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皆学霸,娃反而成了学渣?学渣父母的娃还能逆袭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学渣逆袭学霸计划 为什么父母皆学霸,娃反而成了学渣?学渣父母的娃还能逆袭吗?

为什么父母皆学霸,娃反而成了学渣?学渣父母的娃还能逆袭吗?

2023-06-26 13: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章一出,炸出无数正在崩溃的学霸父母&学渣孩子。

学霸生出学渣,到底是为什么?龙凤成翔(shit)?正正得负?基因突变?还是,纯属造化弄人?

而更多“谦虚”的父母们可能想的都是:我上学时已经被碾压成渣了,孩子还会步我后尘继续将我的渣基因发扬光大吗?

灵魂拷问1:“我很笨”或者“我很聪明”这件事情多大程度会遗传给孩子?

学霸还是学渣,一个主要的衡量指标是智商高低。

我们知道,人的性格、长相、智力等等都是先天基因加后天环境影响形成的。其中,基因的影响程度叫遗传力。面部骨相、身高、智商是我们身上遗传力比较高的3个特征。智商的遗传力在70%—80%,可以笼统理解成,父母啥智商,孩子大概率是啥智商。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会发现一个学霸的背后往往站着一家子学霸,甚至祖宗和后代也是学霸。比如,著名的居里夫人Marie和Pierre Curie夫妻俩都是科学家,同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女儿Irene Joliot Curie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居里学霸夫妇

这个消息真叫人绝望啊,还让不让我们学渣活了?自己智商被人摁地上摩擦碾压,子子孙孙也得当学渣?都没有逆袭的可能了么?

别着急,还有更绝望的。

灵魂拷问2:基因对孩子智商的影响,会随着TA年龄增长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答案应该是越来越小吧——人越大受环境影响越大,受基因影响越小才对啊,如果给孩子提供足够好的环境(比如买学区房、报各种辅导班什么的),那我之前遗传给Ta的那些不太好的智商基因就能被抵消一大半了吧!

很可惜,实际并非如你所愿 。2017年,英国国王学院教授Robert Plomin在接受脑科学杂志采访时,明确表示,几十年的研究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结论:一个人的智商有很大程度是受基因影响的,并且年龄越大影响越多。

常爸在哈佛上课时,美国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Steven Pinker教授就专门给我们分享了一张图表,就是关于基因对IQ的影响(图中表现为两曲线之间的距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大。

(图注:同卵双胞胎间的基因和环境都高度相似,而异卵双胞胎的环境高度相似,基因上却略有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双胞胎所处家庭环境依旧相似,但是明显同卵双胞胎的智商相关系数基本不变,而异卵双胞胎间智商相关性下降,中间的变化就可以看作基因对智商的影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大。)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基因对智商的“滚雪球效应”。大家都认同对于个体来说,受到影响无非来自两方面:

① 基因遗传的影响

② 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般而言,我们觉得这两者是独立的,可实际上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会互相影响。虽然出生时智商的基因只有25%遗传给了孩子,但是孩子本身会因为这些差异对环境进行选择,Ta每一次对环境的选择又一次放大了基因的影响,所以追根溯源,基因的影响反而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大——研究发现最终基因对智商的整体影响会超过70%。

(注:大家不必太纠结于25%、70%之类的数据的精确度,不同的论文可能会给出不同的数值,但是大方向上的结论基本如上所述。)

刚才心凉凉的主要是“学渣”父母,可“学霸”父母暗自一推算,不对啊,按照这个逻辑推理,我们生出来的更应该是学霸了啊,怎么不小心跑出来一个学渣呢?

灵魂拷问3:学霸家的小学渣是因为基因突变吗?

事实上,大部分学霸生出的都依然还会是学霸。我们看到的所谓“学霸容易生学渣”的观点只是某些特殊个案被媒体放大了而已,属于博眼球的行为。因为毕竟我们大部分人并不是学霸,大家都比较喜闻乐见这种“翻车”个案嘛,图一个心理安慰完全可以理解。

听到这里,学渣父母们是不是要欲哭无泪了?别着急,下面就是学渣欣慰、学霸落泪的环节!

生出学渣的那部分学霸是咋回事?其实这个现象可以用“均值回归”来解释。

这个概念来自遗传学,是指父母的极端特征不会完全遗传给下一代,后代这一特征会慢慢向大众的平均值靠近。

这个现象是高尔顿(达尔文堂兄)发现的,他最开始注意到的是身高,测量了205对夫妻和他们的928个成年子女的身高,发现:父母身高很高的话,孩子也比普通人高,但通常会比父母矮。相反也成立,如果父母很矮,孩子高于父母的可能性比矮于父母的可能性大。

(高尔顿)

高尔顿的研究就像一个启发,很快研究智商领域的科学家也注意到了类似趋势。最近很多育儿群里都流传这样一张图,对于每天鸡娃到心力憔悴的各位老父母们来说,绝对是戳中了心窝子!

也许你家的情况还没这么惨,但是这个智商下降趋势,在爱因斯坦家族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天才爱因斯坦智商超级高,但是他的3个孩子,一个夭折,一个学医后来得了精神分裂,只有一个Hans Albert Einstein正常长大,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水利工程教授。嗯,比我们大部分强,但是跟老爸还是没法比。

然后这位Hans Albert Einstein有4个孩子,只有一个Bernhard健康长大,成为了一名物理学家(不得不说,爱因斯坦家族健康方面的基因真的不太行)。

再之后Bernhard有5个孩子,但是这5个孩子情况如何,已经找不到记载了。只经历三代,天才的高智商就跑光光了,这智商下降幅度可比大部分高智商家族大多了。

到这儿忍不住想到一个问题,如果爱因斯坦亲自辅导自己的孩子、孙子,得是什么反应?

当然了,很多学霸家的“渣娃”现在只是成熟得晚还没有表现出来,或者父母比较低调谦虚,所以听到学霸家的“渣娃”事例,有时也不用太当真,不是有这么句话么:认真你就输了。

不过,如果拿有些真实存在的个案来分析,其实我们也是有一点收获的。

个别“学霸”父母在子女身上“翻车”的逻辑链可能是这样的:

“学霸”标签让他们感觉所有人都在关注他们养出来孩子的结果,因此他们会很在意孩子的各种表现,也许从小就对孩子的介入非常多,导致孩子过早耗尽了学习的热情。

当“学霸”父母发现孩子的结果与他们的预期渐行渐远的时候,对他们的管教或者介入也越来越严格,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让孩子彻底熄灭了任何动力。

但是,大家也别忘了“基因”的强大,虽然有些学霸的孩子学习上是学渣,但是不代表这部分基因不会在别的方面绽放异彩,“某某学渣成为大公司CEO”的新闻头条也不在少数。

灵魂拷问4:学渣父母的孩子有没有逆袭的可能?

人类大约有1000个基因与智力有关,学霸父母不可能这1000个基因都优秀,学渣父母也不可能这1000个基因个个都拎不起来。

当然了,还有一个客观原因也不能被忽略,那就是智商测试的内容不够全面。

根据哈佛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人有视觉空间、语言、逻辑数字、身体运动、音乐节奏、人际关系、内省反思、自然八大智能。

(图源:verywell)

但是,测试智商最常用的还是斯坦福-比奈智能量表(Stanford-Binet)和韦氏智力量表(WAIS),它们只考察了四个智力领域:语言理解、感知推理、工作记忆和处理速度。

现实中,孩子不可能真的倒霉到完美错过了所有好基因,也可能碰巧测试的那几项基因渣,就像文章开头那篇爆款文的学霸作者凡小西,儿子数学语文都不好,显然上学需要的语言、逻辑智能低,但是善良体贴,喜欢厨艺,那孩子很可能人际关系、内省反思、自然等方面智能高。

所以,有些所谓的“学渣”,只是家长没有发现并发挥孩子的优势。正如爱因斯坦说的: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爱因斯坦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爱因斯坦

写在最后

感性点讲,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通过复杂多变的因素来保持万物处在一个动态平衡。就像咱老祖宗说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不会让极端现象持续太久。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个人,无论孩子是学霸还是学渣,既有落入平凡的可能,也有逆袭的可能,出生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但明白人的边界,放下必须出人头地、不能渺小,无法平庸的执念,享受努力的过程,就算最后没有达到你想要的结果,也有一份坦然。

对孩子的态度,亦是如此,自己都不是学霸,为什么要求孩子一定要当传统意义上的学霸?发现并发挥孩子的优势,让他在某一方面有专长,有自信,有立足于社会的能力最重要。

关于学霸学渣的讨论,希望看到你的留言!

本文联合作者:小马君,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曾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

参考文献:

https://thealternativehypothesis.org/index.php/2016/04/15/the-heritability-of-iq/

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8da1/b7dc3d00e98a0023501d36b23d490dd1bb86.pdf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286575/

http://www.dcscience.net/Senn-2011-Francis-Galton-and-Regression-to-the-Mean.pdf

https://www.forbes.com/sites/quora/2016/08/16/einstein-was-a-formidable-genius-but-what-about-his-kids/#c627351f008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5462-w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18-0152-6

https://www.verywellmind.com/gardners-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2795161

https://www.verywellmind.com/history-of-intelligence-testing-279558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152423/

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9a64/cd7fa47c654fd268ed153cc985cf4b074fa6.pdf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289613000706?via%3Dihub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5/26/6674

https://www.cnn.com/2018/06/13/health/falling-iq-scores-study-intl/index.html

https://www.sciencealert.com/iq-scores-falling-in-worrying-reversal-20th-century-intelligence-boom-flynn-effect-intelligence

https://ourworldindata.org/intelligence

http://www.rlynn.co.uk/uploads/pdfs/Intelligence%20and%20the%20Wealth%20and%20Poverty%20of%20Nations.pdf

Neisser, U., Boodoo, G., Bouchard Jr, T. J., Boykin, A. W., Brody, N., Ceci, S. J., ... & Urbina, S. (1996). Intelligence: Knowns and unknow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1(2), 77.

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来源:常青藤爸爸(ivydad_ivyda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