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知多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见的地震灾害包括哪几类及因素 自然灾害知多少?

自然灾害知多少?

2024-06-02 03: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自然灾害分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考虑因素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和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的不同,可将自然灾害分为以下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

  一、气象灾害

  地球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星球,而气象灾害占到自然灾害的70%以上。

  气象灾害特征及分类

  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造成的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灾害现象。从全球及我国气象灾害来看,气象灾害具有以下特征: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旱涝等灾害持续特征明显;群发性突出,常常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多种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发生频率高、季节性强;种类多,易引发次生灾害。

  在全国总受灾面积中,干旱灾害所占比例最大,约占51%;其次是洪涝灾害,占27%;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台风灾害所占比例分别为10%、7%和5%。

  气象灾害影响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1992年~2001年的10年里,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占各类自然灾害的90%左右,导致62.2万人死亡,20多亿人口受影响。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率一直在急剧上升。近30多年全球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增加3.2倍,直接经济损失翻了三番。

  面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所有国家无一幸免。数据表明,1975年~1990年期间,亚洲遭受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多,占总灾数约41%,随后是非洲(约为30%)、美洲(16%)、欧洲(10%)和大洋洲(3%)。

  气象灾害防御

  我国地域辽阔,东部处于东亚季风区,而西部地处内陆,天气气候复杂,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气象灾害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我们虽然不能阻止其发生,但是可以逐步掌握其规律,及时作出预警,积极进行防御,将灾害的损失降至最低。我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减灾体制和机制,有效提高了包括气象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和救助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气象灾害的防御体系:气象现代化建设为防御气象灾害提供了技术支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系统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做好气候变化决策服务。

  二、海洋灾害

  风暴潮。来自高纬地带的冷空气与来自海上的热带气旋通过交互影响,使沿海大风与巨浪接连发生,因此形成风暴潮。西太平洋是生产风暴潮最多的地区,我国的风暴潮遍及沿海各地。

  灾害性海浪。在海上引起灾害的海浪叫灾害性海浪。

  海冰。海冰是有害水冻结而成的,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我国冬季易于结冰的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海海域,以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

  海啸主要是太平洋沿岸国家遭受的由于猛烈的地震所引起的海洋灾害。

  赤潮是因海水中一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地环境条件下突发性的增值,引起一定范围内在一段时间中的海水变色现象。

  三、洪水灾害

  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中国可发生多种类型的洪水灾害,如:暴雨洪水、融雪洪水、雨雪混合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山洪灾害、风暴潮灾害等。就全国而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最频繁、范围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是暴雨洪水。

  四、地质灾害

  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下降、地面塌陷、岩石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后果,会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将这种现象称为地质危害。地质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灾害。

  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滑坡上的岩石山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 “走山”“跨山”“土溜”等。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雨、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

  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岩)的地质现象。

  崩塌的地域性:西南地区为我国崩塌分布的主要地区。

  地面下沉。地面下沉是由于长期干旱,使地下水位降低,加之过量开采地下水等导致的地壳变形现象。

  五、地震灾害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掀起的惊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甚至数十米,犹如一堵“水墙”。这种“水墙”内含有极大能量,海啸波长很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因为能量大、波及范围广,海啸的杀伤力巨大。近年来,全球由各种原因引发的重大海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农作物生物灾害

  危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暴发或流行,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甚至完全失收,或者导致农产品大批量损坏变质,由此而造成的损失称为农作物病、虫、鼠害,或统称为农作物生物灾害。

  农作物病害在空间上东部重于西部,从北向南大体上东北为玉米大小斑病,华北为小麦锈病,长江流域为小麦赤霉病,华南为稻瘟病;从北向南主要的虫害是东北和华北的粘虫,黄河河滩和沿海滩涂的蝗虫,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稻螟虫,显示了按温度梯度分区的特点。

  七、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

  森林中的微生物、昆虫、鼠类的生存和活动,当其超过一定限度时就给森林带来灾难,使林木死亡,减产,称为森林病虫鼠害,亦称森林生物灾害。由于自然火源引起森林燃烧,当失去控制时,使森林大片烧毁,称为森林火灾。此外,森林还受冻害、雪压、风灾、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环境污染和人为因素的破坏,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这些统称森林灾害。

 

(来源:中国科协网、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等 )(来源于2011年5月9日《中国气象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