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相关生存质量量表的系统性回顾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口腔健康评价表中cpi指数记录应 口腔癌相关生存质量量表的系统性回顾研究

口腔癌相关生存质量量表的系统性回顾研究

2024-06-17 15: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3. 口腔癌相关生存质量量表简介

2.3.1. 特异性量表

1)UW-QOL量表1993年由华盛顿大学的Hassan等[5]研制而成,是针对于头颈肿瘤的特异性量表,由9个方面构成。2009年Rogers等[6]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出UW-QOL第四版,使之成为一种针对头颈癌患者在治疗后可能出现的机能障碍的快速筛查工具。同年,严颖彬等[7]将UW-QOL第四版翻译汉化并适当修改成中文版,以SF-36及FACT-H&N为效标,证实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第四版UW-QOL由12个疾病相关条目和3个综合问题,12个条目包括疼痛、外貌、娱乐、活力、吞咽等,每项得分范围0~100分,分值越低,提示功能感受越差,并且受测者还可以选择出对自身功能感受影响最大的3个条目,另外3个综合问题每项根据自身感受程度给予分值(极好~极差)。此外,受试者还可以补充条目。目前UW-QOL是头颈肿瘤生存质量评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量表,但是国内并无通用的中文译本,并且需要强调的是,现在使用UW-QOL更多地倾向于一个纵向的研究,横向上各种量表之间比较研究较少。

2)EORTC QLQ-C30/H&N35由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开发的癌症患者QOL测定量表体系中的核心量表(QLQ-C30)和头颈癌特异性条目(H&N35)构成,核心量表用于测定所有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共性部分。该组织于1986年开始研制面向癌症患者的核心量表(共性量表),在此基础上增加不同的特异性条目(模块)即构成不同病种的特异量表,其特异性条目最早是由Bjordal等[8]根据乳腺癌和肺癌特异模块的评定准则发展起来的,当时有37条特异性条目,1993年简化为35条特异性条目,1995年最终确定了目前通用的量表版本[9]。35个条目涵盖7个方面,包括疼痛、吞咽、感觉、言语、社会进食、社会交往及性行为,除此之外还包括11个单一条目用以评价相关症状。万崇华等[10]于2005年完成了对EORTC QLQ-C30及H&N35的翻译及测评。古模发等[11]证实EORTC QLQ-C30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可操作性强,可用于中国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

3)QLICP-HN于2007年由罗家洪等[12]研制开发而来,这个评价工具包含2部分,一部分为适用于各种类型癌症患者的共性模块(QLICP-GM),另一部分为针对头颈癌症的特异模块。目前已开发出针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胃癌、膀胱癌等14种特异性模块[13]。QLICP-HN共性模块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与副作用4个领域9个小方面32个条目,其特异模块包括五官功能、五官异常、五官出血、体表改变4个小方面14个条目。研究[14]表明,QLICP-HN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与此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中国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头颈癌临床实践中的现状,可以作为我国头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测评工具。

4)FACT-H&N由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设计,用于评估肿瘤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15]。FACT-H&N包括恶性肿瘤共性模块(FACT-G)和针对头颈部肿瘤的特异模块两部分,其中FACT-G分为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等4个领域,共27个条目;头颈部附加条目共12个条目[16]。罗家洪等[17]于2007年将FACT-H&N汉化翻译成中文版,并对其进行测评,研究提示FACT-H&N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该量表在患者入院治疗4周后就基本反映出生存质量的变化,该量表可以作为我国头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定。严颖彬等[18]应用FACT-H&N中文版量表对97例口腔鳞癌患者进行了测评,结果肯定了FACT-H&N中文版在应用于中国口腔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测量时信度、效度及反应度良好,既能便于不同研究内容之间的比较,亦能充分反映口腔癌患者的特异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5)PSS-HN由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的List等[19]设计的一种他评式量表,该量表由言语被他人理解能力、社交场合下进食、日常饮食等3个子量表组成,总分300分。该量表重点评价头颈肿瘤患者的行为状态,未涉及其心理、情感及社会功能状态,目前国内中文版本属直译过来,尚无关于该量表信度、效度的文献报道,而且,因该量表的测评范围较局限,往往都是结合其他量表联合应用于口腔癌患者。

6)OHAT最初从简明口腔健康筛查表(The Kayser-Jones Brief Oral Health Status Examination,BOHSE)改编而来,起初被家庭护理人员应用于各种疾患的患者,包括具有认知障碍的病患[20]。OHAT包含8个方面,分别是唇、舌、牙龈组织、唾液、天然牙、义齿、口腔卫生及牙痛,给予3个分值(0=健康;1=目前存在一些改变;2=不健康状况),分数越低提示口腔健康状况越好。OHAT作为一种筛查工具,被直译为中文版后,广泛应用于术前术后护理、口腔癌患者术后口腔健康状况评价等方面,直接应用于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的文献少见。

7)HNCI是专门应用于头颈癌患者的自评式特异性量表,最初由Funk等[21]从54条目头颈癌症目录(54-item HNCI)中筛选简化而来,包含4个方面,分别是语言、饮食、美学及社会不适应,合计有30条问题条目,该量表兼顾了对受评者的个体功能及对个体功能自我主观感受的评价,每个条目从1~5进行评分,最后分数转换为0~100标准分,0~30范围提示功能差,31~69提示功能中等,70~100提示功能较好[22]。Yamashita等[23]将英文版HNCI翻译为日文版,并对其日文版进行了效度、信度等方面的验证。目前国内并无HNCI的中文版,亦无相关应用于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的文献报道。

8)LORQ最初由Pace-Balzan等[24]于2004年研制而来,该量表特异性用于评价头颈肿瘤治疗后口腔区域修复或恢复后的生存质量,经一系列修改,现应用最多的是第三版本(LORQv3)[25]。LORQv3包含40个条目问题,主要分为2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7个条目问题,用以评价口腔功能、颌面部外观及社会影响;第二部分包括23个条目问题,用以评价患者对赝复体及义齿的满意度,每个条目问题有4个选项,分别为1=永远不,2=有时,3=经常,4=总是,最后,测评者还可针对量表未提及的问题进行自我评论[26]。目前,LORQ已被翻译为荷兰语、土耳其语等[27]–[28],但国内尚无中文版及相应应用。

9)U of M-HNQOL是由密歇根大学Terrell等[29]研制的一种专门评价头颈癌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的特异性量表,该量表分为4个领域,分别为饮食、交流、情感和疼痛,一共包含20个问题条目,每个条目设有5个选项(一点也不,轻微,适当,非常,极其),每个条目得分累积,最后换算为0~100标准分,0表示最好,100表示最差。该量表在国内外均应用较少,其信度、效度及评价效果依然需要大量临床的检验。

10)VHNSS是由Barroso等[30]于2004年研制而成,其应用目的是评价头颈癌患者目前对于相应症状负担的感受,该量表共有27个条目问题,总分是根据每个测评者的所有条目分数的平均数计算出来的,前3个条目问题的选项设置为“是”或“非”,剩下的问题条目则是设置为从0(没问题)到10(严重的问题)的11个选项,目前VHNSS已开发出第二版本(VHNSS 2.0)[31],国内针对口腔癌患者尚无该量表的翻译及应用情况。

2.3.2. 普适性量表

1)OHIP最初于1994年由Slade等[32]研制开发而来。1997年,Slade[33]通过对1 217例60岁以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QHIP-49简化成QHIP-14版本,并证实QHIP-14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及精确度。OHIP分为49条目和14条目两个版本,QHIP-49包含49条问题,覆盖7个方面,分别是功能限制、生理疼痛、精神心理不适、生理障碍、心理障碍、社交功能缺陷及残障,每个条目问题被分为5个等级进行评分(0=无,1=很少,2=偶尔,3=经常,4=很经常),分值愈高提示口腔健康状况愈差;OHIP-14是OHIP-49的简化版本,在上述7个方面中每个方面包含2个问题,共14条问题。邓岳佳等[34]通过对394例45岁中老年人进行研究,提示OHIP-14量表更适用于评价中老人的口腔健康生存质量,并相应的辅助口腔临床医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合于该人群的口腔保健措施。

2)SF-36作为一种普适性生存质量测量工具,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患者,是目前国际上应用于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的最常用量表之一,由美国医学局研究组(Medical Outcomes Study,MOS)开发,该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形成不同条目不同语言背景的多种版本,1990–1992年,含有36个条目的健康调查问卷简化版SF-36的不同语种版本相继问世[35]。该量表涵盖8个方面,分别是生理功能、由于生理问题导致的角色限制、躯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活力状况、社会功能、由于情感问题导致的角色限制及心理卫生,共形成36个条目。2003年浙江大学社会医学院将SF-36英文版翻译汉化为中文版,提示在有些个别条目中由于中西文化差异,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36]。为了减轻应答者的负担,又相继开发出了SF-36的简化版本SF-12,然而,SF-12具有其不可避免的自身局限性,诸如缺乏应有的精准度及覆盖面显窄等,这些弊端严重限制它的应用[37]。何燕等[38]通过对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提示SF-12较SF-36存在信息量下降、心理领域区分效度略有下降,但其在大规模人群调查中综合优势比较明显。

3)WHO QOL-100和WHO QOL-BREF是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生存质量的概念研制的用于测定患者生存质量的国际性普适性量表,WHO QOL-100是在近15个(后又增加9个)不同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历经多年的努力与协商共同研制而成,它含有100个问题,由于该量表过于冗长,基于此,在WHO QOL-100基础上又研制其简化量表(WHO QOL-BREF),它包含26条问题条目。1999年方积乾等[39]已先后将WHO QOL-100及WHO QOL-BREF汉化翻译为中文版。2015年李佳玲等[40]在以项目反应理论为主、经典测量理论为辅的基础上,研制出WHO QOL-BREF的修订版本(WHO QOL-BREF-R)。目前国内应用WHO QOL-100来测评口腔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精确度、效度及信度方面无相关文献描述。

4)EQ-5D是1990年由欧洲生命质量小组开发研制的普适性量表,主要包括五维度三水平量表(EQ-5D-3L)和直观模拟标度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EQ-VAS)2部分。5个维度分别是:行动能力、自己照顾自己能力、日常活动、疼痛/不舒服以及焦虑/抑郁,每个维度又分为3个水平:没有任何困难、有些困难及有极度困难。EQ-VAS是一个长20 cm的垂直的视觉刻度尺,顶端为100分,表示“心目中最好的健康状况”;底端为0分,表示“心目中最差的健康状况”。EQ-5D-3L的结果需要通过效用值积分体系转化为指数得分,最终通过EQ-VAS得分和EQ-5D指数得分综合应用于评价受试者的健康状况,随后又开发出了EQ-5D-5L,即5个维度不变,在3个水平上增加为5个水平:没有任何困难、轻微困难、中度困难、严重困难、极其严重困难或不能。有研究[41]表明,EQ-5D-5L在评价性能、降低天花板效应、健康信息的区分能力方面等均优于前者,但由于效用值积分体系在国内还未建立,应用的较为广泛的仍为EQ-5D-3L,因此,关于效用值积分体系的问题,严重制约着EQ-5Q在国内的应用。目前国内未见将EQ-5D应用于口腔癌患者的文献报道,一方面可能是EQ-5D评价系统较为繁琐和复杂,另外适用于国内人群效用值积分体系尚未建立,国内目前常用的效用值积分体系是英国或日本的结果,另一方面EQ-5D作为一种普适性量表,在口腔癌疾病的相关问题上针对性不强。

2.3.3. 疾病相关症状特异性量表

1)SHI是由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医学中心的Rinkel等[42]于2008年研制而成的荷兰语版本,该量表包含30个简短的问题,具体分为2个子方面:语言功能和社会心理状态,此量表是第一种特异性针对口、咽癌类患者语音问题测量的量表,在对92例口腔癌及咽癌受试患者、11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的研究中,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010年英国马斯登皇家医院的Dwivedi等[43]将SHI翻译为英文版本,并对55例口腔癌、咽癌进行测试,证明SHI英文版本是一种适用于头颈癌患者的精确、具有高信度和效度的语音评价工具。2012年Degroote等[44]将SHI量表翻译为法语版本并广泛应用于临床。2015年Park等[45]又将SHI翻译为韩语版并证实其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及重测信度,适合在临床中广泛开展,以应用于评价患者日常生活中言语功能障碍的自体感受,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口腔癌患者术后的言语失常情况。2016年Li等[46]对SHI进行翻译和测评,开发出SHI中文版,但国内并未见其在口腔癌中应用报告文献。

2)EAT-10由Belafsky等[47]于2008年研制而来,共有10个问题,包括各种吞咽障碍症状、临床特点、心理状况和社交影响,每个问题分为5个等级,计为0~4分,总分值愈高,说明吞咽功能愈差。2013年经吞咽障碍方面的专家一致商定EAT-10中文版并建议与饮水试验合用,可提高吞咽障碍筛查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48]。有文献报道EAT-10在对接受治疗后1年以内的头颈癌患者进行吞咽障碍评价,与渗透-误吸量表(Penetration-Aspiration Scale,PAS)、改良钡剂吞咽缺陷量表(Modified Barium Swallow Impairment Profile,MBSIm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一致性。然而,在对接受治疗1年后的头颈癌患者,EAT-10是否适用仍需进一步研究[49]。目前,EAT-10已应用于评估术后口腔癌患者的吞咽功能[50]。

3)UCSF-OCPQ于2004年由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Connelly等[51]研制开发而来。该量表用来量化口腔癌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评价因疼痛而导致对相关功能带来的影响[52]。量表以VAS(0~100 mm)的形式表现出来,分为8个条目。在这个量表中,功能相关性及自发性疼痛、吃饭、饮水、吞咽情况也都能被相应评价[53]。目前国内并无明确统一的该量表中文版本,但在Yang等[54]应用于国内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中,对口腔癌相关疼痛作了初步研究,表明对口腔癌性疼痛的进一步研究及早期复发性口腔癌的诊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4)LSES是2011年由英国皇家马斯登医院的Dwivedi等[55]研制而来,并证实针对头颈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是特异性针对头颈癌患者的语音感知评价工具,包括关于语音评价的6个方面的不同参项,分别是可理解性(测量语音能够被理解的程度)、清晰度(测量语音清晰的程度)、鼻音(测量语音中鼻音成分过度还是缺乏)、速度(测量讲话的速度)、虚弱(测量讲话者表达能力的缺失或缺陷)、总体等级(测量整体言语异常程度的听觉知觉印象)。评分采用4个等级(0=正常或无缺陷,1=轻微缺陷,2=中等缺陷,3=严重缺陷)[56]。目前该量表在国内还尚无应用的相关文献报道。

5)SSQ于2000年由Wallace等[57]设计开发,是一个自我报告式特异性评价口咽吞咽困难的测量工具,由17个条目构成,总分1 700分。在16个条目问题(除了第12个条目问题,Q12)的下方都有一个水平式100 mm长的VAS,其最左端表示功能正常,而其最右端则表示极端的功能障碍[58]。针对每一个条目受试者可以在VAS上做一个“X”的标记,该位置能够表达自身最贴切的功能障碍的程度,根据该标记与最左端的起始位置的距离可以得出相应的分数,Q12的问题内容是“你平均吃一顿饭要多长时间?”,选项设置分值范围为0~5分,最后将该条目分值乘以20,将分值换算成0~100分[59]–[60]。在国外,该量表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61],但国内尚无该量表的中文版,未见在口腔癌患者中的应用。

6)OMWQ-HN由12个问题条目构成,用于头颈癌患者口腔黏膜炎的调查评价[62]。前2个条目用以评估全身健康状况,问题条目设7个选项(1:非常差~7:非常好),第3个条目用以评价口腔和咽喉疼痛情况,设5个选项(0:无疼痛~4:非常疼痛),接下来6个条目分别评价睡觉、吞咽、喝水、吃饭、讲话以及刷牙时口腔、咽喉疼痛情况,分别设5个选项(0:不受限制~4:无能力去做),最后3个条目用来评价口腔及咽喉疼痛的程度,设11个选项(0=不疼痛,10=疼痛难以忍受)[62]–[63]。目前国外应用于头颈癌患者放疗术后口腔黏膜炎的生存质量评价居多,尚无该量表中文版,国内亦无相关文献报道。

7)SWAL-QOL于2000年由Mchorney等[64]研制,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吞咽困难患者。该量表分为11个子量表,共有44个条目问题[65]。2011年香港理工大学的Lam等[66]将英文版SWAL-QOL译成中文,并证实其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但是否适用于大陆地区因口腔癌而致吞咽困难的患者,依然需要继续研究及大量应用测验。

8)MDAD是专门特异性评价头颈癌患者吞咽困难的相关生存质量的量表,它包含20个条目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评价总体功能,其余19个问题则是关于吞咽的情感、功能以及身体的方面,问题的选项设置为5个,分别是强烈同意(1分)、同意(2分)、无观点(3分)、不同意(4分)及强烈不同意(5分),相应的赋予对应的分值,最后逐条目分数累加起来得到20~100分的总分,分数愈高提示患者自我报告的吞咽功能愈好。2013年邹敏[67]将MDAD翻译出中文版,证实MDADI量表可以用于中国大陆临床评估头颈癌吞咽困难患者的生存质量。

9)DOSS是1999年由O'neil等[68]研制的简单的、易于应用的吞咽困难特异性量表,基于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的客观影像,针对饮食水平、独立水平、营养类型对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给予评价。该量表有7个维度,其分数值为1~7,7代表正常的吞咽,1代表严重的吞咽困难[69]。由于此量表需要以VFSS为参照,要求较高,在国内尚无相关文献报道,在口腔癌患者人群应用不多。

10)XeQOLS包含4个维度,分别是身体功能、个人/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疼痛/不适问题,共有15个条目问题,每个条目均设置5个选项,分数愈高提示口干症状愈重。该量表在国外文献中主要应用于对头颈癌患者经过放射治疗后口干状况的评价[70]。目前国内针对口腔癌患者还无该量表的翻译及应用情况。

11)OFS最初于1996年由Kornblith等[71]研制,是特异性自评量表,用以评价上颌骨切除后进行赝复体或自体组织修复后患者对自身饮食能力、言语及外观满意度,该量表共有15个条目问题,选项设置为5个等级,分值越高提示修复体恢复的功能效果越差[72]。该量表已被译成中文并应用于国内的上颌骨缺损后修复效果评价中[73]–[75],然而其信度、效度依然需要大范围的研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