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安徽宿松县出土的历史文物图片及介绍大全 衡阳县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

衡阳县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

2023-04-18 13: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衡阳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因位于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自西汉便有建制,古称承阳,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古迹甚多。上世纪60-80年代先后在金兰镇、台源镇、渣江镇等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等珍贵文物。

1976年11月,衡阳县福溪乡道子坪(今台源镇)一砖室墓葬里就出土了一批金银首饰和铜铁器等珍贵文物。

走进衡阳博物馆二楼《馆藏青铜器展》专题陈列室,在一显眼处陈列着一件出土于衡阳县道子坪的铜马,该铜马四足蹬地,昂首挺胸,鬃毛飞扬,束尾向上弯曲、双耳直竖,二目圆睁,张口作嘶鸣状;额头上有“触角”,身饰有衔、镳、辔、鞍、缰等。

陈列于衡阳博物馆的“东汉铜马”

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此为“东汉铜马”,国家一级文物。这种采用混铸工艺,一次铸成,造型敦实,武威雄健,栩栩如生的铜马,属于东汉(公元25-220年)青铜雕塑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此铜马具有大宛良马汗血宝马的典型特点,高大、威武、健硕,是神马的象征。

而湖南省博物馆则陈列着“东汉胡人牵马铜俑”,铜马,高51.1厘米、长45厘米、重12.15千克,健膘壮,头饰雄性,竖耳,仰首作嘶鸣状,尾呈弧形,近端处打结,马饰衔,勒辔[pèi]齐全,颈下系有三环。铜马体态矫健,造型动感、逼真。牵马俑高43厘米、重6千克,深目,高鼻梁,浓眉大眼,胡髯卷曲,耳上穿环。戴帽着履,穿交领右衽紧袖长袍,腰间束带站立,左臂曲于胸前,右手上举作牵马状。造型优美,生动,逼真,静中有动,是东汉青铜雕塑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陈列于湖南省博物馆的“东汉胡人牵马铜俑”(图片由湖南省博物馆提供)

道子坪1号墓是一座有前、中、后三室长达15.5米的大型砖室墓,与铜马和牵马俑同出的器物有方格纹硬陶罐、铜齿轮、神兽纹铜镜和剪郭“五铢”铜钱等,说明这是一座东汉晚期墓。在同一墓地发掘的3号东汉砖室墓的墓砖上有“二千石”铭文,而3号墓的规模要小于1号墓,说明1号墓的主人应是“二千石”(郡守)以上的高级官吏。该文物的出土说明了南方当时有马,至少在衡阳在长沙一带有马。该组文物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为我们研究东汉的民族关系和农牧业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注:部分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衡阳市博物馆、《岁月衡阳》。

作者:钟仲华

责编:陈鹏宇

来源:衡阳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你好衡阳县”客户端)和作者名,且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