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消亡的今天,多少人在怀念赵丽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品《打工》 春晚小品消亡的今天,多少人在怀念赵丽蓉……

春晚小品消亡的今天,多少人在怀念赵丽蓉……

2024-06-02 14: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视频源bilibili@熬一耶ye

“饺子饺子饺饺子”

“饺子饺子饺饺子”

“饺子!”

短短两个字,就能品出无数种公式化、模式化的小品剧情。

举个简单的例子,演员押韵出场、突然产生误会、穿插网络烂梗、爆发激烈争吵、莫名其妙煽情、化解矛盾、正能量升华结尾。

如果还嫌味不够冲,那么势必再加上一句几乎能“叫停二战”的:好了!

图源bilibili@双高胎

的确是抽象了点,但更抽象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看懂。

二进制小品完美整合了如今春晚小品的精髓,我们早已被毫无创新而言的“八股小品”荼毒至深。

写到这里,我想起1984年春晚上,马季的开山之作《宇宙牌香烟》。

同样操着唐山口音的马季,不仅自己在春晚舞台上抽烟,还给台下的观众散烟。

明里暗里讽刺无良商家暗箱操作,有句台词我至今印象深刻:

“这地方倒是挺漂亮的,就是有点返潮。”

“你说这打火机,他们也不顾质量,火苗子腾腾的,就是点不着一根烟。”

马季相声《宇宙牌香烟》(《一个推销员》)

你说这演喜剧,他们也不顾质量;

真金白银花得倒是蹭蹭的,就是换不来观众一声乐呵。

据说在小品播出后,有观众错过了表演特意打电话到总台,马季又在电话里专门为这位观众重新说了一遍。

不推不拒,和电视里演的一样情绪饱满。

如果说思想可以武装人,那么那个年代的喜剧演员才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曾经赵丽蓉、赵本山、陈佩斯等艺术家的作品会在春晚一年甚至若干年后,依旧被我们拿来反复回味;

就比如赵本山借开导一中奖就抽抽的范伟,来话疗全体观众:

“房子修得再好那是个临时住所,这个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啊”

赵本山、高秀敏、范伟小品《心病》

而现在的春晚小品更像是套公式、模版化下的产物;

网络热梗仿佛成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过审密码,但却不是收视保障。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们见证过春晚舞台上喜剧之王们的崛起与诸神黄昏,又怎么甘愿承受喜剧的寒冬;

既然我们吃得起满汉全席,为什么大过年的还要端一盘糠咽菜出来?

从前春晚上的小品、相声所展现的喜剧艺术在于润物细无声。

捧腹大笑过后是值得深思的社会现实,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够超越时代。

而赵丽蓉的作品中所塑造的老年人形象,也是现在节目中难以看到的视角。

《追星族》中试图理解孙女蔡明对偶像的奇妙迷恋的长辈;

赵丽蓉小品《追星族》

《打工奇遇》中挥着一张抹布,唱着“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的老太太;

《老将出马》中标准唐山伦敦音“点头yes,摇头no”的赵主任。

赵丽蓉小品《老将出马》

赵丽蓉的形象总是追逐流行、拥抱流行,却从不在流行中迷失;

她的作品也体现着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纳、包容与指正。

说到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老年人视角,宋丹丹和赵本山饰演的白云黑土也值得一提。

朴实的农村大爷以及想拿点小腔调的小老太太,为春晚贡献过无数经典名场面。

也许很多人都忘了,那句“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就是出自黑土的台词。

赵本山、宋丹丹小品《小崔说事》

那时荧幕上的老年人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反观现在,大多老年人都是作品中矛盾的源头、无理取闹的机器,抑或是脸谱化的配角。

一直以来我都十分怀念那个艺术和文化都非常繁荣的年代。

想起列宁的一句话:“艺术属于人民,它必须深深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中的最底层,必须被群众了解和爱好。”

最有生命力的艺术是贴近人民生活的。

从前的春晚舞台就像喜剧的沃土,就如赵本山在《红高粱模特队》中的台词:“只要撒种啥都往上结。”

不知从何时开始,百花齐放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文化上的装腔作势,艺术上的弄虚作假。

说是时代的悲哀倒也不至于,但春晚舞台上的语言节目的确已经成为绝唱;

赵丽蓉老师离开我们20多年,但她、他们带来的欢笑却从未走远。

图源易立竞专访陈佩斯

参考文献以及视频资料:

1、春晚顶流、嘻哈教母,赵丽蓉给中国喜剧带来了什么?bilibili@斑鸠鸭

2、赵丽蓉去世20年,我们还是追不上她前卫的脚步 bilibili@Vista看天下

封面图、头图来源:豆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