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教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布娃娃的画法视频教程 国画教程

国画教程

2024-06-02 05: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风竹

同是竹子,在不同的气候会呈现出多种形态,因此画竹中有风、晴、雨、雪的许多变化。这里画的是风竹。画风竹不仅要表现出风势,更重要的是刻画出竹子那种敢于逆风挺立的性格和雄姿。

画风竹的竹干最好采取一点逆势(逆着风的方向),这样会显得竹子更有精神,切忌过多用顺势。风竹叶子基本上同于俯叶竹的画法,只是把它横过来就可以了。画风竹叶子用笔要爽利有力,这样才能显出风势。大片叶子固然是由一个个单位组成的,但画时要灵活运用,尤其是当画完一大片叶子之后,总要补充几笔,才能取得更圆满的效果。这张风竹只用了单一的重墨,为了增加一点墨色变化和制造一点空间感,在竹后加了两枝竹笋。画竹笋要选好部位,因为竹笋多系后画的,所以它起着调整关系的作用。

4.晴竹

晴竹,实际上是竹子的最经常状态。这里画的是一枝已长成的新篁,所以用的是仰叶画法。晴竹枝叶上无负担(如雨、雪可压得竹枝下垂),所以呈自由自在的状态。仰叶竹画法大半是用“叠人法”,这里用的是“双叠人”。所谓双叠人,是把两个倒置着的“人”字重叠起来。再通过一个个双叠人的叶组成单位,组成大片竹叶。

初学使用双叠人画法,要注意几件事:一是不必机械按双叠人画,也可以画成三叠人或变相的叠人(如一个或一个半倒人);二是要注意不同部位上竹叶所特有的姿态,力求得势自然;三是不要画得太零散,这主要依靠初步完成后的调整。一般常用的调整方法是,在过分零散的小组叶子之间,再加补些叶组,使小片联成大片。所谓双叠人画法,正是竹叶生长的经常状态,这可从实地观察中体会印证。

5.雨竹

雨竹,在墨竹中别有意趣,别具一格。画雨竹是通过竹子带雨后的特殊姿态表现的。雨竹的主要特点是枝俯叶垂和水墨淋漓。

这里边的是一枝成竹,因为成竹枝叶着雨后竹梢低垂,容易表现“雨意”。画雨竹多用破墨和泼墨法。这里的泼墨,主要是用大笔和饱墨来完成的。因为画时随浓随淡,忽浓忽淡,或浓破淡、或淡破浓、浓淡兼施,一气呵成,所以它又是破墨画法。这里的雨竹是垂叶的。画垂叶竹要把顶梢、旁梢和下梢画得自然而富有变化,这些在古人的竹谱里都作了重点讲述,也可参考。

画雨竹为了加强雨意,可以通过某些环境(如雨水横流、细草低伏等)来完成。如果经常对雨中竹林进行观察,自然会有新的发现。

6.雪竹

雪竹也是古今画家喜欢画的一个热门题材。雪竹,不仅象征着凌寒不凋的性格,而且表现形式上也是具有对比强烈、效果突出的特色。

画雪竹一般都不施白粉,都是“借地为雪”。借地为雪是中国画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中的一种。在这里,雪是烘染地子衬托出来的。古人论画中有“以有画无”的说法,借地画雪就是以有画无的运用。“有”就是指经笔墨点染塑造出的事物,“无”就是指不着笔墨 ,但为周围笔墨所衬托出来的雪。其他如画月亮的“烘云托月”,也是属于这种方法。

画雪竹要用重墨,枝与干、叶与叶交接处,要适当留出一些空缺,用来表现着雪处。染地要用较大笔,如在淡墨水中加一点胶水(桃胶或动物胶)则行笔无痕。不加胶则见笔痕,也很有趣,因为笔触本身也具有形式美。染地,特别见笔的染地,要有计划地染出一些浓淡,显得有空间感,有的地方甚至可以不染,也自成趣。

7.侧锋竹

古今画竹大都用中锋,也有少数画家擅用或兼用侧锋,如清之郑板桥画,就是中锋和侧锋混用的。以善用侧锋,并形成画竹中特殊风格的,虚谷和尚是杰出的一个。可见画竹也不一定非中锋不可,关键的问题是要画好。

从写实的角度上看,用中锋可以取得更逼真的效果,而侧锋画笔虽然有些变形,却给人另外一种形式美。

画侧锋竹,执笔要向右侧卧一些,根据竹叶方向的要求,要不断变换笔杆的方向。实际上画侧锋竹也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一些中锋干的叶,纯侧锋是没有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画的是竹,而不是侧锋的单纯表演。初学画竹最好先从中锋笔入手。待到画得熟练之后,可以采用侧锋用笔。内容摘自《传移摹写 孙其峰海外课徒画谱》,孙其峰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凡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除非特别说明的,均为书画频道原创或拥有合法版权之内容。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本微信公众号。获得书画频道授权使用之内容,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书画频道”。未经书画频道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内容,否则将追究一切法律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