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藏于内,形见于外,怎么理解中医的内外合一养生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外大内小内外互倒怎么理解 脏藏于内,形见于外,怎么理解中医的内外合一养生观

脏藏于内,形见于外,怎么理解中医的内外合一养生观

2024-06-03 0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内外合一养生要内外兼养

2,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人体体表的各种现象来了解脏腑状况。如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如果一个人长期鼻塞、鼻炎,或者长期皮肤枯萎、痒疹,或者毛发长期枯焦无华,就说明此人肺气失调,要从调理肺气来改善这些现象。又如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主脉,我们就可从一个人的舌、面色、脉上了解这个人的心脏状况,比如冠心病人出现舌麻或言语不利索,我们就要高度警惕这是中风的先兆;如果一个人长期面色发暗或者面色无华,就说明此人心气不足,要补心气了。所以内外合一养生体表体征可以从养内脏养起。

3,人体养生应与外在天气季节相应。中医认为五脏与天气相应,认为肝通于春,心通于夏,脾通于长夏,肺通于秋,肾通于冬。大家普遍会有这个感受,秋季来临气温渐凉,人的胃口就会好起来,会主动吃些解馋的东西,俗称此现象叫“贴秋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脾通于长夏,所以长夏时节是养脾的好季节;又如春季,人们普遍会增加出现上火的机率,会口角生疮、头痛头晕目赤肿痛、鼻出血、便秘等比其他季节更容易发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普遍现象呢?因为肝通于春,春季养生要养好肝,防止肝火过旺。所以我们内外合一养生内在脏腑要根据外在天气情况来养生。

五脏的关系

4,人的精神状态与人体五脏对应。中医有个著名的理论叫五神藏理论,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说明人的内在脏腑状况可影响人的外在精神面貌。如心藏神方面,有人精神恍惚,精神面貌时好时坏,我们就会说此人神不守舍,心神不定;又如一个人肺气弱,精神就不会饱满,说话会有气无力,缺少气魄,如果想要魄力十足,就要从养肺气做起。所以,内外合一要养生人的外在精神面貌就须从养内在的脏腑养起。

总之,中医内外合一全息养生法告诉我们,人体脏腑虽藏于体内,但必有外象显现于外,因此,我们养生可以从外测内,从外养内,反之,我们要想养外在的体貌,满足我们对美的追求,也可以从内养外,人只有内在身体健康,外在体征才会健康美丽,内外合一养生要内外兼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