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插画简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可口可乐插画介绍 植物插画简史

植物插画简史

2024-06-09 21: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植物插画(Botanical illustration)是一门描绘植物物种的形态、颜色和细节的绘画艺术。它经常出现在各种书籍、杂志中,作为文字描述的辅助,直观形象地展现植物的形态外貌和解剖结构。它不仅是一种绘画创作活动,对于植物插画师而言,他/她需要用心地观察活植物或植物干标本、或查阅科学文献、或咨询植物分类学家,才能客观准确地描绘出植物物种的形态特征,用于物种的识别和鉴定。

  

  

  

  

  考古学家在埃及底比斯古城的一处墓穴中发现了埃伯斯古医籍。纸莎草上的文字记载了当时埃及人怎样治疗疟疾、发热、腹痛及呕吐等病症。在这份已经非常古老的资料中,居然还出现了著作时间更为古老的“参考书目”。

  

  《阿达婆吠陀》( Atharva-Veda ,公元前2000年)是一部梵文诗歌叙事诗。在印度传统中,把那些记述了知识精华的圣书,都称为吠陀经。吠陀,梵文Veda的音译,意为“知识”或“光明” 。吠陀经典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宗教仪式、祭式、医术、科学、音乐舞蹈、建筑、军事天文、地理、人文等百科知识。

  

  植物学之父——Theophrastus狄奥弗拉斯图(公元前372-287年) 著有《植物问考》 (Enquiry into Plants )和《植物本原》 (The Causes of Plant);另有Caius Plinius Secundus普林尼(公元23-79年8月24日)著有《自然史》 (Naturalis Historia) ;Pedanius Dioscorides迪奥斯科里季斯(公元40年-90年)著有《药物论》 (Materia medica),其著作的手抄本《朱丽安娜古抄本》 ( Codex Juliana ) (公元512年)——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制作最精美的希腊草药著作原稿。

  

  

  

  

  公元5世纪-15世纪,在基督教的桎梏下,欧洲进入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国家贫困、人们愚昧,战争、饥饿和瘟疫肆虐,科学和文明几乎陷入停顿和荒废状态。然而,公元7世纪初,穆斯林帝国则逐渐进入到繁荣和鼎盛时期,一直持续到12世纪。大量的希腊科技文献、典籍被翻译并保存下来,希腊文明在阿拉伯人手中得以延续。

  

  832年,哈里发在巴格达为学者们专门修建了“智慧宫”,作为官方翻译机构,大规模推动希腊科学及哲学典籍的翻译。845年, “智慧宫”的翻译员史提凡诺译完了迪奥斯科里季斯著作的第一个阿拉伯译本 。在此之后,迪奥斯科里季斯的著作被后人不断修订、精炼,终于在11世纪,压缩成译本228页的阿拉伯文手抄本。该抄本是世界现存最早的阿拉伯草药典籍,共有插图600多幅。

  

  

  15世纪,印刷术和航海技术的革新,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德国人约翰内斯·谷登堡(1400-1468年),在欧洲发明活字印刷术并于1450-1455年印刷了第一本书。印刷术推动了出版业的迅速发展,1469-1483年,普林尼、迪奥斯科里季斯和狄奥弗拉斯图著作的手抄本被相继印刷出版。到了16世纪,本草书籍的编著和出版在欧洲开始兴盛,植物插图在其中扮演着显耀的角色······

  

  Otto Brunfels奥托·布伦费尔斯(德国植物学之父之一 ,1488-1534年)于1530-1536年编撰完成三卷本的《活植物图谱》(Herbarium vivae eicones),包含260幅根据活植物现场绘制的精美植物插图。 插图师Hans Weiditz汉斯·魏迪兹(1495-1537年),是著名版画大师Albrecht Durer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471-1528年)的嫡传弟子,这部著作的插图遂成为经典,这部本草典籍也标志着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开始。

  

  约1503年,丢勒绘制了他的代表作——水彩画《青草地》,堪称自然世界最真实的景象表现,画中精品!

  

  

  

  Leonard Fuchs莱昂哈特·富克斯(德国植物学之父之一,1501-1566年) 他于1542年撰写《植物志》(De Historia Stirpium Commentarii Insignes),是西方本草著作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该书共包含487幅精美的植物插图,由Albertus Meyer阿尔布雷希特·迈尔绘制,可媲美汉斯·魏迪兹的插图作品。

  正如《植物志》的开篇献词所言: “为了绘制出鲜活的植物形象,他们每个人都要小心翼翼、一笔一划地勾勒出每一道线条。我们必须格外小心,每道工序都要完美无瑕,绝对不能犯一丁点儿错。为了展示每种植物的形象,表现出根、茎、叶、花、种子及果实的特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苦苦思索,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来过,生怕漏掉植物某种自然特征;又要小心翼翼地拿捏插图艺术表现及真实性之间的平衡关系,担心为追求实际效果而艺术表现不足,内容干瘪;唯恐因过于渲染艺术氛围,而让图像变得模糊不清。我不得不抑制三位艺术大师的创作热情,以免产生插图与现实不符的事情·····”他本打算在出版了《植物志》之后,继续出版一本《植物大百科》,共展示1529幅插图,描述1540种植物,但终因投资太大而未能出版。

  

  

  

  

  

  Pietro Andrea Mattioli皮尔·安德烈亚·马蒂奥利(意大利植物学家,1501-1577年) 他于1544年出版了大型草药书《迪奥斯科里季斯著作释义》,其插图由乔治·利贝拉莱创作。 该书的各种版本加起来已经印了32000册,而在当时的一本书的销量能达到500册就已经是惊人的成就了。

  

  

  

  Luca Ghini卢卡·吉尼(意大利植物学家,1490-1556年),在当时被认为是欧洲最好的植物学教授,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学生,但一生却从未出过一本著作。他是第一个将植物压制干燥并装订在纸上作为永久记录的人,这种做法随之流传到整个欧洲。 他于1544年着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植物园——比萨植物园。

  

  

  Andrea Cesalpino安德烈亚·切萨皮诺(意大利植物学家,1519-1603年),卢卡·吉尼的学生并继任比萨植物园的负责人。 他的16卷本著作《论植物》(De Plantislibri)于1583年出版,描述了1520种植物,并把它们分为草本和木本两大类,其次利用子房上下位、子房室的数目、植物汁液和珠芽的有无等区别植物,认识到壳斗类、豆类、伞形类、菊类和紫草类等自然群,但书内没有插图。

  

  他认为在植物分类研究中结实器官的性状较其它习性更为重要,这一见解超越了同时期的其他学者,对后来植物分类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也因此被林奈尊称为“第一位植物分类学家”。1563年,切萨皮诺整理了一部装裱精美、包含768种植物的标本集,是目前公认最早的压干植物标本,至今仍然保存在佛罗伦萨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

  

  Conrad Gesner 康拉德·格斯纳(瑞士博物学家,1516-1565年)在1551-1558年间,他出版了四卷的《动物史》,配有1200幅精确的雕版插图,在其去世后的1587年,论述蛇类的第五卷也得以出版,这五卷本的巨著对当时已知的几乎所有动物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被认为是动物学研究的起源之作。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共收集了1500幅的植物插图,有些还是他自己画的,准备出版百科全书《植物史》,可惜直到他去世之后将近二百年的1750年才得以出版。

  

  

  

  16至17世纪之间,欧洲涌现出一批非常重要的植物学家。其中,纪尧姆·龙德莱(1507-1566年,法国)是一位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教师,和意大利的卢卡·吉尼一样,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学生,但自己却从未出过植物学方面的著作。著名的“荷兰三剑客”:伦贝特·多东斯(1517-1585年,法国)、克鲁西乌斯(1526-1609年,法国)和洛比留斯(1538-1616年,比利时),他们一起出版了大量的本草著作,使植物学知识在比利时、荷兰和法国广为传播,其中大部分书稿由当时著名的出版商克里斯托弗·普朗坦出版。1591年,普朗坦出版了由2173幅插图组成的《植物目录》,标志由植物插图出版的巅峰。

  威廉·特纳(1508-1568年,英国)是首位以母语描述本土植物的英国人,被后世誉为“英国植物学之父”。著作有《草药名录》(1548年)和《新草本志》(1551-1564年)。另外一位来自英国的植物学家约翰·帕金森(1567-1650年,英国)著有《群芳谱》(1640年),共介绍植物3800种。这本著作同时也标志着传统本草时代的结束。瑞士兄弟让·鲍兴(1541-1613年,瑞士)和加斯帕德·鲍兴(1560-1624年,瑞士)也做出了杰出贡献。哥哥编著的《植物通史》(1613年完成,但1650-1651年才出版),描述了近五千种植物,并有超过3500幅插图。弟弟的《有关植物之同物异名的详尽专著》(1623年)则描述了约六千余种植物。

  英国博物学家约翰·雷(1627-1705年)发表了大量植物学、动物学及自然神学方面的著作,最著名的两部《新植物之研究法》(Methodus plantarum nova)(1682)和三卷本的《植物史》(Historia Plantarum) (1686-1704年)。前一部书列出了18000种植物,而后一部书中,他创造了一套严密的植物分类体系,在现代植物分类学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正如其著作《剑桥附近地区自然植物名录》(1660年)序言中所言:“我曾经体弱多病,因此下定决心要从体力上和意志上磨炼自己。除强迫自己更努力地学习外,课余时间我通过骑马或徒步行走锻炼身体。一有闲暇我就会去旅行,观察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植物,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看到的植物是不变的,之所以会有错误的理解主要是因我们观察的不够仔细,思考的不够透彻。起初我只是被草原旖旎的春色所吸引,后来便痴迷于植物的细节,醉心于它们那令人叫绝的外形,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以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奇妙构造。每当发现前所未见的植物,我都会欣喜若狂。它们让你的眼睛享受了视觉的盛宴,同时,你的思维、情绪都会不由自主地随之兴奋、雀跃。每每见到这些植物,我都会被它们的激情所感染,头脑中的灵感立时源源不断。” 他提出了六项分类基本原则,同时也定义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分类学。他还是第一个使用“植物学”(botany)一词的人。

  

  “分类学之父”Carl von Linné卡尔·林奈(1707-1778年)是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在《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1735年)首次阐述了他的分类系统,并对所有已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进行了分类。在《植物属志》(Genera Plantarum)(1737年)中,他对所知的所有植物属进行了列举和描述。1753年,他出版了最为著名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为7300种左右的植物采用双命名法进行名,从此确立了植物双命名法的权威地位,也由此成为如今《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命名起点。 林奈建立了现代的植物命名体系和分类体系,成为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在西方,德国植物学家G. A. Pritzel (普里茨) 在1855年出版《植物图索引》(Iconum Botanicarum Index Locupletissimus),把在西方18世纪和19世纪出版的有花植物和蕨类植物约86000种植物图编成索引。 英国植物学家O. Stapf (斯特普夫)于1929-1931年出版了6本《伦敦索引》(Index Londinensis),接续了普里茨的工作,把之后的植物图编成索引。

  

  《柯蒂斯植物学杂志》 (Curtis's Botanical Magazine),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杂志。 由邱园的植物学家和昆虫学家William Curtis(威廉•柯蒂斯)于1787年创办,至今仍在出版发行。 杂志原名The Botanical Magazine或 Flower-Garden Displayed,后来逐渐以《柯蒂斯植物学杂志》广为人知。 该杂志被认为是早期植物插图领域最为重要的杂志。它从第一卷起就刊载植物彩色图,当初还没有彩色印制,彩色都需要人工绘制。

  

  该杂志出版至今,有众多著名的植物插画家为其供稿,包括:Sydenham Edwards (西德纳姆·爱德华兹),James Sowerby (詹姆斯·索尔比), Walter Hood Fitch (沃尔特·胡德·菲奇), Matilda Smith (玛蒂尔达·史密斯),Lillian Snelling (莉莲·斯内林), 等等。 目前供职此杂志的主要艺术家是Christabel King,以及其他几位当代的英美植物艺术家也为杂志绘图。现在这个杂志由丘园主管,依然保持了对园艺,生态及植物插图的钟爱。

  

  

  

  

  而中国在中药学专著领域亦硕果累累。《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作者不详,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书内记载的药物凡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品。原书早已佚失。

  

  南朝·梁 陶弘景所撰《本草经集注》(约公元480-498年),共收录药物七百三十种,是隋唐以前我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药物学专著。 原书已佚失,现仅存有敦煌石室所藏的残本。但原书中的主要内容,还可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之中见到。

  

  我国首部具插图的本草著作——《唐本草》(又称《新修本草》) 公元659年,苏敬等撰写完成《唐本草》,开始为本草配图, “图以载其形色,经以释其同异” 。全书共54卷,分为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收录药物八百四十四种,可惜药图(25卷,具传为彩绘图,根据实物绘制)和图经(7卷,是对药图的说明)两部分早已亡佚。这部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

  

  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插图的本草著作——《本草图经》(一名《图经本草》) 至11世纪,宋代苏颂等编撰的《本草图经》共二十卷,目录一卷,成书于1061年。全书载药780种,在635种药名下绘图933幅,是世界上第一部雕版本草图谱,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有插图的本草著作。原书已佚,佚文及图见于《证类本草》。 本书是搜集全国各郡县的草药图,参考各家学说整理而成。《本草纲目》评价此书“考证详明,颇有发挥。但图与说异,两不相应,或有图无说,或有物失图,或说是图非,……”。

  

  1082年,唐慎微编成了本草史上划时代的巨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共32卷,60万字,载药1558种,配有木刻图。此书集宋以前本草成果之大成,从此流行了500多年,一直是药物学的范本。直到明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时,仍以它为范本,并对其评价极高。

  

  首部具彩绘图的本草著作 ——《履巉岩本草》 该书是南宋时期的一部地方性本草书,主要记载的是临安慈云岭一带的药用植物。由王介绘撰于1220年。 共三卷,收药206种,每药一图,且多数药图彩绘精良。 现存明抄彩绘本(存图202幅),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原貌,但其基本状况当仍如此。赵燏黄(1883-1960,本草学家、我国生药学先驱)说:“本图朱砂矿绿,历久如真;铁画银钩,古朴有力。宋以后之本草墨迹,以余所见,惟有明画家赵文淑所绘者可以并驾”。

  

  

  《本草品汇精要》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定稿,是明代唯一的官修本草。该书完稿后,因孝宗驾崩,存于内府,此后近四个多世纪一直未能刊行。 该书主要汇集《证类本草》、《饮膳正要》、《绍兴本草》等内容,择其精粹,分项述要,故名“精要”。全书42卷,收药1815种,分10部(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共有彩绘药图1367幅。

  它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彩色本草图谱,书中药图多参照《证类本草》所引《本草图经》绘制着色,而新增药图是其亮点。该书目前已发现署名《本草品汇精要》的明、清传抄本十余种,分别珍藏于国内外图书馆或私人手中。另有从《本草品汇精要》中选取部分药图,再增绘新图而另成一书的,如明抄彩绘《食物本草》、《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救荒本草》由明代朱橚(1360-1425)编写,于1406年成书。朱橚是明太祖第五子,封周王,死后谥号为定,所以《明史·艺文志》对这部书题“周定王撰”《救荒本草》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414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 朱橚撰《救荒本草》的态度十分严肃认真。他把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先在园里进行种植,仔细观察,取得可靠资料。因此,这部书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

  

  

  明·李时珍(1518-1593年,湖北蕲春人)编著的《本草纲目》于1596年(即他去世后三年)在南京全部出版(史称金陵版,极为珍贵),是我国最负盛名的本草巨著。 该书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受益于《本草纲目》,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全书五十二卷,收藏药物1892种,有图千余幅,其中植物1195种,图800余幅。

  

  

  

  

  清·吴其濬(1789-1847年,河南固始人),进士出身,一直做官,先后出任湖北、江西、甘肃、浙江、湖南、云南、贵州、广东、福建、山西等省的学政、巡抚等职,时人称其“宦迹半天下”。但对于植物学研究有浓厚兴趣,每到一地他都随时留心观察、记录各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状况,大量采集植物标本,并向乡人请教。他大量博览有关植物的文献,广泛搜集摘录,汇集专谱。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22卷,录植物838种,书中摘录了历代本草、农书、方志、诗词杂著等书籍中有关植物的资料,“以稽诸古”。《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由陆应榖刊行,38卷,收载植物1714种,插图1865幅,主要是考核植物的名实、兼及实用,“以证诸今”。

  《植物名实图考》最大的特点,在于图绘精美,一方面便于核对名实,以鉴定种类;另一方面形象地保存了宝贵的原始资料,便于后人检索。本草书中,图文并重,几成定例。而《植物名实图考》不仅图多,而且精(细微、清晰、准确)。多数图(近1500幅)是据实物写生,可以按图考证鉴定到科、目,甚至到种(如卷丹、霍香等)。编排上,图文相间,图文并茂。随图说明,便于检阅。

  

  

  

  1858年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和我国著名学者李善兰合作编译的《植物学》,是我国第一本介绍西方近代植物学的著作。全书8卷,有插图200多幅,插图内容含有植物的植株、局部放大和解剖图。在此之后,近代植物学开始在我国萌芽,以后相继出版的一些科普性的报刊杂志和近代植物学著作,其中的图虽多取自其他书籍,但亦逐渐有了自己绘制的图画。

  其中,1902年至1904年3月出版的为儿童传布知识的《启蒙画报》,其中不少动植物木版插图系由刘炳堂绘制。1905年刘用烺(疑即刘炳堂)自办的每月出三期的《北京画报》中,不少插图亦由他自己所绘。1917年,杜亚泉主编的《植物大辞典》一书,附有1000余幅植物插图,书上插图虽多取自他书,但亦有不少插图为作者所绘。这部书对于普及近代植物学知识、推动我国近代植物学发展意义深远。

  1925年,冯澄如(1896-1968年)以全新的面貌,首先为金陵大学的陈焕镛教授编著的《树木图说》绘制了全套图画。以后,冯澄如又用了10余年时间,为胡先骕、陈焕镛编纂的《中国植物图谱》1-5卷,画了250幅图版;为秦仁昌、陈焕镛编纂的《中国蕨类植物图谱》1-4卷,画了200幅图版。

  另有,蒋杏墙为刘慎谔主编的《中国北部植物图志》1-5卷(1931-1936年),绘图145幅;冯展如为钱崇澍主编的《中国森林植物志》(1937年),绘图50幅;陈如柏等为陈嵘编纂的《中国树木分类学》摹绘图1086幅;徐澜生为贾祖璋、贾祖珊编纂的《中国植物图鉴》摹绘了部分新的插图;方文培主编的《峨眉植物图志》1-2卷(1942-1946年),有图100幅。

  冯澄如除绘制了大量图谱外,自1929年起,就开始知道培养了第一批有冯展如、蒋杏生、蒋杏墙、冯钟元等生物绘图人员。到抗日战争时期,它从北京回到故乡江苏宜兴,创办了“江南美专”,培养了冯晋庸、许春泉、史渭清、蒋祖德等20多位学生。这一批学生,不少成为新中国生物绘图的骨干力量。解放后,他对于自己多年的科学画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编写了《生物绘图法》(1959年),成为我国第一本生物绘图专著。冯澄如毕生从事科学绘画事业,是我国植物科学画的奠基人。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极其艰苦,但是当时仅有的几位植物科学画工作者,还是绘制了不少植物图,可惜当时印刷和纸张都很困难,多数书籍未能出版。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只有四川和云南分布出版了《峨眉植物图志》(有图50幅)和《滇南本草》(棉纸石印,有图26幅,匡可仁绘)。冯澄如在静生生物调查所,蒋杏墙、刘春荣等在西北植物调查所虽绘制了一些图,但亦无法出版。直至解放战争后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从事植物科学画的只剩下冯钟元、冯晋庸、刘春荣等为数极少的几个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50年代初期起,一些植物研究机构已重视培训科学画专业人才。1958年至1967年,全国大搞中草药运动,国家迫切需要普及植物科学知识,以开发利用我国的植物资源,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全国一些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都培训了专业的科学画人员。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于1958年启动,之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和地方植物志也开始编写,植物科画队伍逐渐扩大。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全书共7册,附图9109幅。《中国植物志》于2004年10月全部出齐,其间共有164名绘图人员参与植物的配图工作,共完成图版9000余幅,为《中国植物志》的完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致敬每一位兢兢业业、甘于寂寞的贡献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