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嗦 啦 噶 喃 哈,走遍成都都不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川话哈婆是什么意思 学好嗦 啦 噶 喃 哈,走遍成都都不怕

学好嗦 啦 噶 喃 哈,走遍成都都不怕

2024-06-03 05: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好成都话,走遍天下都不怕。哈哈哈,你学会了吗?

——今天的编辑 门牙

成都人说话给人的感觉,用成都话里的一个足以概括:niá。翻译成通俗易懂的普通话,就是:嗲。

成都人的niá,很大一部是因为方言发音普遍扁平。比如我们之前学过的梅花音:æ。(戳→)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你走到面馆,哪怕张起嘴巴点“三两番茄煎蛋面”,外地人一听:你是在撒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说大了,仅仅是在大四川范围内,只要成都人一开口,憋憋会被听出来。比如有一次我在重庆坐出租车,上车报了目的地,师傅马上就问我是不是成都来的。

我问他咋晓得。他说:你们成都人说话楞个明显。语气拖,尾音长,慢慢悠悠地,软绵绵地,少点儿我们重庆人的火爆味道。

除开发音习惯的部分,成都人在说话的时候,会有意无意间加入一些语气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也说不上它们在句中具体是啥子意思,但是只要有这些词在,即便表达的意思再强硬,听起来都软fufu的,也凶不到哪儿去。

本期四川话方言教学,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成都话。从这些口字旁的语气词出发。莫得办法,我们成都人说话就是乖得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祈使,含有较强的请求意味。

你小心点儿哈!

先说第一种解释,表祈使的语气。比如你早上去上学,你妈通常会在打开门放你出去的那一刻说:小心点儿哈!路上注意安全哈!

言下之意,就是请你注意安全。是一种客气地要求。温温和和的。这种“哈”,不管加到哪儿,都会让该句变得柔软顺滑。

比如要是领导突然弹你一条微信,内容是:到我办公室来!你多半还是会心头一紧,满脑壳反思,最近是不是出了什么错失。

但如果你收到的是:到我办公室来哈!感觉就完全不一样,说起“哈”字,眉毛咋个都皱不起来。至少好与坏的比例,五五开。

表肯定,有强调和提醒对方的意味。

你给我记到哈!你自己说的哈!

相比之下,第二种意思就显得要鼓吃八塞一些——用百分之百的肯定去强调和提醒对方。比如上学的时候,班上的费头子娃娃惹了你,你无以还击,只能故作狠话:你给我记到哈!

意思是,你再欺负我我要告老师了哈!态度很强硬,这个地方的“哈”,也颇有一种威慑之意。同理可得原来物理老师在课堂上的名句:我要变形了哈!哈字一出,瞌睡必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气词,表疑问。加强疑问的语气。

咋子喃?你切哪儿喃?你咋那么烦喃?

成都话的喃,是发边音:lán。

这个字通常放在句尾,说话的时候偶有伴随上扬的眉峰和两边无限扩张的嘴角。表情是标配,算是成都人牙尖十怪的典型用词。

喃,一般表示疑问,用在句中,更加强了疑问的语气。比如牙尖妹儿最爱说的一句反问:咋子喃?连读成:咋赞?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怎么?说出来直截了当,却也朴实无华。

但成都人说“咋子喃”,就总还是有一种洋洋得意,在“怎么”的意思上又多了一层反向挑衅的含义:你能拿我怎么办嘛?

比如你问“你去哪儿”,就是真心在发问。但成都人问:你切哪儿喃?就多了那么几分八卦的味道:切哪儿喃?跟哪个喃?切爪子喃?娱记三连。

如果说别个烦,“你好烦”只是一句陈述性的责怪。“你咋那么烦喃”则是一句嗔怪。没那么硬齿硬杆,多了点儿戏谑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气词,多用于句尾停顿处。

吃嘛,喝嘛,耍嘛。

严格意义上说,“嘛”字不算是成都话专用。普通话也有“嘛”,表示道理显而易见,但没成都话用得频繁。

成都话里的“嘛”,说得更加轻飘飘,但意思上又有点儿万事皆是小事的放任自由。

比如:吃嘛,喝嘛,耍嘛。三句话连到说,可以抿出两层意思:一是邀请,二是尽兴。

当然,还有一层隐藏的后话:后果自负——吃嘛(胀翻背时),喝嘛(该你喝吐),耍嘛(总要遭的)。

这个语气词的意义,主要还是唤起听话人对下文的注意,殊不知,成都人在这句话的最开头,下文已经装了满肚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气词,表肯定。

你来噻,来打我噻!

个人认为“噻”更多在外地人在学舌成都话时用的,而成都人通常更多地会直接用:撒,或者三。

噻,发音短促,声调往上走,发音到2/3出戛然而止,韵母归音需要处理得模糊一些。因为成都人说这个字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成竹在胸的云淡风轻。

比如那二年辰上学的时候,经常会听到那些胀头子挑事:来噻,你来打我噻!虽然只是一种虚张声势,但肯定的语气被加强,听得人坨子都要捏紧。

这个时候,但凡有人多说一句:打的就是你。可能就再无一人敢应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示疑问语气,用法与“吗”相近。

你瓜的嗦!

嗦,轻声,用法和普通话里的“吗”差不多。但“吗”是升调,是往上走的,而“嗦”是降调,是往下走的。

所以在疑问的语气上,又多了一层肯定的陈述。比如成都人日常爱说的那句:你瓜的嗦?

从表面意思上来解释,就是:你是瓜的吗?普通话:你怎么那么傻?但成都人说出来,就是:你瓜的嗦?我晓得你就是瓜的。

你看是不是?有一种根本不用你开腔,老子心如明镜,清醒白醒的意味在里面。有点点轻蔑、戏谑,说时轻言细语,细品自带表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气词,表疑问。

给是嘛,噶!

“噶”,就是四川地区常用的语气助词,这个字的声调是落在地上的,表示疑问。

比如:给是嘛,噶!意思就是:我觉得是这样的,你觉得呢?通常这样发问,更希望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有一种寻求同声同气的意思。

“给是嘛,噶”到了老一辈成都人的嘴巴头,一般都会说成:嗝哈。读快了其实还是“嘎”。

这样的说法几乎失传,很多婆婆、奶奶辈的老成都人会这么说,而且还要用手pang一哈你:嗝哈!言下之意就是喊你赶快赞同她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下来,其实成都人说话不是一味地嗲。而是在不同的语境下说不同的话,比普通陈述的话语更多了些表情。

它们可以是牙尖的,轻蔑的,玩笑的,烦躁的,不解的。但是有了这些词的加持,就总会让外地人觉得,你们说话好乖哦!

突然想起以前有人请教,跟朋友发微信,咋个才能显示出自己和善、亲切。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在每一句的尾巴上加一个“哈”。

比如此刻我就应该说:结尾了哈,你肯定还有龙门阵要摆哈,记到来留言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编辑 | 建议大家学好梅花音的门牙少女

音频范读 | 李老师

设计 | 小螺号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ion

被鄙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osaki Nana

五月榴花照眼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软体动物

爷爷和孙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