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司法判例制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司法判例原则 外国司法判例制度

外国司法判例制度

2023-07-20 15: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书内容简介         何家弘编著的《外国司法判例制度》内容简介:司法判例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涉及司法判例的选编、发布、内容、效力、引州、推翻之规则的总和。承认判例法的国家有司法判例制度,不承认判例法的国家也有司法判例制度。在现代法治国家,司法判例制度的主要职能是统一法律的司法解释和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司法判例制度既是司法法者群体自由裁量权的张扬,又是对司法者个体自由裁量权的约束。二者在具体国家中的适度平衡,体现了司法判例制度的完善程度,也体现了国家法治的发展水平。英语有言,“法制越健全,司法判例就越得重视。” 

        编辑推荐         何家弘编著的《外国司法判例制度》是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司法判例制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书重点介绍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的司法判例制度,分别通过对司法判例地位和功能、司法判例的内容和形式、司法判例的甄别和适用以及司法判例制度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以期对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有所借鉴。

        作者简介         何家弘,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SJD),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证据学、侦查学方向)、证据学研究所所长;曾应邀在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在法国艾克斯一马赛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在我国台湾地区东吴大学法学院讲授“刑事证据法”,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挂职)担任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1999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03年被国家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4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05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小说五部,其中四部被译成法文、一部被译成意大利文出版,第一部英文版小说也即将问世,并有一部小说于2007年被英国《卫报》推荐为“亚洲十大犯罪(推理)小说”;热衷干法学普及工作,主编《法学家茶座》,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第12频道)担任“周末论法”节目的“嘉宾主持人”;代表著作为《何家弘作品集·法学文萃系列》五种:《从应然到实然——证据法学探究》、《从相似到同一——犯罪侦查研究》、《从它山到本土——刑事司法考究》、《从观察到思考——外国要案评析》、《从通俗到深奥——法治文化杂论》,《何家弘作品集·犯罪悬疑小说系列》五种:《人生情渊——双血型人》、《人生黑洞——股市幕后的罪恶》、《人生误区——龙眼石之谜》、《人生怪圈——神秘的古画》、《人生狭路——黑蝙蝠·白蝙蝠》。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司法判例制度导论          第一节 司法判例制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司法判例制度的历史渊源          一、自然法与司法判例制度          二、习惯法与司法判例制度          三、神明裁判与司法判例制度          第三节 司法判例制度的发展沿革          一、英美法系国家司法判例制度的发展          二、大陆法系国家司法判例制度的沿革          第四节 司法判例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英美法系国家司法判例制度的发展趋势          二、大陆法系国家司法判例制度的发展趋势          三、补充解释制定法是现代司法判例制度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 英国的司法判例制度          第一节 司法判例制度概述          一、判例法是英美法系的主要特征          二、判例在英国法中的地位          第二节 司法判例的内容和形式          一、判例报告          二、遵循先例原则          三、判例的要素          第三节 司法判例的适用          第四节 司法判例制度余论          一、判例法的优点          二、判例法的问题与缺陷          三、判例的形式与普通法的演进          第三章 美国的司法判例制度          第一节 司法判例制度概述          一、遵循先例原则          二、判例的法律地位          三、判例的作用          第二节 司法判例的内容和形式          一、司法判例的内容          二、判例的汇编与检索          第三节 司法判例的适用          一、先例的适用          二、先例的规避(或排除)          三、先例的推翻          第四节 司法判例制度余论          一、法院应当如何解释制定法          二、法律重述的效力          三、判例法制度的不足          第四章 澳大利亚的司法判例制度          第一节 司法判例制度概述          一、澳大利亚的法院层级和判例制度          二、澳大利亚判例制度与英国判例制度的关系          第二节 司法判例的内容和形式          一、司法判例的规则          二、司法判例的内容          三、司法判例的形式          第三节 司法判例的适用          一、司法判例的引用种类          二、维多利亚州法院引用判例的情况          三、司法判例的推翻          第四节 司法判例制度余论          一、判例中“附论”的拘束力          二、引用权威性资料的问题          第五章 法国的司法判例制度          第一节 司法判例制度概述          一、司法判例的概念          二、司法判例的地位          第二节 司法判例的内容和形式          一、司法判例的功能          二、司法判例的内容          三、司法判例的形式          第三节 司法判例的适用          一、司法判例的甄别          二、司法判例的适用          第四节 司法判例制度余论          一、司法判例合法性的认可          二、司法判例释法的统一性          第六章 德国的司法判例制度          第一节 司法判例制度概述          一、司法判例的地位          二、司法判例的功能          第二节 司法判例的内容和形式          一、司法判例的内容          二、司法判例的形式          第三节 司法判例的适用          一、判例的引用          二、判例的协调          三、判例的推翻          第四节 司法判例制度余论          一、联邦宪法法院裁判书示例          二、联邦普通法院裁判书示例          第七章 日本的司法判例制度          第一节 司法判例制度概述          一、司法判例的概念          二、司法判例的地位          三、司法判例的功能          第二节 司法判例的内容和形式          第三节 司法判例的适用          一、法律判断          二、实务上的甄别标准          三、学理上的甄别标准          第四节 司法判例制度余论          一、刑事法领域的讨论          二、民事法领域的讨论          三、结语          第八章 北欧国家的司法判例制度          第一节 司法判例制度概述          一、北欧国家法院系统简介          二、司法判例的地位          三、司法判例的作用-          第二节 司法判例的内容和形式          一、司法判例的选编          二、司法判例的内容风格          三、司法判例的发布          四、判例报告的内容          第三节 司法判例的适用          一、司法判例的引用          二、司法判例的拘束力          三、司法判例的冲突          四、司法判例的推翻          第四节 司法判例制度余论          一、司法判例拘束力的实质内涵          二、司法判例的甄别技术          三、司法判例制度的发展趋势          附录一 香港地区的司法判例制度          一、港英宪政秩序下的司法判例制度          二、新旧宪政秩序转型中的司法判例制度          三、特区新宪政秩序下的司法判例制度          附录二 澳门地区的司法判例制度          一、司法判例制度概述          二、刑事诉讼中的统一司法见解制度          三、民事诉讼中的统一司法见解制度          四、统一司法见解制度小结          附录三 台湾地区的司法判例制度          一、司法判例制度的沿革          二、司法判例的形成和变更          三、司法判例的拘束力          四、司法判例制度存在的问题

 

          司法判例制度的域外镜鉴         司法既生产判例,也需要判例。人们不能奢望立法者制定出包罗万象且尽善尽美的法律规则,因此只能由司法者在实践中面对具体案件时进行解释性适用,而司法判例就是这种适用的最佳方式。无论是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也无论是否被专家学者所认知,判例制度都以某种形式在司法活动中发挥作用,维系着具体案件中的公平正义。从一定意义上讲,对司法判例的重视程度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水平。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司法判例制度,对于完善当下中国的司法制度颇有裨益。         毫无疑问,判例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属于法律渊源,但是,司法判例制度的建立并不以“判例法”为前提条件。中国在半个多世纪内之所以未能建立司法判例制度,除了认识观念上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法院的裁判文书不够公开和前案判决意见对后案法官裁判的拘束力不够明确。虽然司法机关和法律学者编纂过多种多样的案例汇编,但是那些案例对法官没有拘束力,只是学习参考的资料而已。         案例指导制度不同于司法判例制度         2010年,我国的公检法机关开始推行“案例指导工作”。同年7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同年9月10日,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同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这项工作推进了我国司法判例制度的建立,具有很强的指标性意义,但是“指导性案例”并不等于“判例”。一方面,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都可以公布指导性案例,但是只有法院作出生效判决的案例才可以称为“判例”。换言之,司法判例制度仅指法院的裁判。另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与世界各国通识的司法判例也有一定差异。         最高人民法院陆续公布了一些指导性案例,这些指导性案例解答了司法实践中面临的一些新的法律适用问题,而这些“指导性案例”对于上述法律规定在刑事审判中的统一适用确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司法判例制度的要旨在于自然生成和司法维系,其优势在于数量众多和细致入微。在采用“非法源性”司法判例制度的大陆法系国家,判例的拘束力主要依赖于生成判例之法院的权威和上诉审制度的维护。然而,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却存在着一些与司法判例制度不相一致的情况。首先,指导性案例虽然是最高人民法院精选后发布的,但并不是最高人民法院自己审理的案例,其中有些案例甚至是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下级法院审理的案件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之后便作为比审理该案之法院级别更高之法院的“指导”,这种带有“上级遵从下级”意味的案例指导制度似乎有违司法判例制度的原理。其次,这些指导性案例是最高人民法院“制作”或“改编”的,并非“原汁原味”的判例。虽然这种做法可以提高指导性案例的水平,但是也不符合司法判例的生成规律。再次,“指导性案例”的名称定位不够严谨,因为“指导”一词的含义与“参考”相似,未能体现作为司法判例制度之灵魂的“前案判决意见对后案裁判的拘束力”。最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的数量太少,很难满足司法实践中对于判例制度的需求。         完善我国司法判例制度的进路         如果说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判例制度的雏形,那它与行之有效的司法判例制度还有很大差距。那么,如何完善我国的司法判例制度呢?一方面,我们要完善法院判决意见的公布制度,因为法院判决意见的全面系统的公开是司法判例制度的基础。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暂行办法》已经于2013年7月生效,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开设了中国裁判文书网,为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实现全面公开上网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判例的拘束力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例如,同一个法院先前的判决意见应该对后案的裁判具有拘束力,上级法院的判决意见应该对下级法院的裁判具有拘束力,而拘束力的维系主要依靠上诉审制度。这就是说,某个法院的裁判违反了先前具有拘束力的判例,当事人就可以提出上诉,上诉审法院就可以推翻原判或者推翻先前的判例。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对司法判例的确认、引用、甄别、推翻等事项进行一系列具体的制度设计。不过,在司法审判公开透明的情况下,是否遵从以及如何遵从先前的判决或裁定意见,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书是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司法判例制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在本书中,我们主要介绍了在两大法系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以及北欧国家的司法判例制度。此外,由于中国的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以及台湾地区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英国、葡萄牙、日本等国法律制度的影响,所以我们也作为附录对其司法判例制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本文为《外国司法判例制度》前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