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期】反刍动物的代谢过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反刍动物指的是什么生物 【第13期】反刍动物的代谢过程

【第13期】反刍动物的代谢过程

2023-09-03 14: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瘤胃内的微生物还能分解饲料中的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如尿素、铵盐、酰胺等,产生氨和CO2。一部分氨作为氮源,可被微生物利用,用来合成菌体蛋白,储存在微生物体内;一部分可被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经门静脉运输到肝,经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一部分尿素分泌到唾液中,进入瘤胃后被细菌分泌的脲酶分解为CO2和氨。氨被瘤胃壁吸收后,可重新合成尿素,这一过程称尿素再循环。

糖类的分解产物和挥发性脂肪酸可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碳源,并可提供能量。因此饲料中必须有足够的糖类物质,如给牛投喂几乎不含蛋白质的饲料时,其代谢产生的尿素并没有从尿中排除,而是在瘤胃用于蛋白质的合成。微生物随食糜进入皱胃后,微生物蛋白可被宿主利用。

(3) 维生素的合成:

瘤胃中的微生物能够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因此,成年反刍动物的饲料中即使缺少这类维生素,也不会发生上述维生素的缺乏症。如果饲料中缺乏钴,瘤胃的微生物就不能合成足够的维生素B12,也可能发生维生素B12的缺乏症。幼龄反刍动物因其瘤胃发育不完善,微生物区系尚未完全建立,有可能患维生素缺乏症。

(4) 脂肪的分解与合成:

瘤胃中的微生物能够水解饲料中的脂肪,生成甘油和脂肪酸,其中甘油发酵生成丙酸,少量被转化为琥珀酸和乳酸;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可转化为饱和脂肪酸。因此,反刍动物的体脂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单胃动物高。

细菌能够合成少量奇数碳的脂肪酸、支链脂肪酸以及脂肪酸的各种反式异构体。饲料中脂肪水平能够影响脂肪酸的合成。瘤胃微生物内的脂肪酸主要以膜磷脂或游离脂肪酸的形式存在。

(5) 气体的生成:

瘤胃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能产生大量气体。牛一昼夜可产生600-1300L 气体,主要是CO2和CH4,还有少量的N2、O2和H2S。气体的组成随饲料种类和饲喂时间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犊牛出生后的几个月,瘤胃中的气体以CH4为主,随着日粮中纤维素的含量增加,CO2的含量逐渐增加,6月龄达到成年牛的水平。正常情况下瘤胃中CO2含量比CH4多,但饥饿和气胀时,CH4的含量明显超过CO2。

CO2主要由糖发酵和氨基酸脱羧产生,小部分由唾液内的HCO3-转化产生。CH4是瘤胃内发酵的主要终产物之一,由CO2还原或有甲酸分解产生。

瘤胃中约1/4的气体通过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经肺排除;小部分被微生物利用和随食物残渣经肠胃排除;大部分靠嗳气排除。

2018年7月第5周豆粕日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