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写意花鸟画大家及作品欣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州画派及作品欣赏 历代写意花鸟画大家及作品欣赏

历代写意花鸟画大家及作品欣赏

2024-06-02 21: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写意花鸟画从摸索至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名家辈出、高峰林立。五代的徐熙、宋代的崔白、元代的王冕、明朝徐渭和陈淳、明末清初的八大以及近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他们炉火纯青的艺术创造将写意花鸟画推向历史的巅峰, 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珍宝。

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他改变前人细笔勾勒、填彩晕染的方法,自创“落墨法”。即用粗笔浓墨作画,略施杂彩,色不碍墨,不掩笔迹。宋代沈括形容徐熙画"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其作品,有“意出古人之外”而创立了“清新洒脱”的风格。有“徐熙野逸”之称。主要作品《玉堂富贵春》、《雪竹图》。

五代 徐熙《玉堂富贵春》

五代 徐熙《雪竹图》

崔白,字子西,北宋杰出画家。其花鸟画写意写真并举,是融洽五代而又别创的比较活泼、清澹的画风。依靠超越前人的观察研究及描绘能力,探索花木鸟兽的“生”意,开创新的发展方向。笔墨用法表现力相当丰富,工细的笔触一丝不苟,粗放的笔调苍劲厚实,运墨干湿并见,设色较淡。主要作品《双喜图》、《寒雀图》、《秋蒲蓉宾图》等。

宋 崔白《双喜图》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以画梅闻名于世,用笔遒逸,自成一家。所作《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画出来。

元 王冕《墨梅图卷》

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明朝著名画家。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把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书写强烈思想情感的最高境界,同时将写意花鸟画的技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大写意画派的先河。以其精湛的笔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欣赏者营造出一片开阔的审美天地。主要作品《墨葡萄图》、《菊竹图》等。

明 徐渭《菊竹图》

陈淳,字道复,明朝画家。其淡彩小写意在画坛占有重要地位。笔下花卉狂放恣肆、笔酣墨畅、痛快淋漓。以行草笔法任意挥写,水墨交融、浑然一体。似象非象,得象外之象;似乱非乱,却乱中有韵。灵动的墨晕和富于生命力的线条抒发出画家炽烈真挚的情感和奇肆狂放的个性。主要作品《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

明 陈淳《葵石图》

朱耷,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八大的画风冷逸脱俗,奇崛孤傲。常见花鸟鱼石、瓜果蔬菜在他笔下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形态,造型十分夸张,甚至有些荒诞,构图极为简练,有的画中仅有一只鸟、一块石,或一尾鱼、一枝花。虽如此,但物象具形象生动、精美绝伦,从中能体会到画家的真情和生命。因有“笔墨无多泪点多”之说。代表作品《孤雁》、《竹石鸳鸯》、《松石图》等。

朱耷《孤雁》纸本立轴 现为金陵天渡楼收藏

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国画大师,他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为写意花鸟画的园林增添了一笔靓丽的景色。其作品中洋溢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泥土芳香。主要作品《墨虾图》、《芙蓉鸭子》等。

齐白石 《墨虾图》

潘天寿,我国近现代杰出画家。其继承和发展了朱耷以来的大写意格调,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最大限度的将传统养分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开拓出全新的花鸟画创作体系。他的指画尤其别具一格,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主要作品《晴霞》、《朱荷》、《鹰石山花图》等。2015年,他的《鹰石山花图》以2.7945亿人民币拍出。

潘天寿《鹰石山花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