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方程的意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数的意义课堂实录视频 吴正宪《方程的意义》

吴正宪《方程的意义》

2023-07-31 1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教学实录】

一、提出问题,激发欲望

师:今天,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数学。我们一起来认识方程。(板书课题)你们对方程有什么认识或理解呢?或者还想知道什么?

生:方程是一个算式。

生:方程是什么?

生: 方程是怎样的数学公式呢?方程是谁发明的呢?

生:学习方程有什么用呢?

师:方程是什么,学习方程的作用,大家真会提问题!看来同学们对方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一丝期待!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方程。

(评析:开门见山引入课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问题,无数踊跃的回应。通过课堂开放,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创设情境,体验感知

师:看,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很重要的朋友。( 吴老师揭开贴在黑板上的纸,露出精美的教具天平,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哇的声音) 天平是称(生齐说:很轻)物体的质量。要是左边重,天平就会——

生:向左边倒,倾斜。

师:要是右边重,天平就会向这边——

生:向右边倒,倾斜。( 吴老师如一个表演者在讲台上随着学生的回答而形象地表演着,学生也不约而同地拿出双手表演,感受到天平的直观,体会平衡的含义。)

师:现在老师拿300克的砝码,放到天平的一边,会怎么样?

生:会向右边倾斜。

师:我们要在天平的左边放上水果,谁上来放一放。(一位学生高兴地上台把一个香蕉教具放进天平左边的托盘上,香蕉的质量是120克)

师:这时天平会怎么样?

生:向右倾斜。

师:你再放一个重180克的苹果。(生立刻放进一个180克的梨教具)这时天平会怎么样呢?

生:平衡了。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相等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教具天平)右边是一个300克的砝码,左边放了一个120克和一个180克的水果,天平平衡了,你能用数学语言记录吗?(生写好算式,吴老师请其中的一个学生写好后贴到黑板上)如果把梨拿走,想象一下天平会怎样?如果把梨换成一个苹果,大家想象天平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请大家用数学语言记录下来( 学生把写好的算式贴在黑板上),如果把天平里的物品换成一个核桃和20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50克的砝码,大家想象天平又将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吴老师把学生写好的算式卡片贴在黑板上)把左边托盘里的物品换成三个苹果,这现象又该怎样记录呢?

生:3x=300。

生:x=100。

师:(微笑)把每个苹果看成x,3个苹果即为3x,这样更便于思考。

师:(用手势指一指天平里的物品质量)假如这些都知道了,换成已知的水果质量,这个式子能记录下来吗?

生:50+120=20+50×3。(吴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评析:经历体验是最好的理解。吴老师首先选择了可视性好的放大版的教具天平,为学生的进一步理解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对天平现象的猜测、比画和用数学语言记录、展示,在体验天平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中突出对相等关系的理解,从而顺利帮助学生实现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同时充分理解等式与不等式,为接下来的分类和抽象出方程的意义埋下伏笔,落实了学生做数学的学习历程。)

三、分类研究,抽象归纳

师:(指着黑板上记录的许多算式)同学们,一会儿工夫,我们在天平里称不同的物品,称呀,称呀,称出了那么多算式。这些算式乱糟糟的,怎么办?

生:整理。

师:整理的办法就是……

生:分类。

师:回忆一下我们称物体的过程,有哪几种情况?(学生不断用手势比画:平衡、倾斜),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分成几类?(学生分组进行学习活动后汇报)

生:不相等的分成一类,含有字母的分成一类,只含有数的分成一类。

生:分成两类。不相等的分成一类,相等的分成一类。

师:谁上来分一分?(指名到黑板上分一分以后,对台下的其他同学说)虽然大家没有上来分纸条,但是每个同学都看得非常认真!

师:这么快就把乱糟糟的式子分好了。这些式子叫什么?(师用手势比画相等的式子)

生:相等的式子,等式。师:(顺势指另外一组算式)这组看着好像很陌生吧!这边叫等式,这边叫什么呢?

生:不等式。

师:关于不等式的知识今天我们暂时不研究,我们主要研究另一组等式,看看等式,你们还有新的思考吗?

生:(沉思了一会儿,有少数的学生举手了。再等待,更多的学生举手了)都是等式,有的只是数,有的却含有未知数x、方框和文字。

师:从这个角度看,这些等式又可以怎么分?

生1 :含有文字的分成一类,不含文字的分成一类。

生2 :分成3类。只含有数字的分成一类,含有字母的分成一类,含有文字和图形的分成一类。生3 :分成两类。只含有数字的分成一类,含有字母、文字和图形的分成一类。

师:(追问生2)你同意吗?有道理吗?(师并没有急于揭示正确的分法,而是把思维的矛盾交给学生)

生2 :他们的意思是x 和文字、方框都表示未知数,所以分一类,我同意, 我的错了。

师:你也不错啊,你是从表面看的,他们看得更深一点,不管是文字、方框还是字母,只要表示未知数我们就把它们分为一类。(师请两位学生圈出不同的两类,指着其中的一类)这一类等式,与原来我们见到的等式不一样。它可能叫什么?猜一猜。

生:方程。

师:这的确叫方程。那什么叫方程?大家商量商量。

生:(同桌商量后)不知道的用字母、文字等表示的算式叫方程。师: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方程?( 学生上台指出方程,有的学生指出不等式也是方程,台下的许多学生大声表示不同意,台上的学生立即更改) 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有没有抽象的能力?什么是方程?

生:等式里有未知数的是方程。

师:你们真行呀,总结得越来越好了。一起读一读书上是怎么说的,看看跟我们总结的一样吗?

(评析:吴老师引导学生从分类的需要入手,经历了根据式子的共性把式子分为等式和不等式两大类,将等式通过辨析进一步分为只含数字和含未知数两类,通过维恩图围圈呈现方程,步步抽象逼近直至学生在大量表象的支撑下完整表达出方程的意义,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吴老师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

四、辨析对话,深入理解

师: 刚才我们通过自主思考、小组活动基本了解了方程的含义,这就算认识方程了吗?没完。通过练习可以巩固我们学习的知识,大家看课件判断,认为是方程的用手势钩表示,不是方程的用手势叉表示。

a-15 ( ) 5y=315( ) 9.8+0.2=10 ( )

n+17>27( ) 80+□=120( ) 36-X=9×3 ( )

师:请大家看第一题,开始判断。

生1:不是。

生2:是。

师:( 追问) 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和她交流一下吧?

生:你觉得什么叫方程?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生:这个式子具备这些条件吗?

生:有未知数。

生:它是等式吗?

生:它不是等式。

生:那这个式子是方程吗?

生:不是。

生:请你记住是方程的式子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含有未知数,同时还得是等式。

此时场下掌声不断,送给这段精彩的对话。

(评析:真理不辨不明,教师抓住课堂生成资源搭建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平台,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在交流中得以加深,思维在碰撞中得以升华,认知能力在不断的自我教育中得以提高,学习的热情在互动

中得以点燃。)

五、逐步抽象,体验建模

师: 至此,同学们只认识了方程式是怎么样的,方程还有许多的知识,回顾一下我们开始的学习过程,我们称呀称呀,谁帮的忙?

生:天平!

吴老师边说边寻找地方把天平藏起来。学生笑着看老师到底要把天平藏到何处,吴老师把天平最后送到了一位听课的教师处藏起来,并说已经把这个大天平化作55个小天平送到孩子们的心中。

师:你心中有天平吗?在哪儿呢?(学生用手势比画示意在自己心里)现在看看天平是否在你心中。

(课件出示下图,请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图意)

生:一个水壶的水先倒满一个杯子。

师:提醒大家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统观全局。

生:(生马上更改为)一个水壶的水可以倒满两个热水瓶和一个水杯。

全班跟着教师的口述演示:一瓶倒满了,第二瓶也倒满了,水杯也倒满了。

师:你心中的天平到底在哪里呢?能用数学语言说一说吗?

生: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00毫升。

师: 我们的要求是用数学的语言记录下来。

生:2000=200+2x。

师:这儿的x 表示什么我不懂。

生:x 是一个暖水瓶的盛水量。

师:你心中的天平就是这样的,体现的是什么关系?

生:等量关系。

师: 等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其他方式吗?

生:2b+200=2000。

生:2z+200=2000。

师:我这样写可以吗?2y=2000(生齐说:减去200)它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个水壶的水去掉一个水杯的水后就剩下两个暖水瓶的水。

师:同学们,你心中的天平被你调出来了!它帮你找到了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这很重要。

师:(出示4块月饼称重的情境)一块月饼多重?

生:4x=280。

(评析: 借助直观教具抽象出方程的意义只是学习的开始,真正建立方程思想却需要一个漫长的体验、理解、感悟的过程,此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精心设计了学生熟知的两个等量关系情境图,通过从图中获取信息、发现等量关系、用自己语言表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达的建模过程,使学生经历半抽象化的过程,深化了学生关于方程意义的理解,为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做好铺垫,孕育了方程思想的种子。)

六、联系生活,创新提升

师:大家会写一个方程了吗?

生:x+20=100。

师:你们能根据这个方程讲一个数学故事吗?

(数学课上还要讲故事,学生惊讶了一下后立即投入故事编撰工作中)

生:妈妈带了100元到超市买了一些东西,还剩20元。妈妈买了多少元钱的东西?

师:这样的故事多不多?到哪里去找呢?

生齐说:生活中!

(评析:让方程回归生活,在身边寻找方程,把抽象的方程变得五彩缤纷、生动有趣;让学生换个思路理解方程,为方程增添生命活力,不但加深和丰富了对方程意义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和体会数学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师:铃声已响,有收获吗?把收获回家说给爸爸

妈妈听一听吧。下课了,老师特别想听听你们的感受。

生:我学到了什么叫方程,还找到了心中的天平!

师:恭喜你,今天有那么多收获!

生:感谢吴老师,感谢所有的老师。

师:谢谢你啊!(这名学生对着吴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吴老师也对着孩子深深地鞠了一躬!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你们的数学老师在哪儿?(数学教师站起来示意,吴老师对着那位数学教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您,周老师,感谢您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学生!)

师:我们要永远心存感激!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身边所有的人!

此时有一名女孩再也按捺不住,抢了话筒含着泪水对吴老师说道:谢谢您,吴老师。我一定考到北京去看您!吴老师一把抱住女孩说道:我一定在北京等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