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天中精神 致敬白衣英雄,我校师生掀起向张伯礼校长学习的热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津女排致敬城市英雄 传承天中精神 致敬白衣英雄,我校师生掀起向张伯礼校长学习的热潮

传承天中精神 致敬白衣英雄,我校师生掀起向张伯礼校长学习的热潮

2024-05-02 08: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护理学院辅导员孙文佳谈到:

他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作为校长,72岁的他依然坚持给本科生上大课,带研究生、博士生出门诊,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成长成才,勇担教书育人的使命。他是中医工程院院士,在国有危难时,他挺身而出扎进红区,重症会诊、亲自把脉、研制药物、提供治疗参考方案,弘扬了勇攀高峰的院士精神。他更是中医大家,平时尽管日常工作繁忙,也坚持每周两次出诊,疫情期间更是到病房望闻问切,进行了中医中药对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预防研究,他将发展中医药作为毕生使命,诠释了医者仁心的中医精神。作为天中人,深感有这样伟大的校长而骄傲和自豪,深感能在这样敢担当、能奉献的集体中而荣幸激动。作为天中学生工作队伍的一员,我将继续做好学生思想的引路人,以张校长为榜样,在辅导员岗位上以学生为本,不断践行育人使命,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管理学院辅导员于安强谈到:

张伯礼校长是中医的典范,是时代的楷模。身为一名天中一线辅导员,我立誓要守土尽责,立足本职工作,引领学生的思想教育,践行服务学生的宗旨。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向张校长学习,努力成为最勇敢最可爱的人,中国才能虽经波涛骇浪依却依然坚不可摧,中华民族才会永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基辛格曾在《论中国》中写到: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这次的疫情中,最勇敢的一线医护人员冲锋在前,舍小我为大家,不畏艰险,为国为民,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他,张伯礼校长,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中药制药工程学院辅导员刘祖浩谈到:

古稀之年,临危受命。我校校长张伯礼院士,1月27日就应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急召飞赴武汉,至今一直战斗在抗疫一线未下战场。在张校长以及全体医疗工作者的努力下,武汉方舱医院以零重症、零死亡的成绩,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张校长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最美逆行者。他是国士、战士更是勇士。多日的劳累,使他胆囊旧疾复发,自己不得不成为一名病人。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张校长毫不畏惧,并笑言“肝胆相照,这回我把胆留这儿了!”他就是新时代最无畏的勇士!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应该以张伯礼校长的事迹精神为指引,做好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张校长的事迹、品质和精神,引导学生以张校长为榜样,不断坚定对中医药的自信,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辅导员石超谈到:

在党和人民最需要、战“疫”最激烈、工作最艰苦的前沿阵地,面对困难,面对危险,张伯礼校长和白衣战士们没有选择退缩,面对疫情,他们主动请缨与病魔搏斗,为的是研究、了解病毒,为的是治愈患者,为的是控制疫情,为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为的是捍卫社会安宁,在疫情面前,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现何为家国情怀,何为民族脊梁,和平年代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度过的每一个安宁平和的一天,总有一些人坚守在最苦难最危险的岗位上,他们在危险的岗位上坚守,成为了国家的中流砥柱,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感谢您们,向您们致敬!

体育健康学院兼职辅导员袁宏宇谈到: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张伯礼就是其中一位,刚做完手术就提“枪”上了前线,他背负着的是多么大的重任,不辞辛苦的工作,晚上十二点听说患者有紧急情况就赶紧起身到达患者旁边。就是因为这样,才实现方舱医院轻症无一例转重症的突破,这是我国中医药不懈努力的伟大成果,没有张校长的表率,也就没有如今中医药的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今后也要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出表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我的实际行动为天中增光添彩。

天中青年学子

研究生院2018级博士班谭晓婵同学说:

“读书人在世,有三件事不能避:为民请命不能避,为国赴难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张校长以这样的豪情满怀,投入到抗疫一线。古稀之年、逆行赴汉,受命出征时他是那样的慷慨激昂、义无反顾。防治研究、全面统筹,抗疫过程中他是那样的从容不迫、运筹帷幄。中西医结合,张校长踏实行医,以包容兼修、仁心务实、拯救黎元。不计个人得失,只愿山河无恙!张校长言行之中,体现着这句话的深切含义。医者仁心、为国为民,张校长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最好的懂得了大医情怀!

研究生院2018级中研班李碧茹同学谈到: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志士,向着这样的目标努力,而今天,我们的校长,张伯礼院士,用自己的行动将这一文化内涵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融入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更激励着我们像张校长学习,传承中医国粹,行医济世,为国家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我辈自当向校长学习,不惧艰难,勇往直前,也将中医的未来,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做一个大医,不负学校,不负国家!

中医学院2016级中医五年制3班沙咏怡同学说:

“不计个人得失,只愿山河无恙。”这句话生动诠释了72岁的张伯礼校长面对疫情力推中医参与新冠肺炎治疗,坚守抗疫一线的医者仁心。古稀之年的张校长,临危受命。这是一次肩负使命的出征。17年前,抗击非典前线,他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庚子新春,他再次逆向而行、披荆斩棘。“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他的誓言令人肃然起敬。张伯礼校长,值得我们所有中医学子引以为傲,更应该努力向他学习,奋斗不息、勇往直前。没有人生而忘死,只是选择无畏!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张校长用他自身的行动给我们上了最好的一节课,教会我们很多很多……我定不负使命,刻苦学习,秉承张伯礼校长的精神,努力成为祖国未来光荣的白衣守护者。

中药学院2017级临床药学班朱红艳同学谈到:

看了对张校长的专题报道,那句“古稀之年,临危受命”,那句“宁负自己,不负人民”深深地印在人民的心里,那个两鬓斑白熟悉的面孔深深地烙在人民的脑海里,那个不顾身体虚弱身先士卒的七旬老人成为无数学子的榜样。他说:“生命相托是一份责任,如果不能替病人去担当,不会是好大夫。”有着五十年从医经验的张院士,时刻将病人放在第一位,丝毫不计个人得失,哪怕抱恙在身,也不曾缓一缓肩头的担子。校长的言传身教,我们定当牢记:医者要时刻担着生命相托的责任!校长的这般坚持,是为医者的大仁,也是为党员的信仰。中医药的青年——我们,在为此震撼和感动之时,更应该以张伯礼校长为榜样,以信仰为帆,以行动为桨,以坚守和担当乘风破浪,牢记“进德修业,继承创新”的校训,怀着对专业的热爱和对英雄的致敬,打好专业基础,积极继承和发展中医文化,在祖国和人民的期许中交上一份满意的青春答卷。

针灸推拿学院2018级针推二班的杨丽惠同学谈到:

张校长的专题视频报道让我真正近距离的体会到了校长的感人事迹和他的一颗济苍生的医家丹心。看到他因为忙于开会为病者研究治疗方案而错过吃饭点而独自泡了一桶面解饥;看到他用事实疗效数据来有力反击网上的“中医黑”,鼓励大家要好好珍视我们的中医;看到他做完切胆手术三天后便毅然重回一线抗疫岗位。他的形象在这一件一件事情中终于清晰了起来,他是真实的“大医”,个人的得失在他眼中远远比不上病人们的安危,百草本无心,偏有心人得,人性善恶难论,却有白衣愿悬壶救众生困!疫情已经稳定下来的今日,再往回看,医护人员让人最为动容的,其实并不是他们起死回生的高明医术,而是他们对这世间的一份份恻隐之心。良药苦口,良心苦己,躬身只为不负这一生医者丹心。

护理学院2016级护理学4班的赵宵溢同学谈到:

校长身为一校之长,不仅教学相长,而且在中医药教育事业贡献上也是不断改革推陈出新。创立勇搏励志班、将临床上年轻大夫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对于应对大疫情的漏洞等等问题,他都一一总结,在学校小范围内试验推出改革教学之法,不断提高同学们的理论实践和重大疫情应急能力,最后提出成熟的方案,推而广之。让成千上万的岐黄学子受益。而平时的校长总是一个大忙人。经常能在晚上七八点的食堂遇见他用餐。没有大的排场,只是简简单单的一荤一素,如果你仔细侧耳倾听,还能听见校长在讨论工作。一位72岁的老人用身体力行告诉我们,什么是不负年华,朝夕必争!

管理学院2019级工商管理2班刘雨欣同学谈到:

在观看《白衣英雄张伯礼》系列专题篇后,我深受鼓舞,倍感自豪。病毒无情,人有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危急时刻,年逾古稀的张伯礼校长率队出征,他不计个人得失,只愿山河无恙,向着武汉逆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防线。哪有什么岁月安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学生,我要学习张伯礼校长等医务工作者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自觉将这种精神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扬光大。虽然自己所学的专业并非医学专业,但我仍愿意用我满腔的热血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也会肩负起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使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奋斗和拼搏!

中西医结合学院2019级中西医临床班王紫静同学说:

庚子年春,湖北武汉疫情紧急。年逾古稀,驰援红区不畏危险。他说:“救人,一切为了救人。”他说:“放弃小我,服从大我。”他说:“一切为了病人。”这是我们的校长,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但是在他眼里自己只是一个医生,最普普通通治病救人的医生。没有头衔的束缚,将精力全部投入到中医药的事业当中。他说:“仗正在打,我不能躺下。宁负自己,不能负人民。”我说:“您是榜样,是模范,是旗帜。愿英雄平安归来,我们同看全国安定,共建中医药繁华。”

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赵鹏同学说:

时至今日,全国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仅仅是强制每天呆在家中,就已经让好多普通的我们,显出疲态。但当问起这位“普通”的校长时,他说,每天工作就是他的习惯,不仅不累,这还是他最轻松的日子。多么的轻松,又饱含艰辛的一句话。就像是自古人们对英雄的称赞——伟岸但潇洒。当再次从屏幕里看到张校长时,熟悉却饱含另一种感情。熟悉的是他依旧是面露慈祥的“校长爷爷”。而另一种感情,应该就是这个时代里我们对英雄的尊敬!

中药制药工程学院2016级制药工程2班的潘颖婷同学写诗以致敬:

众人齐心建神山,爱与力量筑家园。

不计生死奔前线,唯有心中家国梦。

不计个人得与失,诠释医者大仁心。

白衣英雄张校长,探索新冠肺炎法。

研制宣肺败毒方,祛湿排毒战肺炎。

中医参与治重症,大量患者获新生。

医生患者变朋友,战胜心理大恐惧。

在校育人爱家国,抗疫冲锋在前线。

鼓励学生向党看,走在正确道路上。

赤子之心忠于党,践行党员之誓言。

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2017级汉语国际班毕焕敏同学说:

张校长令人佩服的不仅仅是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有他对中医药事业的贡献,在方舱医院期间,他给病人看舌相,把脉,第一时间了解病情,把中医治疗方法带入武汉,力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让人们真正看到了中医的疗效。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学生,我为有这样的校长感到骄傲且与有荣焉。虽然我并不是一名医学生,不能为这次疫情贡献实际的力量,但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世界推广中医药文化,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医药的作用,不枉张校长年逾古稀奋战一线,不辜大医精诚!

体育健康学院2017级社体班李慧慧同学说:

医者仁心,为了控制疫情竭尽全力。我发自内心敬佩我们的校长,他进行的是鞠躬尽瘁的信念,给我们青年学子树立榜样,使得万千医者逆流而上。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学习到了张伯礼校长的大爱无私,无畏艰难的精神。身为一名天中学子,应该肩负着一种使命,那就是不论在各个方面都应该起到积极带头作用。我是一名天中预备党员,我深知自己的使命,在我看来积极带头不只是喊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落实到一点一滴中。就如张伯礼校长一样在面对疫情时,投身于一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践行张伯礼校长的精神,面对困难不退缩不畏惧,迎难而上。就如我们的校训一样:继承创新,进德修业,发扬我们天中学子应具备的精神和信念!

我校学子认真学习

我校学子积极讨论

来源:天中学生之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