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当前经济形势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有企业医院改制需要面对的26个问题是什么 【论道】当前经济形势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论道】当前经济形势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4-06-10 06: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论道】当前经济形势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0-05-27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今年初出现的席卷全国“新冠”疫情造成我国全社会处于“停摆”状态,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2020年是确保我国全面建成小康和“十三五”规划收官年,同时我们要实现GDP总量相较2010年翻一番目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面对当前的各种挑战,需要加快改革调整步伐,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在“六稳”工作中做出应有贡献。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宏观经济压力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压力将继续增强,对企业外部环境产生影响。

首先,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一直较大,2019年我国GDP从一季度到四季度逐季下跌,全年增长6.1%,为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目前看,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可运用的财政货币政策工具灵活度受限:一是财政运行整体将处于“紧平衡”状态。2019年全国财政收入为近年低点,增速为1987年以来最低,地方财政自给率较低,2019年仅8个省市财政自给率高于50%,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高企,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今年以来席卷全国的“新冠”疫情,导致我国GDP贡献率近60%的第三产业受损严重,全国各产业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今年国家财政收支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二是货币政策宽松余地有限。2019年底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已达GDP的两倍,比欧美国家高出1倍多。三是民间消费可能进一步不乐观。我国居民储蓄率从2010年以来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居民负债加速上升,当前我国居民负债总额已经超过了GDP总量,已经达到国际公认警戒水平,对社会总需求将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外部市场压力仍将持续。从2017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以来,我国外贸形势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2019我国对美国出口骤降16.2%,而其他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填补我国的市场,墨西哥、越南、韩国、我国台湾等对美出口大幅提升,如越南、我国台湾对美出口分别暴增35.6%和18.6%,一些国内企业为保留美国市场份额开始将产能转移至海外。不仅如此,除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拒绝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以外,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抛开相关国际组织重新“建群”,目前美墨加、美日、美欧等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都在加速进行。外部市场的压力可能导致我国产业发生外移现象,对我国产业链生态产生较大影响。今年初的“新冠”疫情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在推动我国产业与外部市场加速“脱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外移的趋势。

其三,资源约束进一步增强。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强化、节能减排压力逐年加大、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成本攀升、环境质量约束日益突出的同时,我国人口劳动力资源约束也开始凸现,影响到经济长期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开始持续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出现净减少,2020年后减幅将加快,预计到2035年劳动年龄人口将比2018年减少将近1亿人。资源约束加强将进一步激化国内企业竞争,加快我国产业态势改变。

对国有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为应对疫情冲击,国有企业在发力新基建,加快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同时,必须加快改革步伐。

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强的大环境下,为国有企业低成本加快并购促进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逼迫企业挖潜力、练内功、抓管理、降成本,为进一步实现“三去一降一补”提供了外部环境。同时,“新冠”疫情也将倒逼我国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我国医药产业、5G、智能制造、区块链智能化产业发展。同时,也为我国通过疫情防控深化与世界各国的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打造新基础。

同时,国有企业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各项挑战。

一是市场与资源约束将加强。在今后一段时期市场及资源对企业发展约束将进一步增强,必然导致企业两极分化,资源和利润均向优势企业集聚,弱势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转型升级缓慢的企业可能遭到市场的淘汰。经济转型缓慢的地区可能由于企业破产倒闭等问题加剧财政困难,进入恶性经济循环。

二是稳增长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国有企业需要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平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民工有2.4亿,大专院校每年毕业学生近1000万人,经济下行环境下,需要大型企业保障社会就业平稳。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下降,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大幅上升,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利润上缴压力较重。在当前财政运行紧平衡,收支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国有企业在保障财政稳定、提供社会保障等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995.5亿元,较上年下降3.3%,但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2019年国家财政非税收入比上年大幅增长20.2%,主要依靠央企国企上缴的利润。当前国有企业除纯保障类企业外,其余分10%-25%四档上缴国有资本收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国有企业亟需提高资本经营效率,实现发展质量,承担起稳定财政收入、促进民生的责任。

四是技术进步压力增大。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需要通过创新发展,不断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大环境下,中国制造遭遇了三面夹击:国内制造业面临着要素成本全面上升的挤压,传统制造有东南亚国家追赶,从2018年开始高技术制造又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围堵,通过技术引进吸收,实现产业升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五是发达国家市场不乐观。虽然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已经签订,但西方发达国家打压我国高新企业趋势仍然明显,对我高技术、设备等限制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仅影响我国高技术、关键设备进口,也可能对我国产业链生态产生影响。当前我国出口占GDP比重超22%,核心技术如半导体、精密仪器、光学设备等需要大量进口,贸易摩擦造成中国产品断货,或不能及时交付,都会降低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的紧密性,影响我国产业通过吸收引进和再创新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也破坏我国产业链的生态安全。“新冠”疫情导致大量企业停产停工,可能进一步恶化我国产业链生态。

加快国企改革调整,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国有企业需要加快改革调整,引领我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宏观政策层面:

一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加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加紧落实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尽快稳定外部市场,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大国优势,发挥中国与其他国家各自的要素禀赋优势、实现多赢。

二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切实扩大内需。要充分发挥我国有近14亿人口全球最大的国内统一市场、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城镇化进程距离发达国家仍有20个百分点的空间优势,大幅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三要继续坚持减税降费,切实减轻各类企业负担。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进一步减轻我国社会整体负担,同时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直接融资,进一步刺激投资、消费,稳定进出口。在当前“新冠”疫情仍然持续的情况下,要通过有效财政和金融政策稳定企业和金融机构预期,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四要高度关注我国产业链安全。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我国形成了内外部市场大中小企业、国有企业与外资、民营企业相互配套、相互竞争的局面。在当前形势下,要关注部分国内企业外移对我国产业链格局造成的系列影响,高度关注产业链安全。

四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精兵简政,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全面激发地方和企业进行改革探索实践的动力,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负责人改革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推动制度创新。

五要做好产能与物资储备工作。在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科学厘清过剩产能与产能储备界限,对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资源实施必要的产品和产能储备。此次“新冠”疫情暴露了我国相关储备不足的问题,目前全国医疗防护企业全面开工,还有一些新产能正突击上马,需要关注在疫情过后可能出现的产能更大规模过剩问题。

国有企业层面:

一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要进一步促进国有资本向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向代表世界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高端的战略竞争领域、向民生领域集中,加快全国国资一盘棋进行资源重组整合,加快中央企业与中央企业、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的重组和资源整合,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国有资本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过度竞争领域有序退出,提高国有资本整体配置效率。当前,需要警惕企业片面追求企业规模的非理性并购,但由于资源整合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低效、无效资产增多、效益下降的问题。

二要加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加快转型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沿技术,抢占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制高点。同时,国有企业要加强与世界先进企业的科技合作和产能合作,做好先进技术的吸收、引进和再创新,实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创新的有机融合,打造发展新动力、培育竞争新优势,持续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三要努力提高资本效率。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财政贡献,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需要加快解决经营效率长期偏低的问题,以国际先进企业为对标,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当前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大约为65%,我国企业仅为美国的43%左右,我国要在2035年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有企业需要力保全要素生产率年增速达到2.5%-3%,才能接近发达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四要专注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我国产业的领头羊,肩负引领我国产业实现跨越式向高端发展,重塑我国产业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重任。为此,国有企业要通过不断聚焦打造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国内产业的转型发展,处理好“做大”与“做强”的关系,改变产业涉足过多过滥,产业链和管理链过长,内部“大而全”的局面。不断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现由“做大”向“做强”、“做优”的转变。

五要要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企业资产规模越大,业务单元越多,管理链条越长,越需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越大型企业要越要把风险管理融入每个重要的业务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强化经营过程的监管以强化资本管控,加强合规体系建设,实现企业稳健经营,保障国有资本运营安全。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一定要加倍重视企业价值链管理和资金管理,加大重大并购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加强资源整合能力建设,避免出现重大系统性经营风险。(作者为国资委研究中心 王绛,仅代表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