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幼儿园小班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案例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2024-06-02 05: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修改和完善,能加深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增强其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如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中,按照规则应该是老狼抓住谁,谁就当下一轮的老狼。可由于幼儿都想当“老狼”,于是出现了“老狼”抓、没人躲的现象,孩子们失去了兴趣,也达不到锻炼幼儿奔跑的目的。于是教师请孩子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最后确定“谁最先跑回动物的家,谁当老狼。”这样就调动了幼儿奔跑的积极性,游戏又恢复了生气。

皮亚杰认为游戏规则是由儿童们自己商定的,一旦确定了规则,参加的人就有义务遵守它。

区角活动以其较高的游戏自主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活动中,每个游戏的参与人数和规则都是由孩子和老师一起制定的,并在游戏中不断修改与完善。

例如,在游戏“娃娃家"活动中,开始时孩子是漫无目的地各自玩耍,一会儿就觉得没有意思,于是几个人凑在一起商量最初的游戏规则:“妈妈”干什么,“娃娃”干什么。一个生动的“娃娃家”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还增加了送宝宝上幼儿园、和宝宝一起做亲子游戏等情节,丰富了游戏内容。

在游戏中,孩子们自己确定规则,自己解决问题,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他们相互影响,不断磨合,以自己的方式构建着游戏的程序和规则,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性、创造性。

由于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就更具约束力,其规则意识也得到了发展。

3

注重交流与合作

提升规则执行力

幼儿生活在集体中,就要与同伴进行交往,遵守集体的规则,懂得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知道自己对集体的作用。

为此,可以设计一些让孩子之间有交流、有碰撞的团体游戏,而尽可能避免以个人为单位的个体活动。

如在手工区编织彩带的活动中,为了增加孩子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孩子们两人一组,一人编织、一人帮助,不仅能加快编织速度,还能培养相互配合的能力。

通过游戏,幼儿知道集体的荣誉需要每个人的努力,知道游戏的快乐是由大家创造的,要想快乐游戏就必须遵守规则。

幼儿通过游戏与他人交往,学会合作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如在搭建“动物园”的游戏中,“动物园”的工程还没有完工,忽然有一个孩子提议改搭汽车,这个建议马上遭到其他人的反对,经过协商,孩子们决定先搭完动物园,再搭汽车。

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谦让,学会了使用规则来减少矛盾。通过游戏中的冲突与合作,孩子们体验着规则的公正与互惠。

作为老师,就是要善于创设满足幼儿交往需要的活动空间,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与同伴和成人交往,提升规则的执行力。

4

完善游戏评价

让幼儿参与

游戏活动评价往往以结果为主要内容,忽视了游戏过程中的其他教育价值,如孩子行为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等。

幼儿正处在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中,要让幼儿学会自律,必须让幼儿掌握判断是非的标准。参与活动的评价,以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能有效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在游戏过程中,除了要定好规则,要求幼儿自觉遵守外, 更重要的是在评价环节强调规则的执行情况,让幼儿理解遵守规则是保证游戏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学会依据规则来评价游戏的效果。

例如在体育游戏“奥运之星”中,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规则要求幼儿必须先完成一个垫上前滚翻,然后跨跃障碍、举起重物,最先到达的队为胜。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来评价,强调规则的遵守情况,结果发现幼儿评价内容丰富,对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能够明确指出。

可见,让孩子们参与游戏的评价,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克服自己的冲动,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也教育了自己,体验到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诚实、质朴的品质。

另外,加强家园联系,重视幼儿的实践活动也很重要。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知识以及习得的规则,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强化。

家长是最有机会带幼儿到社会实践中进行真正锻炼的人,因此家长要善于为幼儿创造实践的机会,注重对孩子的随机教育,强化自身的规则行为,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

总之,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幼儿通过游戏及各种活动,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反复实践,不断内化,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并巩固,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声明:公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