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日本历史|德川时期的日本儒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川家康历史地位 【一期一会】日本历史|德川时期的日本儒学

【一期一会】日本历史|德川时期的日本儒学

2024-04-15 12: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摧毁二元政治体制的儒学

儒学虽然从理论上化解了在德川幕府的二元政治体制中将军与天皇的矛盾,然而历史的嘲弄则是儒学最终也成为下属各藩起而打倒德川政权的理论武器。德川封建政权建构中,象网络般放射在全国各地的是藩国。各藩国大名虽然受将军控制,对幕府负担政治,经济及军事的义务,但他们在自己领地上却是最高的专制君主,拥有财政,军事,司法和行政的权力。所以整个德川时代,全国的各藩之间都相继保持着封建割据状态。所谓幕藩体制的集权中有分权的存在,分权又从属于集权的不完全的中央集权体制。藩国的存在,在德川时期有着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到德川后期许多藩国都先于德川幕府开发新的产业,奖励洋学,幕末雄藩的形成,诸藩的藩政改革,对明治维新政权的成立有着很大的影响。 流览各藩的历史画卷,便会展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各藩的领主们纷纷效仿德川幕府,在自己的领地内亦积极地招聘,录用儒学者。使德川政权之外蓄积着大量的自由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大都是一些下级武士身份,他们经过传统的儒学文化与道德熏陶,有着报效主人,为忠而献身的崇高精神。他们虽游离于政权之外,却作为民间的私塾老师,思想家,实业家而活跃在各自的藩国属区,并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成为推动日本历史的一批生力军。以水户藩为例,水户藩的二代藩主德川光国以编修《大日本史》而集聚了一大批的文人学者。加之当时流亡日本的中国明代学者朱舜水的学术影响,使水户藩出现了空前的儒学繁荣,形成了颇具影响的水户学派。《大日本史》编修的过程中,贯穿了正名思想和名分论等儒学的理念和历史史观,以尊王攘夷为凝聚点,影响并唤醒了各藩人士。

迎 接 近 代 国 家 的 儒 学

川时期的儒学,由于被统治者定为官学,所以成为封建制度下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领域精神支柱的核心。由此,儒学无论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还是对知识分子的教养及其思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西方国家敲开了日本的国门,洋学也随之进入了日本近世的社会空间。面对这一来自不同区域的文化伙伴,儒学将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近世日本的社会空间?

洋学,日本人最初称之为蛮学。蛮学在日本封建锁国政策的干预之下,没有得到传播即受到封锁。后来一些知识分子通过长崎这个贸易窗口与荷兰商馆人员不断往来中出现了兰学热。由于主要以荷兰学问为主故称此为兰学。德川时期的兰学首先是在医学界(如1774年衫田玄白译著《解体新书》,新井白石著《西洋纪闻》)发展起来的,进而扩展到其他各学科。所以,最初他们就是以一门学问而接受,进而带动了一批热衷于兰学的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的群体通过在各藩的集会,创立各种新式学堂聚徒讲学,像当时在江户的芝兰堂,大坂的适适堂,肥前的象山堂等先后有数千人在此就学。幕末和明治的许多志士如吉田松荫,大村益次郎,福泽谕吉都出于如此门下。这样一来使兰学为起点的洋学逐步以渗透的姿态出现在近世日本的社会空间。

写在最后

诞生于中国的儒学文化,在日本的社会空间中有着如此

令人眩目的履历。正因为如此,一直成为学术界所孜孜探求的课题:从哲学思想上的价值探索,从中日两国政治,经济,文化角度的探索等等,积累了丰厚的研究硕果。本文尝试以儒学穿行在当时社会空间的立体形象化思想,再现历史画面的方法,探究其中的奥妙,对如何看待日本的昨天和今天是否会有点滴启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