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肯德基在中国做的比麦当劳牛,在全球又比麦当劳落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外的麦当劳便宜吗 为什么肯德基在中国做的比麦当劳牛,在全球又比麦当劳落后?

为什么肯德基在中国做的比麦当劳牛,在全球又比麦当劳落后?

2023-11-16 2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只能说这件事,关键还是看对比

比起国外,国内的麦当劳在运营工作上就比肯德基差了一大截。

举个栗子。

前不久,麦当劳久违地给大伙整了个活:

他们出了一本书,名叫《来吧,新番茄!》

emm……

所谓的新番茄,是麦当劳对新入职员工的称呼。

在麦当劳的眼里,新员工都长这个样子:

emm…

如果新员工叫新番茄的话,那老员工岂不是叫老番茄呢?

总之呢,麦当劳就给新人出了这么一本书,书里写满了对新人的建议,算是一本“新手指南”吧。

书的设计比较精巧,一般是以“插画+文字”的形式来呈现:

而书中对新人的建议,据麦当劳的介绍,都是老员工自己写的。

你能在文字的底下,找到这条建议的作者信息: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觉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看。

第一个部分,是正儿八经「新手建议」

比如麦乐送的饮料盖在送出前,要再次检查是否盖紧:

打圆筒冰淇淋时,记得最后往上提一下

第二部分,是假借“老番茄”的建议,实际上宣传了一波企业文化。

比如和孩子互动时,要蹲下平视

第三部分,则是非常直球的宣传推广了。

比如鼓励顾客购买OH麦卡:。

潜台词:你看到这一页的话还不赶紧开卡?

来麦当劳,记得吃巨无霸

仿佛不是对新人说的,而是对顾客说的233:

最后一个部分,则是与建议毫不相关的,仅仅是麦当劳员工自己的感想

这里我就不细嗦了:

除了出书,麦当劳还出了一个配套视频。

内容跟书的内容大差不差,都是麦当劳过来人对新人的建议:

聪明的小伙伴应该已经留意到了:

表面上,这是麦当劳的《新手指南》,其实还是麦当劳的一种营销手段

通过重拾已经衰落的纸媒,再配以活泼的配色、趣味的插图以及简洁的版式,来让消费者阅读、感受甚至收藏。

在阅读的这个过程中,麦当劳宣传的作用就达到了。

实际上,这几年出书的品牌,可不止金拱门一家。

比如美团外卖,就曾联合搜狗输入法推出了一本《干饭之书》

在面对世界难题“午饭吃什么”的时候,可以查阅一下。

书籍外包装则采用外卖纸袋的新颖形式,贴合美团外卖的主题。

又比如钟薛高在去年,就出了一本书,名叫《夏天的答案书》

过去2年那个《答案之书》不是很火嘛,然后钟薛高也跟着整了一个。

使用方法和其他的答案书一样,先心里面想要问的问题,再翻开书本

但大伙知道这些书的存在吗?

恐怕没有吧。

这是不是侧面印证了:用出书的手法打广告,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呢?

我能理解品牌方出书的想法。

一方面,现在广告圈也卷到不得了,各种高质量的广告以视频、海报的形式不断涌现。

选择书本这个载体,能在一条新的赛道中和其他品牌进行竞争。

另一方面,比起视频的短时间刺激,让用户去看书,起到的宣传效果无疑更好、更持久

别人都在短视频中博取流量,而有人在用书的厚度来传递自己的品牌价值观

这样的差异化,也可以给品牌带来很多潜移默化的认可和好感。

但现实很骨感,拿书籍打广告,我觉得效果真的不怎么好。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普遍比较浮躁,而且大伙都爱玩手机,如何培养用户的阅读习惯,让他们能静下心来看你的书呢?

这可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

另一方面,品牌方用书来打广告的前提,是用户需要掏钱买回来才能阅读。

那么问题来了:真的会有很多人会专门花钱买书回来看吗?

除非真的是神作,否则我看大家的兴趣都不会很大吧。

因此我觉得品牌如果用书打广告的话,就一定要在内容形式上下足功夫。

不然随随便便出一本书却没人买,反而自己还亏钱,那就杯具了。

这样看来,麦当劳的营销思路和肯德基相比,差的真的不是一点两点。

看看人家搞的疯狂星期四,每一周我都能看到新的段子出炉,真的是要多离谱有多离谱:

肯德基六一儿童节推出的可达鸭玩具,又凭借着“够沙雕”冲上了热搜:

现在麦当劳每条视频,每条动态下面,都有一堆人在狂刷肯德基的梗:

麦当劳你还不警惕吗?

不难发现,在这么重要的广告宣发层面,中国麦当劳都拿不出什么亮眼的操作。

那么比起花样百出的中国肯德基,它拖了其他国家的后腿也是意料之中的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