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到底如何评价严阁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阁老传说 “大明王朝1566”:到底如何评价严阁老?

“大明王朝1566”:到底如何评价严阁老?

2023-08-06 11: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老实说,人家赵贞吉的未来已来,不需要再了解。

假如知识分子的注意力真是在学术上,那知识分子们应该在赵贞吉未入阁的时候就研讨人家的学术;而等人家入阁了才一哄而上去拜读人家的学问,只能说明知识分子并不在乎什么狗屁学术。

知识分子真正关心的不过是同属于知识分子的这个人成功进阶之后能不能施行什么对自己有好处的政策,或者自己能不能也学而优则仕,如何能够发现通达天庭的密码。

他们更看重学术带来的功用,或者说学术背后的效用,知识分子操心的只是自己的未来。

知识分子们有意无意忽略的一点是:官做大了,便没有书生。

同样,官做大了,便不是人,他是官,他得按那个机构的职能规律行事,那个职位有自己的意志:身在官场同人在江湖一样,由不得自己。

至于好人坏人非黑即白的说法则是方便老百姓简单归类判断。

政治生活中原本就没有好人坏人的可能,只有有用没用,是你的人还是我的人。

清流如高拱张居正们为破坏严嵩在浙江改稻为桑的国策还试图把江浙老百姓都牺牲了,你说谁是好人坏人?

先谈谈作为晋升考核依据的青词是怎么回事。

青词本来是道教在祈祷时写给老天看的押韵文章,问题是老天的儿子嘉靖得先看。

也就是说,老天满意不满意不知道,重要的是嘉靖皇帝得满意。

在这个意义上说,青词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认为它是什么。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作为青词的文章当然有自己的写法规律,但它首先要能入皇上的眼、合皇上的意。

青词是考查检验大明官员是否心服口服忠心、是否拥戴自己的唯一依据。

青词是赵高的“鹿”,赵老爷赵高说是“马”,这只“鹿”就得是“马”,诚心诚意眼里只看见“马”的人是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的严嵩;心悦诚服“以鹿为马”的人便是忠臣,比如徐阶;在报纸媒体上或发表论文论证“鹿是马”的人就是积极追求进步向皇帝靠拢的好臣民。

杀伐决断的严嵩脏活累活都肯干,徐阶只愿意做累活,所以,绝对忠诚的严嵩就是首辅,忠诚有保留的徐阶只能是次辅。

这与青词写作水平没有太大牵涉,与理解领导意图有很大关系。

那原来严嵩什么样?

从小刻苦努力、奋发图强,19岁中举、25岁进士的严嵩也是一励志的典型。

想想范进中举都能把自己乐疯了就知道中举有多难。

25岁的严嵩有了国家公务员身份,却明珠投暗、没有上升的通道与机会。

直到10年之后在文教系统编书,累积学识、名闻天下,才能慢慢往上走。

严嵩在官场上经历了多少尔虞我诈的刀光剑影,只有严嵩自己清楚,直到62岁时严嵩正式成为首辅。

到这个时候,严嵩亦不复是原来那个诗书满腹的青涩书生,历经风霜的严嵩已经变成老谋深算的严阁老,成为国家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嘉靖在群臣抗议自己时能情不自禁的想起严嵩“严嵩要是还在,他们敢?”

严嵩不是一个专写青词,只会逢迎奉承的庸碌大臣。

严嵩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老年人脚寒,严阁老睡觉得两个青春靓丽的丫鬟暖脚,当热水袋;

六心居的咸菜给严阁老家送,一次二十担;

胡宗宪拉着几大箱子办案材料到严嵩家里,严嵩看也不看、连声说抬走抬走,收谁的礼也不能收弟子胡宗宪的礼。

阁老说的是真话,却也表明阁老收礼是常态。

而当干儿子鄢懋卿从江南征收盐税回来,特意带给严阁老一个昆曲戏班,严阁老很自然的接受也说明这种“礼尚往来”很寻常。

这个戏班值多少钱?鄢懋卿说是20万两银子。

鄢懋卿等于卖了一个中央歌舞剧团。

见惯了大场面的严阁老却不过听了两天戏班就随手赠送给了徐阁老。

在严嵩眼里,这个剧团估计只相当于齐大柱媳妇儿送给海瑞过年的那一篮鸡蛋。

有钱人的快乐我们想象不出,有时候贫穷确实限制我们的想象力。

严嵩忘掉当初的寒酸、忘了初心吗?

什么阶段过什么样的生活,严阁老不比徐阁老更奢侈。

严阁老这么金玉般的生活皇帝嘉靖知道不知道?

陈洪在裕王家和裕王说什么悄悄话,嘉靖都随时了解得一清二楚,几十号人的戏团送到严阁老府上,皇上能不知道?

要知道嘉靖在电视剧中最大的一次赏赐,给诞子的裕王妃也就10万皮丝绸、6万两银子。

在鄢懋卿收盐税回来专门给皇帝嘉靖100万修宫观,嘉靖反应是这个样子:

“好嘛!两百万银子三条船,游南游北,我大明朝这条运河倒是为他们修的了。鄢懋卿,冒青烟!居然还在奏疏里说什么‘为解君忧敢辞其劳’,又说跟严世蕃商量了,专留下一百万给朕修万寿宫?朕的钱,他们拿两百万,朕分一百万,还要朕感谢他们吗?!”

此时,正在家中听昆曲的严嵩突然像心有感应,从躺椅上惊起。

其实与其说是感应,倒不如说是意识:那天的雨,还是没有过去。

严阁老为什么倒台?

有人说严阁老当时青词写得不好。

严阁老以前写青词写得好,现在写不好青词了?

恐怕是严阁老太根深叶茂、树大招了风雨。

严阁老贪腐当然是直接原因,却未必是本质原因。

要换届了,20年的严阁老势力确实太大了,功高要震主、权力大也影响新的接班人。

严阁老的倒台是迟早的问题,不是有无的问题。

而倒台的严阁老只能承担所有的恶名,谁让他一直露头呢?

大成殿前触奸柏的传说还会继续流传。

“大明王朝1566”里最像严阁老的是谁?

“大明王朝1566”里谁是唯一的知识分子?

(未完待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