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海军计划退役“武库舰”,世界唯一一艘核动力巡洋舰,即将落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图纸 俄海军计划退役“武库舰”,世界唯一一艘核动力巡洋舰,即将落幕

俄海军计划退役“武库舰”,世界唯一一艘核动力巡洋舰,即将落幕

2024-02-24 14: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基洛夫级巡洋舰。

基洛夫级巡洋舰看起来威武霸气,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冷战时期的设计,既没有宙斯盾系统这样划时代的装备,也没有像伯克级早期批次一样接受现代化升级,放到2023年性能早就落后了,实际战斗力远不如052D。

首先正如前文所述,对于俄海军而言彼得大帝号最重要的不是反航母能力,而是区域防空能力,但是彼得大帝号的区域防空能力只能说勉强够用,算不上先进。

彼得大帝号的防空系统为S-300F系统,由一部“顶对”搜索雷达、一部“顶板”搜索雷达、一部“墓碑”火控雷达、一部“顶罩”火控雷达和96单元垂发组成,配套的防空导弹为48N6系列,最大射程150km。

虽然看着不错,但是实际上雷达非常落后,“顶对”雷达70年代服役,由一部“顶帆”和一部“顶网”雷达背靠背拼凑而成,而这两部雷达则是50、60年代服役的,因此作为彼得大帝号主搜索雷达的“顶对”雷达性能水平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顶对”搜索雷达,看这外形就知道是个老古董。

“顶板”雷达在彼得大帝号虽然是作为备份存在,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80年代的雷达,比“顶对”这个老古董还是强得多,该雷达被我国引进之后改进为382型雷达装备在054A上,而彼得大帝号的老款“顶板”雷达,性能肯定比不上054A的改进版了,也就是说彼得大帝号堂堂2万吨巨舰,“视力”甚至比不过054A。

“墓碑”和“顶罩”火控雷达则一前一后分别布置在该舰的舰桥前后方,为48N6防空导弹提供火控制导,两者都具备同时拦截6个目标的能力。不过“顶罩”也是70年代的老古董,制导距离只有70km,虽然48N6导弹最大射程150km,但是在“顶罩”雷达的制导下也只能发挥出70km。

▲此前沉没的莫斯科号装备的也是“顶罩”火控雷达。

“墓碑”无源相控阵雷达则要先进得多,最大探测距离超过300km,俄罗斯原计划用该雷达完全取代“顶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限制结果彼得大帝号只装了一部“墓碑”雷达。

另外,虽然“顶罩”和“墓碑”都号称能够同时拦截6个目标,但是实际上达成条件非常苛刻,6个目标必须相隔不远而且不能做剧烈机动,因此彼得大帝号的多方向、多目标防空应对能力实际上非常差,总体来说彼得大帝号的防空能力不如052D,甚至相比22350也毫无优势。

实际上,不要说是防空能力,哪怕是彼得大帝号曾经作为“航母杀手”引以为傲的反舰能力,放到现在早就是昨日黄花了,其装备的20枚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全重7吨,战斗部750kg,最大速度2.5马赫,最大射程550km,其之所以被称为“航母杀手”,不仅仅是靠着威力巨大的战斗部和超音速带来的突防能力,更在于其超过500km的射程,基本达到了冷战美国航母舰载机的常规作战半径水平。

▲花岗岩导弹不具备超低空掠海能力,在21世纪已然落后。

但是这500km的射程并不是单凭一艘巡洋舰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包括卫星、侦察机、前出的驱逐舰群等一系列平台提供中继制导才能做到,也就是说必须要在苏联海军为其构建的一个庞大体系内才能发挥出这个射程,但是如今苏联海军的体系早已土崩瓦解,花岗岩导弹也失去了射程优势。

而作为一款80年代的反舰导弹,花岗岩导弹性能也已经落后,抛开抗干扰能力不谈,该导弹虽然最大速度2.5马赫,但是实际上全程高空弹道,不具备超低空掠海能力,而且自身目标又大,在红旗-9B、标准-6、S-400等新一代远程防空导弹面前跟活靶子差不多,突防能力远不如缟玛瑙、俱乐部、鹰击-12/18这种超低空掠海的超音速导弹,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计划翻新基洛夫级三号舰”纳西莫夫“号的时候,要拆除花岗岩导弹垂发装置换成俱乐部导弹垂发。

▲俱乐部亚超结合反舰导弹(又译为口径导弹)显然比花岗岩这种老古董更加符合21世纪的战场需要。

综上所述,彼得大帝号虽然看着吨位巨大,但是实际上性能早已落伍,综合战斗力远不如052D,甚至相比22350也毫无优势,反倒是两万多吨的巨大船体每次维护保养都要烧掉一大笔钱。

在塔斯社的报道中,俄军也是如此评价该舰的,并且俄军高层领导认为莫斯科号的沉没就是这些老舰性能落后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最佳证明,而如果像纳西莫夫号那样进行升级改进又耗资巨大,而且俄海军对纳西莫夫号的改造工程也存在着诸多不满,因此俄军才考虑退役该舰。

▲22350的量产还没有稳定就退役彼得大帝号恐怕并非明智之举。

总体来看,俄海军退役彼得大帝号的理由还是挺充分的,不过,考虑到22350目前仅服役2艘,量产计划依旧难产中,在新舰仍然无法量产的情况下退役这样一艘大舰,是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就不好说了。返回搜狐,查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