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食为媒介,刘仪伟化身暖心大厨亲手为你做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怪才刘仪伟 以美食为媒介,刘仪伟化身暖心大厨亲手为你做饭

以美食为媒介,刘仪伟化身暖心大厨亲手为你做饭

2023-10-05 09: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2年前,30岁的刘仪伟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美食节目担任主持人,每天教观众做一道家常菜,这档节目他录制了约3年。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系着围裙,绕着锅灶说话的刘仪伟,成了许多观众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荧屏形象。

美食与文学,是刘仪伟生命里两个重要的命题。2021年,爱做饭的刘仪伟主持了一档全新的美食节目——《可以给你做顿饭吗》,借由这个节目,刘仪伟又完成了一次与食物的“过招”。

《可以给你做顿饭吗》宣传片

从《天天饮食》到《可以给你做顿饭吗》

1999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第一档美食节目《天天饮食》,节目一集15分钟,每天一道新菜,主持人围上围裙,在现代化的厨房饭厅里,一边做菜,一边对着镜头和观众畅谈。

图源网络

彼时30岁的刘仪伟,成为了这档节目的第一位主持人。在其后的3年间,他围着围裙在厨房里忙活的形象,成了一代观众的荧屏记忆。根据当时的报道数据显示,这档节目全国每天的固定观众有500万余人。三十而立,这一年刘仪伟凭着一个会做饭、爱做饭的居家男人形象,把自己的主持人身份“立”了起来。

刘仪伟与这档节目的魅力远远不仅限于那几尺灶台。他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在成为《天天饮食》的主持人之前,他做过影视、广告,凭借丰富的阅历和文学功底,刘仪伟在镜头前,常常从手上的食物延伸谈论世间万物。他说话幽默风趣,思维又非常活跃,对观众来说,刘仪伟在做饭时所谈的见闻和他做的菜一样有滋有味。

对食物充满热情,对世界又有着独特见解的刘仪伟,在20余年后的今天,又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美食节目《可以给你做顿饭吗》。这一次,刘仪伟游走4座城市,把做饭的场所从摄影棚内的厨房,搬到了寻常人家的厨房。2021年1月底,节目在东南卫视开播。

走进别人家的厨房,打开他们家的冰箱,拿起锅铲菜刀,为全家人做一桌丰盛的家常好菜。听起来有些“无厘头”的设定,却带出了很多个酸甜苦辣的人间故事。实际上,刘仪伟更在意的是食物背后,折射出的各种生活方式。看似只是到普通人家里做一顿饭,实际上,刘仪伟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品味他们的人生。

别人家的厨房

“想了解一个人或者是一家人,走进他的厨房你就会得到很多答案”,在刘仪伟看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食物是最鲜活的一种媒介,厨房是最放松的一个场所,“到别人家做客,我们在客厅里都是相敬如宾,但厨房不同,这是最生活化的一个空间”。

刘仪伟走进不同的厨房

厨房是最能见微知著的场所,一滴酱油、一把盐、一根葱、一盘菜,在食物的香味里,人们放下防备、卸下包袱,真诚地分享着自己的故事。于是,观众意外地看到,在厨房里,一些表面看来徘徊于世俗门外、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也拿起锅碗瓢盆,展露最真性情的那一面。

生活让他们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人,但在美食面前,他们都是一样满足而纯真的人。

刘仪伟与白乐夫妻俩

职业电竞人白乐,带领着国内第一批女子职业电竞团队,在外人看来,这份工作有些酷,也有些“叛逆”。走进白乐和妻子的小家庭,刘仪伟却切实感受到年轻夫妻的平淡幸福,这对典型的年轻小夫妻在成都过着有滋有味的生活。两个人的兴趣爱好南辕北辙,却会牢牢记住对方喜欢吃什么。

刘仪伟与王可的摇滚乐队

王可是一个标准的斜杠青年,大学读的是历史专业,毕业后当过导游,现在是成都一家定制西服店的主理人,以及摇滚乐队主唱、作词。和大多数城市中为工作忙碌的年轻人一样,她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家常菜是存在于记忆里的奢侈。这一次,刘仪伟为王可做了一顿热腾腾的、充满四川味的火锅。随着热气在家里升腾,冷清的厨房终于有了家的温度。

刘仪伟与林特

闽剧演员林特不会做菜,去菜市场的次数屈指可数,靠外卖和食堂解决一日三餐。34岁的独居男青年,难免被社会定义为“孤独”甚至是“古怪”,但一个人真的不能好好生活吗?节目中,刘仪伟在厨房准备食材、炒菜做饭,林特在旁边打下手,一时兴起竟哼唱起闽剧童谣。也许,一个人也能好好生活。

拜访了很多厨房后,刘仪伟深刻感受到,美食之所以能成为影视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正是因为人们在食物面前平等,“美食是我们获取幸福感最基本的那个点,无关我们的收入高低,也无关我们的生活好坏,我们都要吃饭,而一旦我们在美食上获得满足,我们多多少少都会看见幸福的光亮”。

这样一档节目,力图展现人们在食物面前的平等与满足,但也同时改变着观众对某些职业与人群的不公与偏见。更重要的,在升腾的烟火气中,让我们回归生活本质,胃与心都得到了慰藉。

给女儿做饭的爸爸

厨房与爱,食物与亲情,是永远分不开的关联词。跟随节目录制走进不同人的家中,刘仪伟也切身感受着亲情带来的温情与心碎。

与儿子走散了17年的父亲、独自抚养孩子的妈妈、因为工作性质很难与家人一起好好吃顿饭的福州喜娘……在和他们的接触中,刘仪伟用美食打开了他们的心扉,也因此走进了他们的世界,读懂了他们的喜乐悲欢。

刘仪伟与杨晓青一家

杨晓青是深圳的一名出租车司机,17年前,儿子杨小弟(化名)被人贩子拐走,17年来,杨晓青放下一切,坚持寻找着孩子。这是刘仪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被拐儿童的家长,同为人父的他,所能做的就是用心为一家人做一顿好饭。饭菜上桌的那一刻,一家人暂时放下背负17年的伤痛,享受难得的温馨时分。

刘仪伟与潘湘琳一家

保险业务员潘湘琳是一个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女儿。潘湘琳的小家由三个人组成,她、她的妈妈和她的女儿,三代人相互关怀、彼此扶持。刘仪伟走进这个小家庭,既感受着潘湘琳作为保险业务员的工作日常,也感受着这特别的“一家三口”不一样的亲情。

这些温情的故事,让刘仪伟想起自己的家人。这些年来,刘仪伟身上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标签,他是一个成功的主持人,一个广告人,也是一个影视从业者。但对刘仪伟来说,他最喜欢的标签只有两个,“一个是给女儿做饭的父亲,另一个是编剧”。

刘仪伟说,给女儿做饭是他作为父亲的责任,是他爱的源泉,也是他爱的延续,“我心甘情愿、乐在其中,女儿说我做饭好吃,比任何人夸我任何成就都让我觉得满足”。而编剧,被他称作是“个人生命的延续”,文史专业出身的他,一直到今天,依然对写作、编故事有着相当高的热情。

两个标签,一个是爱的延续,一个是生命的延续,刘仪伟觉得,自己如果能把这两个身份做到合格,就已经很欣慰。

刘仪伟自己最爱的一道菜,是故乡名菜回锅肉。回锅肉,是刘仪伟的乡愁。客居北京30多年,每当怀念起成都的时候,刘仪伟就给自己做一道回锅肉。

食物是最直接的媒介,当回锅肉的香气在异乡的厨房里飘起,刘仪伟说,自己就仿佛能听见童年时家旁边那条小溪潺潺的流水声,故乡寺庙里的敲钟声,家里后院风吹过树木的沙沙声,童年之境,又浮现眼前。这是最令刘仪伟感到安心与幸福的时刻之一,而这一切,都是食物带来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