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坐标点 把握路线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地图坐标xy代表什么方向 找准坐标点 把握路线图

找准坐标点 把握路线图

2023-06-20 19: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赤坎华侨古镇。 受访者供图

    蓬江区推动竞晖电器、奥威斯电子、金羚等企业在恩平增资扩产。  蓬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5月,参加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的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夜游江门,欣赏侨都美丽夜景。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王俊涛 摄

    江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强调,江门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高标准实施,为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打下坚实基础。

    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会议概括了三个“深刻认识”——深刻认识实施“百千万工程”是江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刻认识实施“百千万工程”是江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深刻认识实施“百千万工程”是江门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出路。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奋斗的方向。由此观之,这三个“深刻认识”不仅有利于找准“百千万工程”的江门坐标,也有助于把握侨乡推进“百千万工程”路线图。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举全市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快把县镇村发展短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潜力板,推动县镇村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大提升……可以说,这些目标任务,回答了江门推进“百千万工程”要向哪里进发、达到怎样的高度、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也明确了“百千万工程”的江门路径,令人振奋。

    ●南方日报记者 董有逸 戴惠甜

    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实施“百千万工程”,瞄准的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服务的是乡村全面振兴。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对江门而言,实施“百千万工程”,正是侨乡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为了让和美乡村更宜居宜业,江门将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用绣花功夫保护修缮历史建筑群和古村落,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侨味、记得住乡愁”的江门侨乡美丽乡村。同时,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乡村工匠”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稳定提升经营性收入,持续发力,推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立足于此,江门将围绕突出龙头引领、推动园区集聚、强化品牌塑造、完善服务配套等聚力发力,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建好国家级广东丝苗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13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聚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江门明确提出“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举措,既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多层次市场主体,构建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也要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省级试点,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提升行动,让农村沉睡的资源要素活化起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着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强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为此,江门将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加快大湾区“一园四区”预制菜产业园和蓬江省级预制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全球华侨预制菜集散地,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把好品牌做成大产业。同时,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把乡村魅力转化为经济活力。

    厚望如山,使命如磐。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江门不乏基础,潜力巨大,前景可期。

    县域经济

    形成千亿经济强县冲刺梯队

    广阔县域,大有可为。

    县域作为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充当着关键的角色。可以说,实施“百千万工程”是江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如今的侨都,洋溢着发展的激情,涌动着建设的热潮。各县(市、区)立足本地实际,发挥各自优势,掀起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如今,江门已为各县(市、区)定下目标,帮助其找准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比学赶超、提质进位,形成头雁引领、全域争先的“千亿”经济强县冲刺梯队。

    接下来,江门将积极抢抓机遇、主动担当作为,加快把县域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有机结合体,厚筑发展基本盘。

    具体而言,新会今年率先成为首个千亿GDP强区;蓬江明年迈入千亿GDP强区行列;台山2028年、鹤山和开平2030年挺进千亿GDP行列;江海要加速冲刺,在2028年GDP超500亿、2035年超千亿;恩平要加压奋进,在2030年GDP超500亿、2037年GDP超千亿。

    县镇村,镇街是纽带,发挥着联城带乡的功能。江门还将通过“抓两头、促中间”,让所有镇街发挥优势,放开手脚,全部动起来、拼起来。为此,江门亦定下目标:到2025年,GDP超20亿的镇新增7个、超40亿3个、超60亿3个、超百亿5个(按年均8%增长速度测算)。

    县域强关键是经济强、产业兴。产业发展是主攻方向。江门明确,找准产业发展主攻方向,走“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的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之路,重点培育本土根植性强、吸纳就业多、财税贡献大、资源消耗少、生态友好型的特色优势产业,扶持一批产值10亿元级企业、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打造县域经济主引擎。

    同时,江门还要推动食品、家电、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硅能源、新型储能、无人机、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聚焦“强链补链建链”,加快招引一批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让县域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旺起来,江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势必越走越宽。

    区域平衡

    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行动

    携手共进,合则共赢。

    打开江门产业地图,组团式城市格局一目了然:一方面,七个县(市、区)资源禀赋各有所长,各美其美;另一方面,各县(市、区)也尚未形成强有力的经济中心,东西板块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产业辐射能力仍有待增强。

    一言而概之,侨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可以说是广东发展不平衡的“缩影”。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百千万工程”可以说是江门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出路。如何补短板、强弱项,将是各县(市、区)增强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为此,江门将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行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开工改造33个县城老旧小区,完善城市路网建设,加快补齐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等短板弱项。

    另一方面,江门也将扩大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集中资源力量打造一流高中教育,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农民群众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同时,江门也将结合实际优化升级,加强建筑风貌管控、日常管理,深化沿街立面整治,改造提升旧民居、旧街巷,高标准建设一批富有侨乡特色的美丽圩镇省级样板,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长长久久”的美丽圩镇。

    为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江门明确推进规划建设一体化。坚持城乡规划“一张图”、城乡建设“一盘棋”,江门将持续深化江门市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新会双水、开平赤坎等3个城乡融合省级试点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加快推进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逐步推动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促进城乡水电气路网一体化布局、运营和管护;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县镇村公共文化设施提质增效,提升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办学条件,逐步实现就业、教育、医保、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征程再启,扬帆远航。推动县镇村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大提升,聚焦“抓好一三五,做强百千万”,加快把县镇村发展短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潜力板,侨乡前方的道路已然明晰,行动的脚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