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2024-06-02 03: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病因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是由于血红蛋白结构基因突变,使肽链中的氨基酸被替换或缺失,造成血红蛋白分子不稳定而变性沉淀(称为变性珠蛋白小体)的一种慢性溶血性疾病。本病属常染色体遗传病,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有本病家族遗传史的群体。

主要病因 血红素袋上氨基酸被替代

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不牢,易从血红蛋白中丢失,珠蛋白游离并产生变性沉淀。此类异常在不稳定血红蛋白中最多见,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取代的氨基酸是否为亲水性极性氨基酸,侧链能否长达分子表面。

脯氨酸置换

脯氨酸属亚氨基酸,它的正常位置在螺旋段上。如果脯氨酸恰好嵌入肽链的螺旋环处,便可造成该处的破裂而使血红蛋白解体。

稳定氨基酸替代

稳定螺旋的氨基酸有数种,若它们被替代则使螺旋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四聚体裂解为二聚体,珠蛋白产生变性沉淀。

氨基酸的丢失

肽链小的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缺失,使其螺旋结构破坏而血红蛋白稳定性下降。

诱发因素

进食生冷、刺激食物及饮生水等不洁饮食均会诱发血管内溶血,引发本病。

流行病学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发病率较低,未有确切统计。稳定血红蛋白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受累的个体常常为杂合子,缺陷是从其父母中遗传而来,然后传递给其近一半的子女。在人群中形成不稳定血红蛋白是由于产生新的突变引起的,该病未见有纯合子,可能因为该病发病率低以及纯合子个体不易成活导致。

好发人群

本病属常染色体遗传病,故好发人群是有本病遗传家族史的群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