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村振兴网红案例调研(十二):彭州市宝山村乡村旅游发展纪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宝山 四川乡村振兴网红案例调研(十二):彭州市宝山村乡村旅游发展纪实

四川乡村振兴网红案例调研(十二):彭州市宝山村乡村旅游发展纪实

2023-10-03 08: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宝山旅游景区 龙门大峡谷

1、基本情况

四川省彭州市宝山旅游景区位于成都市西北部,处于成德绵经济区中心、成渝经济区发展轴的西北区域合作中心以及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区彭州段,距成都76公里。宝山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15个生产合作社,608户,2060人。海拔1000米—4300米,处于龙门山脉西北褶皱断裂带,依傍湔江河白水河流域,毗邻“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太阳湾风景区——高山风光

2、发展历程

二十多年来,宝山村经历了从早期的工业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形成“以工促旅”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从早期粗放式发展到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

粗放式发展(1996年-2008年):宝山旅游启蒙于20世纪90年代,宝山村从纯工业化发展进入了产业结构转型的时期,以“绿色银行”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林兴旅、以工带旅”发展战略。1996年开始投资旅游业,建设回龙沟风景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三年内全部关停“三高”企业,大力开发温泉资源,推动一三产互动发展,启动新农村建设工程,优化内部发展空间。探索性地到阿坝州投资开发水电资源。

宝山旅游景区夜景

资源整合发展(2010年-2014年):“5.12”特大地震的发生,使宝山人30多年奋斗成果,遭到灾难性重创:遇难村民54人,倒塌房屋7078间,26家企业全部受损,经济损失高达27.8亿元。大灾面前,宝山充分发扬“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新“宝山精神”,村党委再次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一手抓产业重建和发展,筑牢集体经济基础;一手抓科学规划、充分整合村内外资源、加快家园重建。经过几年艰苦的奋斗,走出了一条有宝山特色的灾后重建之路,取得灾后重建的辉煌成绩。2008年后,宝山村调整发展思路,以集体经济为载体助推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工业引领,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通过产业互动,实现“以旅助农”新发展模式。在建设中,宝山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村民的人居环境,投入大量资金对景观环境、公共安全设施进行了打造,既保障了村民、游客的人身财产的安全,也提升了旅游环境。

创新发展(2014年-2017年):2014年旅游景区三大功能区初步建设完成,在2015年旅游景区核心区域建设完成。宝山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不同档次的乡村酒店的整体发展,宝山现已发展乡村酒店360余家,床位达15000余个,形成了一定的接待能力,吸引了不同的消费群体前来休闲度假。人均年收入已达5万多元,带动了旅游型农业、旅游商品加工业、商品流通业、旅游交通运输业、餐饮娱乐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

③ 主要成效

1、村民增收致富

2014年接待游客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110万元。在2015年旅游景区核心区域建设完善后,宝山着手旅游“形态、业态、生态、文态”融合发展。游客接待人次激增至9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亿元。从2014年农家乐、乡村酒店200家到2015年就增长近300家,床位数从9000余个增长到11000余个。

2、村民素养提升

走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一是加强行业管理,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规范服务,提升管理水平。二是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三是创办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借助平台优势资源,提升村民综合素质。

3、生活品质提升

积极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给排水、供电、天然气等,对全村环境进行全面综合整治,修建运动中心、主题文化院落、“感恩、思源”文化活动广场,加大村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持力度等“隐形”分配方式,进一步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宝山梯田大地景观

④ 特色亮点

1、集体经济支持美丽新村建设

2008年后,宝山村调整发展思路,以集体经济为载体助推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工业引领,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通过产业互动,实现“以旅助农”新发展模式。本着适度集中、产业支撑的原则,村域内规划了13个村民聚居点,与“一心四区”的旅游产业规划相辅相成,以“四区”为村民提供产业支撑,带动村域整体发展。

2、以项目引领乡村旅游品质化发展

宝山旅游景区以项目高品质建设引领村民自建乡村旅游设施提档升级,以文化产业建设引导村民自建乡村旅游设施品质化发展,加快了景区文态、业态、生态、形态的融合。以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为核心,形成“外教内训”,外教以“宝山模式”、“名村经验”等为核心课程与各地乡村相关从业者提供经验交流、学习创新的平台,提升村民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发展意识;内训以文化教育为主要方式,全面提升村民素养,达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增加村民幸福指数的目的。

3、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思维

宝山乡村旅游发展以四化为标准,以四要素为支撑。四化是国际化、精品化、特色化、系统化,分别对应四要素环境、项目、文化、管理。宝山加强环境管理,不断创造新产品,满足游客需求。宝山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宝山村党委与宝山集团是两套班子一班人马,村党委引导村民发展,公司系统管理景区发展。同时,宝山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规范农家乐的发展,提升农家乐管理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村民增收。

山府佳园

⑤ 案例启示

1、坚持用基层党组织建设来统筹乡村旅游各项工作,实现强党建促发展。

“农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班子行不行,就看带头人”。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夺取革命胜利和建设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把支部建在连上”。宝山村几年来的实践也反复证明,只有加强党组织对乡村旅游各项工作的统筹,才能凝聚起巨大的发展合力。

2、坚持从共同富裕入手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集体与个人共享发展。

旅游富民,核心是共同富裕。宝山村是通过集体经济为载体来实现这个目标,其基本特征是资产共同所有、共同经营。宝山村的经验说到底就是通过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形成了包容的文化氛围,保证了不流失农村人才,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共同致富。

3、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宝山在70年代就确定了“山顶林戴帽,二环果缠腰;深山办矿场,平地建粮仓;沟中修电站,道路通各庄”的产业布局。当年的“林戴帽”“果缠腰”种植了万亩人工林,90年代的“绿色银行”理念,都为今天宝山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一个村的产业发展一定要立足实际,做到环境友好,坚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

4、坚持以全球思维和战略眼光

来拓展发展空间,实现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有机整合。

一个区域的发展不在于本身拥有多少资源,而在根本上取决于吸引并整合资源的能力。对一个村而言,大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要素储备不够,必须坚持以全球思维和战略眼光来拓展发展空间,来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宝山村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用全球思维来看待和环抱全球资源、劳动力、科学技术和产品,通过整合村内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增加了旅游产品的附加价值,完成了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

山府佳园生活广场

更多信息请关注兰博旅规搜狐号,或者登陆www.cdlamb.com网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