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培训】如何培养创新性学术思想及提升论文写作能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样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 【专题培训】如何培养创新性学术思想及提升论文写作能力?

【专题培训】如何培养创新性学术思想及提升论文写作能力?

2024-05-21 14: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何培养创新性学术思想及提升论文写作能力?

——肖老师为你解读

2023年10月10日14:30,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第148期专题培训——“创新性学术思想培养及论文写作”线下讲座在A区国际会议厅顺利举办,参会近80人次,整场讲座持续2个多小时。本期专题培训的主讲人是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的肖贵坚老师,肖老师从研究生撰写论文的必要性、研究生创新学术思想培养、论文写作技巧与能力提升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阐述。

一、研究生撰写论文的必要性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广大的理论工作者的嘱托,也是对青年学子们的要求。如果少了论文写作训练这一环,就很难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定式和对细节追求完美的态度。因此,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我们不要以论文发表为最终评价标准,但一定要把论文的写作能力培训作为研究生阶段的重要一环。

研究生撰写论文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

1、学术研究能力: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学术研究能力的关键途径。通过撰写论文,研究生能够深入研究特定领域的问题,积累研究经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耐心和静心:让你静下心去把一件事情想明白,理清楚,用自己的话把内容明白地表述出来。督促你去阅读书籍和论文,锻炼你的耐心和考察你的细心。阅读使你充实,把别人的东西都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变得富足。

3、探索和发现能力:写论文是你探索发现新现象、解决新问题、并将新知识传递给学术界和社会的途径。

4、抗压抗挫能力:写论文是一个反复推到重来并且孤独的过程,如果你是挺过重重煎熬,打败自己的妥协和软弱,你会有浴火重生的快感和成就感。

5、学位要求: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才能获得学位。因此,完成论文是满足学位要求的必要步骤。

6、职业发展:论文撰写能够提高研究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研究生能够展示他们的研究和分析能力,这对于进入学术界、科研机构、政府部门或私营企业都非常有帮助。

7、贡献社会:有些研究可能具有社会影响力,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或改进社会生活。研究生有机会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中,为改善人们的生活做出贡献。

总之,“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研究生应该以研究为主,以阅读和写作为主,这些东西会内化为你的能力和内涵。当你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便会体会到这事的乐趣。所有的痛苦都不会白吃,那都会转变成你的能力去超越别人。也许会写论文不能让你有很好的出路,但一定会给你保留最好的退路!

二、研究生创新学术思想培养

创新学术思想培养是指培养学生在学术领域中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过程。这种培养旨在鼓励学生不仅仅是传递和接受知识,而是能够提出新的观点、理论或方法,以推动学术领域的发展。这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培养研究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也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反思,并且深受教育和学术环境中的多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广泛阅读和文献调研。

培养创新学术思想的第一步是建立坚实的知识基础。通过广泛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这将有助于你理解当前领域的知识差距和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提出新问题和假设。

创新学术思想的关键是能够提出新颖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尝试挑战传统观点,思考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三,批判性思维。

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创新学术思想的一部分。不仅要接受已有的观点,还要质疑它们,思考它们的局限性,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敢于质疑,反过来说,你认为对的真的就是对的吗?

第四,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激发创新思维。团队邀请其他学科领域专家讲座,鼓励学生尝试参加不同领域、研讨会或讨论会,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以获取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第五,独立研究项目。

在研究生阶段,参与独立的研究项目是培养创新学术思想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申请研究生项目中,通过独立思考、设计研究、收集和分析数据,进行原创研究。

第六,学生和导师交流讨论。

导师和同学可以提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与他们定期讨论你的研究想法,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促进学术思想的成熟和发展。

第七,参加学术会议。

参加学术研讨会、会议和发表会议论文是展示和分享你的学术思想的机会。这些平台可以让你从同行的反馈中受益,并与其他研究者互动,激发新的思考。

第八,接受失败和挫折。

创新学术思想的培养可能伴随失败和挫折。重要的是学会接受这些挑战,从中吸取教训,并继续努力。

团队支持与合作。

现在的科研,由于专业知识的细化,团队合作必不可少,这样能形成交叉,优势互补。另外,论文写作的背后实际上还体现了论文创新性的大小和实验的完备性。要形成一篇好的论文,需要经过写作、发现问题、重新实验、再写作的多次迭代,才能获得。由于个人的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经验不足等原因,很有可能会一叶障目,看不清是否足够完善。此时,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导师、团队与校外合作的方式,就能弥补不足,得到更优质的成果,在今后更容易获得1+1>2的效果。

三、论文写作技巧与能力提升

第一,选题与创新。

1、先想先写最后做。做研究之前,必须想清楚:结果能不能发表?发表在哪里?先把文章大框写好,空出数据,等做完实验填完空就可以发了;正所谓心中有沟壑!多看文献,多想,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来、要知道如何讨论、知道自己的数据是不是说明了研究有创新点,有不同的地方,这样都搞清楚了就做到心中有底了。

2、如何科学选题?课题选择和国际接轨;课题要有可发展性。

借助工具选题:①查阅有关领域的检索工具 ②了解SCI收录期刊所反映的科技动态 ③利用SCI提供的选题工具帮助 ④利用网上数据库了解国际学术研究动态及有关资料。

3、如何获得好的idea?

传统途径:阅读大量文献;大量地、仔细地阅读文献,多听学术报告、多与同行探讨(硕士至少查阅600篇,粗看300篇,细看100篇,研读50篇)总结感兴趣领域内尚未探讨过但很有意义的课题,总结争论性问题,反复比较研究方法和结论,从中发现切入点,善于抓住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往往会成为思维的闪光点,细致地拟定方案,论证可行性。

非传统途径:先苦思冥想,有了自己的idea后再去查文献。

第二,SCI论文构思与撰写。

1、题目(Title):要高度概况文章研究的内容。

题目要体现投稿的类型(论著、综述、报告、快报);要简短、准确、明确;题目设定的研究范围不能超出文章内容;要避免用缩写,一般都用全称,除非一些被公认的一些缩写,如pH、DNA等。

2、前言(Introduction):最难写的部分。

国内外研究进展、课题的研究意义、文章要研究的内容、前言要有层次感和逻辑性,给读者讲故事,让编辑一看前言就不忍心据稿。文章中用到的缩写,在前言里面第一次提到要写全称。应引用“最相关”的文献以指引读者,力戒刻意回避引用最重要的相关文献;避免不恰当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解释或定义专门术语或缩写词,以帮助编辑、审稿人和读者阅读与理解;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强调自己研究的创新时,应慎重且留有余地(避免“首次提出”、“重大发现”,等)。——To the author’s knowledge…  /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about…

3.实验(Experimental):文章的核心。

明确描述实验对象和方法的选择;详细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列举建立方法的参考文献,并做简要描述(但不需全部重复描述);如果对已有方法进行了新的或实质性的改进,就要清楚地说明改进的理由。

4.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文章的灵魂。

翔实准确,结果要真实,分析要全面;结果提供一般是表和图,尽量用最少的图提供最多的信息,每一个图和表在文章中都要有详细的描述和解释。对实验或观察结果的表达要高度概括和提炼(按逻辑顺序描述或总结重要的观察结果);数据表达可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避免使用文字、图、表重复同一数据);尽可能列出“结果”的原始数据,而不能只报道统计处理后的数据。

5.结论与摘要(Conclusions and abstract)

“结论”中的基本内容:作者本人研究的主要认识或论点;总结性地阐述本研究结果可能的应用前景、研究的局限性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结论中不应涉及新的事实,也不能简单地重复摘要、引言、结果或讨论等章节中的句子。

摘要撰写技巧:研究背景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目的:针对问题,通过采用什么方法或理论,实现什么;研究方案:如何实现你的方法或理论;研究结果:具体数据;研究结论:通过你的研究证明了什么?或者可以应用到什么领域?

6.致谢(Acknowledgement)

国外文章致谢的对象一般包括两个:第一是表明研究的基金来源,要标注清楚基金号码(Grant Number),中国一般都是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大多是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第二是对参与人员(没有列在作者中的研究人员)和单位表示感谢,如果通过一审和最终接受发表,还要添上对editor和anonymous reviewers的感谢。

7.参考文献(Reference)

尽量较多的引用最新的权威杂志的参考文献;根据投稿的期刊来选择参考文献,尽量不要引用低于投稿期刊影响因子的文献,参考文献有时候也决定了你投稿的档次,这个是投稿的潜规则;(影响因子超过10的杂志的文章,他们引用的文献大多都是来自10以上的杂志)多引用你要投稿杂志的文献,增加编辑的好感度,accepted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参考文献的格式一定要符合杂志的要求,还有参考文献的数目是否有限制,是否不能引用正在出版的(In press)文章。

最后,肖老师简要介绍了一些SCI期刊投稿注意事项,如写作、投稿、审稿/被审稿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并预祝各位同学都能有丰硕的成果!

如对本次“专题培训”讲座内容有相关疑惑可加入QQ群(群号:1016621906)进行讨论,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将竭力为同学们提供更优质的培训服务。

主 办:重庆大学研究生院

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承 办: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重庆大学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

欢迎关注“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重庆大学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

2023年10月19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