灵、凤头百灵、沙百灵与云雀等鸟类。形状为圆形,笼顶有拱顶与圆顶之分。笼的大小,分为三种规格,大型笼,高55-160厘米,直径50-60厘米。为了携带方便,也可制成高低可以升降2~3节的“拉笼”,携带时降低,悬挂时升起。中型笼,高40-50厘米,直径45厘米。小型笼,高25厘米,直径30厘米。条间距为1.2~1.5厘米,条粗0.2~0.3厘米。小型笼又分为大五圈和小五圈两种,大五圈高28厘米,直径34~36厘米;小五圈高25厘米,直径30~32厘米。笼顶中央部分(俗称天井或顶盖)以铜板为好,美观大方。笼底为三合板封闭,并围以底圈,内铺细沙土,供鸟沙浴和食用,尚能保护它们的趾爪。底板围以底圈,以防砂浴的沙土与食用的砂粒被鸟划出笼外。百灵为地栖鸟,所以笼内不放栖木,仅在笼底正中放一个蘑菇形台,又叫凤凰台,供鸟歌舞鸣唱。台高15~20厘米,台面直径4~7厘米。台面应粗糙一些。笼边近底部作一个圆孔,孔的大小要适于鸟的头部伸出,在笼外的孔下面设一水罐,能让鸟的头自由伸出洞外饮水。饮水罐固定悬挂于洞外笼壁上,一则防止水泼在沙子上,二则可防止鸟粪污染水罐。食罐则挂在笼内。

沙子最好用河沙为好,因沙细而柔软,且凉性较大,使鸟沙浴时感到清凉舒适,并可以擦拭羽毛,使羽整齐。笼里的沙子要常筛滤,并及时将鸟粪和其它杂物清理掉,最好用水冲洗干净。沙子用过一段时间后,应放在太阳下面曝晒消毒。

点颏笼适合饲养红点颏、蓝点颏、红尾鸲、白喉矶鸫等半地栖鸟类以及鸲类、鹟类等食虫鸟类。一般为竹制的扁圆形笼。笼高约30厘米,笼底直径20~25厘米,条间距1.5厘米,条粗0.2厘米,笼顶中央封闭部分直径16厘米。底为亮底,铺布垫或托粪板。笼内放置一根栖木,在栖木两端分别放1个食罐和水罐,另设一个圆柱形软食罐。

画眉笼的式样很多,适合于饲养各种体形大小与画眉相近的杂食鸟,如各种鹎类、鸫类、黄鹂、山椒鸟、椋鸟、太平鸟、鹊鸲等。主要有板笼和亮笼2种,也有介于二者之间的半板笼,均为竹制。板笼为长方形或方形,又称方笼或槽子,笼小而暗,造型稳重、端庄,还应备有笼罩,既便于携带,又便于悬挂,尤是适合用于生鸟的驯养。一般长宽高分别为24厘米×21厘米×27厘米。正面的竹条有9根和11根两种,侧面则为11根或13根,或者将顶、背、左右等部分均用竹片封住。由于画眉的体形较大,竹条过密则会影响观赏的视线,条间距以1.7~2.0厘米为宜。笼内装一栖木,其位置在侧面的第五根竹条与第六根竹条上。在栖木的两端,置放瓷质的食罐一对。一只盛米,另一只盛水。栖木的高度,约为笼高的三分之一处,原则上要求鸟立在栖木上,其头碰不到笼顶为宜,但也不宜太低,避免鸟在栖木下方活动。

亮笼以圆形为主,式样变化较多,有圆筒形、腰鼓形、六角多边形和馒头形等。笼顶中央封闭。笼的直径和高各为33厘米,条间距2厘米、条粗0.3厘米。底为亮底,有粪托。笼内装有三根栖木,呈等腰三角形设置,上一根为主要栖架,是一根直径为2厘米的沙木(在栖木表面涂上一层漆后,马上撒上一层细沙(金刚沙),待漆干后,细沙粘在栖木上而成),专供画眉嘴与趾爪的磨擦。其余两根不用沙木,仅作为画眉跳上或跳下和转身用,是辅助的栖木,两者相对,并在同一高度。栖木的粗细,以画眉爪能握住栖木外围的二分之一为宜。

八哥笼又称鹩哥笼,适合饲养八哥、鹩哥、椋鸟、杜鹃、松鸦、蓝翡翠、红嘴蓝鹊,以及鹛类、鸫类、伯劳类中体形较大的种类。笼比较高大,为大型竹制或以14号铅丝制成的圆筒状,高45~48厘米,直径36~38厘米,条间距为2厘米,条粗0.3?.4厘米。由于杂食性鸟类的食量大,排便多,故应为亮底,笼底部竹条向上凸起,并设有承接粪便的托盘或底板,底板距底部竹条约5厘米,可以减少鸟粪及残食污染鸟体。笼内设带有粘沙的栖木一根。大而深的食罐、饮水罐各1个,挂在笼内,另设一个杂食罐,装沙子、莱心等物。

您的每次转发和分享

都是对鸟友汇最大的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