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子走近非遗:探访非遗博物馆,感受民俗文化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参观历史文化馆的感受 陕西学子走近非遗:探访非遗博物馆,感受民俗文化美

陕西学子走近非遗:探访非遗博物馆,感受民俗文化美

2024-06-16 17: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西安仲夏骄阳照,非遗体验扬自信。7月21日,长安大学赴陕西西安、铜川“秦绣风韵·传承千年”暑期社会实践队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与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参观学习,旨在深入了解陕西省优秀非遗文化,感受陕西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厚重悠远,探索非遗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传承和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让其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坚定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为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聆听民间故事,感受民俗魅力

走进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透过件件作品、张张图片以及多媒体展台,实践队员们看到了陕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形态各异的石刻、精美华贵的耀州窑瓷器、色彩鲜艳的洛川刺绣等多种民俗作品保持了纯粹、质的原生态风貌,展示了陕西省非遗文化的绚丽多彩。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民间刺绣作品。周恩元 摄

在剪纸大师库淑兰的大幅彩贴剪纸前,工作人员给队员们讲解了“剪花娘子赐福”的感人故事,构图大胆、人物形象饱满、色彩鲜丽的精美剪纸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太太,将自己一生的艰难困苦,寄托于美好的剪纸世界中,将一幅又一幅五彩缤纷的彩贴剪纸呈现在我们面前,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创造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一个个非遗文化背后的故事让实践队员红了眼眶,深深感叹。

陈列馆中风格典雅的西安鼓乐、神情各异的五彩面人以及惟妙惟肖的木雕版画,让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民间智慧与非遗文化的魅力。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表示,在感受完纯粹、质朴的原生态非遗风貌后,对陕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更强烈的责任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

参观民间作品,体验非遗风韵

走进西安市非遗博物馆,一件件风格独特的民俗作品呈现在实践队员眼前,令人印象深刻。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队员们了解到馆中陈列了20000多件民间艺人或传承者的民俗文化作品。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陕西刺绣作品展。周恩元 摄

展开全文

走进第一陈列厅,大型泥塑作品《关中记忆》让队员们叹为观止。透过各个泥塑,实践队员看到了上个世纪中期关中人民农耕生活的勤劳景象。实践队员感慨到:“这众多泥塑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老一辈人看电影、赶集、观看秦腔表演的日常生活画面,静静讲述着关中故事。这样优秀的非遗文化值得我们传承下去。”

第二陈列厅内,面塑组群《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深深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穿着各民族服饰的112位男女同胞,载歌载舞,动作传神。从他们各不相同的舞蹈、服饰、乐器中,实践队员们看到了各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感受到了各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此外,动态风筝《中华巨龙》,神采飞扬,也让队员们眼前一亮,竹编艺术、各式皮影,甚至工艺原材料,都生动展现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陈列厅中,通过块块资料展板,实践队员们看到了传承人“走基层、进万家”,讲述非遗知识的精彩场景,看到了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走出去”的活态展演,看到了非遗传统技艺大赛、民间美术精品展等精彩画面,更看到了非遗文化的光明前景,更加坚定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西安市非遗博物馆,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展柜实物与现场讲解的完美结合,将原本静态的平面展示,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非遗画卷,生动展现了陕西非遗文化的丰厚底蕴!

图为实践队员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前合影。 周恩元 摄

通过此次参观,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陕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与劳动人民的智慧孕育了众多的文化遗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文明的成果,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不断探讨非遗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传承和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不断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