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县人大代表建议教育工作总结汇报 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24-06-03 12: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天长代表团】

曹付忠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务实朴实、全面客观,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发展压力和疫情挑战,全市各方面发展仍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报告通过翔实的数据向全市人民作了汇报,听了倍感振奋。对两项工作的感受尤其深刻,一是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开展“三看三比”活动,有效推动了各县(市、区)抓项目促发展;二是全力推进信访突出矛盾问题化解,以钉钉子的精神每月一调度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成效显著。报告提出了2023年的发展目标,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的责任担当,完全赞同这个报告。报告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了安排部署,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将认真落实报告精神,加快推进中职、高职贯通试点工作,推动全市职业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包括天长在内各县(市、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贺家平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对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了全面总结,对未来发展目标作了安排部署,鼓舞人心、备感振奋,完全拥护和赞同这个报告。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的征途上,天长责无旁贷,必须要打头阵、做先锋、当好排头兵。要抓发展、抓稳定,两手硬、两促进;要抓创新、抓改革,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要抓民生、抓生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建设水碧天蓝的自然生态,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共进的政治生态。

马素莉代表建议,一是强化校企合作,搭建企业技术用工培训平台,实现企业点单、高校接单,进一步补齐技术人才缺失的短板;二是要加大医防融合工作力度,调动临床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提升疾病预防、监测和预警工作整体合力,实现公共卫生和临床救治有机融合。

张兆红代表建议,要加大优秀教师培养力度,从根本和源头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教书育人。

陶晓晴代表建议,一是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二是要加大烟花爆竹的禁放力度,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是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陈宏平代表建议,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业企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二是要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造就一批懂农业、懂经营、有技术的农民,推动土地流转,加快区域化发展,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明光代表团】

杨甫祥代表说,一是对报告非常赞同,今年是不平凡、不寻常的一年,困难比预想的多,但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二是明年工作需要再接再厉、多作贡献。关于对明光的几点感受:一是精神状态好,有干成事的底气,敢于拿奖夺牌扛旗;二是项目招引好,到位资金近120亿元,华润项目落地实现百亿项目突破,九洲光伏、天铂电力等一批大项目落地;三是发展实绩好,有紧张感和紧迫感,明光在省市各项考核中的位次都在提升;四是工作统筹好,做到了不给上级和自己添麻烦。只要明光始终坚持“超均速、进前列、上台阶”不动摇,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生态立市”战略,明天必将会越来越好。

龚健勇代表说,明光书写了高质量的发展报告,从2022年发展看,一是经济稳中有进,实现了百亿项目零的突破;二是创新活力增强,智慧中药房等明光经验被国家省市推广;三是亮点经验频出,省委书记郑栅洁来明调研时,对农村宅改、农膜废弃物回收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多项工作表示肯定。几点建议:一是头脑要更加清醒,客观分析明光优势;二是目标要更加务实,正视差距和不足,聚力打造特色产业;三是发展要更加持续,全力建设生态明光;四是民生要更加托底,办好人民关心项目,提高群众满意度;五是作风要更高提升,以好的作风推动明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徐培昌代表说,对明光的几点建议:一是关于招商引资方面,要持之以恒抓招商、抓营商不动摇,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明光有很大的空间,大小项目都在规划建设中,要抓住大交通建设;二是关于乡村振兴方面,明光农副产品非常有特色,要变成产业优势,村村通道路要及时提标升级,促进微循环;三是关于城镇建设方面,有些老旧小区还没改造完成,基础设施还需要改善,环境保护、污水治理也是需要提升的领域;四是关于民生保障方面,进一步加大托幼机构、医疗服务、养老设施等方面的保障,有规划、有计划的投入和建设。

贾宝兵代表说,明光经开区将对标对表,抓好贯彻落实,全力谋项目、全员招项目、全力以赴帮项目,做好精准服务,做好“二次招商”。几点建议:一是将明光纳入大交通格局,宁滁、蚌亳等城际铁路线路上给予考虑,泊岗淮河大桥、津里港等重大项目纳入滁州项目盘子;二是围绕绿色涂料产业在明光设立滁州学院合作办学班,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围绕凹凸棒基新材料产业,擦亮国家火炬基地牌子,给予更多项目、人才、资金等支持;三是在电镀产业园审批建设落地方面给予支持。

陈道志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振奋人心,鼓舞干劲。报告中提到发展商协会的作用,滁州举办一系列活动很好地促进企业发展进步;将把会议精神带回企业,以明光酒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滁州新明光作出更大贡献。

王 凯、夏婷婷代表建议,一是企业联合政府、高校为工人提供更多智能化管理、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学习机会;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招大引强,培植新增税源;三是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项目信息联动共享机制,搭建小微企业服务平台。

【来安代表团】

杨军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用“八个聚焦”全面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用“八个新”谋划未来5年奋斗目标,从八个方面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新思想贯穿始终,新成绩亮眼夺目,新部署务实有力,新要求催人奋进,让大家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来安将全面对标省内宁国、省外新昌和浦口,牢牢把握“稳增长”工作主线,育“大企业”、壮“大规模”、促“大转型”,奋力争当滁州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更加突出“功能区”一号工程,全面提速顶山-汊河新型功能区建设,奋力争当滁州一体发展的排头兵;充分激发“当先锋”内生动力,深化重点改革,探索更多“来安经验”,奋力争当滁州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牢固树立“暖民心”鲜明导向,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奋力争当滁州为民服务的排头兵;始终锚定“开门红”冲刺目标,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站稳全市前列,奋力争当滁州奋勇争先的排头兵,落实好市委“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要求,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贡献更多更大“来安力量”。

徐冬菊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全面、实事求是、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鼓舞人心、提振信心。建议在滁州光伏产业发展上,优化政策支持方式和人才引培留机制,加大绿电引入力度,完善投融资机制,延长做优产业链条,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做到“资源换产业”,尽快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司东玫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既肯定了滁州市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进步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也分析了现阶段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建议要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围绕强链延链开展招商,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王超代表说,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受到滁州经济进步有质量,关心群众有实招,制定目标有方略,落实计划有抓手。建议要进一步支持农村发展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周萍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具体、主题鲜明、求真务实、措施有力,是一个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好报告。建议要继续推深做实“两强一增”行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多种粮、种好粮”,带动农户增产增收;要继续推广“大托管”模式,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保障粮食安全;要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实行订单生产、规模种植和优质优价收购一体化,充分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

李国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22年工作客观务实、实事求是、亮点纷呈,谋划2023年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2023年惠民实事,事事合民意、件件暖民心。建议要逐年提高思政课专职教师配置比例,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小学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切实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全椒代表团】

毕明福代表说,当前,滁州对高等教育非常重视,但仍存在数量偏少、体量不大、层次不高等问题。名城要名校、名校润名城。一所城市有几所大学在市中心,无论是核心竞争力还是社会美誉度都是非常重要的,滁州高等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滁州学院将在扩规模、上层次、高质量方面,加大“申硕更大”的推进力度,为建设现代化新滁州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光前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非常精彩,感受很深。取得的成绩一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二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双招双引”牛鼻子不松手,一批大企业相继落地;三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四是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五是来源于市委、市政府不断化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风险。建议:进一步提升招商的能力和水平;重视解决发展中的重大突出问题。

杨光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用“四个实”来概括:讲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客观实在,讲发展更加务实,讲文风力求朴实。2023年,全椒将结合工作报告的学习贯彻,按照“1699”总体思路,即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条主线,着力抓好招大引强、改革创新、培优培强、乡村振兴、民生福祉、做优环境等六项重点工作,持续攻坚九大行动,统筹推进九城联创,忠诚尽职、奋勇争先,为加快现代化新滁州建设作出全椒贡献。

唐雨代表说,三点感受:这是一个“满堂红”的成绩单;这是一个“大改革”的报告表;这是一个“大跨越”的宣言书。2023年,全椒将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深度推进九城联创,深入实施九大专项行动,并围绕转型升级,把高质量发展做精;围绕“两强一增”,把乡村振兴做强;围绕建管并重,把区域发展做优;围绕共建共享,把民生实事做实,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全椒开好局起好步。

梅志平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丰富,目标精准、措施有力。公司今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获批了安徽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公司面临人才缺乏和人工材料成本高等问题。期待与高校合作,给公司提供一些帮助。

张丽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客观全面真实,充满希望、令人振奋。建议:一是修通324省道西王段;二是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尽量减免农村学校学生交通、伙食费用。

王宏祥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丰富,深受鼓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了市、县各级的帮助,但因疫情原因,企业生产经营还是受到很大影响,下一步,将学习先进经验,提高水产养殖产量,探索产品深加工,增加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

杨庆闩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感受很深。市政府严格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报告描绘的蓝图令人振奋。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将向着描绘的蓝图奋力前行,为滁州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定远代表团】

潘金钟代表说,定远目前发展存在短板,如主导产业的集聚度不够,新引进项目支撑作用尚未显现,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进一步加快,要素保障力度有差距,项目落地转化速度还需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要从几个方面发力突破。一是聚焦一体化,奋力促融合。力争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皖北振兴中走在前列。二是聚焦强支撑,奋力抓工业。三是聚焦增动能,奋力攻项目。四是聚焦夯基础,奋力促振兴。五是聚焦守底线,奋力优生态。在此基础上,将统筹抓好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奋发向上,全力推动定远的各项事业上水平、跨台阶、进前列。

陈国祥代表说,几点建议:定远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狠抓招商引资,突出重点项目攻坚,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要加大园区建设,在盐化园区的扩容增效上持续发力,继续发展壮大盐化工产业,全力打造西部大工业基地;要坚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要聚焦合肥都市圈的辐射效应,主动谋划、深度对接,积极推进合滁毗邻区吴圩产业园区建设。

姚继超代表说,定远是农业大县,但是大而不强,产业层次有待提高。定远县粮食产量去年是大概90万吨,占到全滁州市一半。下一步,定远要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积极争取种粮大县的财政补贴,着力打造一批全国和省级的龙头型企业。要继续做大做强定远现代化农业,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做出品牌,培育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全产业链条,充分释放乡村产业的巨大潜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赵世通代表说,作为企业界代表,要贯彻好会议精神,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接下来将带领华塑公司:一是要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彰显国企忠诚和国企担当。二是牢牢抓住安全主线,实现安全高质量发展。三是壮大实体经济,做强产品体质扩量增效。两点建议:一是对定远盐化园区做进一步优势整合,清理“僵尸企业”,抓大放小,优势互补。二是将定远打造成投资沃土,加强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

戈国民代表说,作为城关镇书记,要认真贯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用于指导定城镇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建议:组织相关的市县人大代表外出考察学习一些农业合作产业化的项目,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方钟代表说,2022年定远供电公司用电量19亿千瓦时,增长率26.1%,增长率排名全市第一。建议:政府关注电网建设需求,让电网架构更加趋于合理。

顾翰翊代表建议,更多关注民生工作,持续推进“暖民心十大行动”。

张子军代表说,安徽农业大学江淮分水岭项目团队扎根定远6年,在种养业上取得了一定突破和成效。下一步,将再接再厉,为定远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凤阳代表团】

李宝君代表说,对凤阳经济社会发展提几点建议:一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坚持知行合一、推动工作。二要继续保持发展势头,产业是发展的基础,要锚定千亿目标,持续做大支柱产业,要坚定不移围绕打造千亿硅基材料产业,聚力做大做强。三要勇于探索改革新路,强化“改革源头”的政治担当,扛好改革大旗、当好改革先锋,尤其是在农村改革上要出品牌。四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依托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推进农旅融合,利用小岗村、韭山洞、狼巷迷谷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迎接旅游业的全面复苏。五要统筹抓好民生稳定,全力实施好暖民心行动,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蒋德勤代表说,报告对2022年政府工作回顾总结实事求是,通过一系列数据充分展示了滁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令人振奋和自豪;对2023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精准有力、切实可行,相信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大会结束后将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员工,继续把学校办好,为滁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安徽科技学院应有贡献,回报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朱林代表说,几点建议:一是统筹全市资源配置,并帮助凤阳向上争取,在能耗总量调剂方面向重点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倾斜;二是恳请市级层面加快推进宁洛高速改扩建、凤定高速、亳蚌滁宁城际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提升凤阳交通通达度;三是请求市委、市政府指导帮助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省际合作园区建设。

李中东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用9个字来总结:“不容易、不简单、了不起”,所有成绩实事求是,以数字和排名说话;对于未来目标任务的工作安排,同样有9个字的感受:“不平凡、不平庸、等不及”。对明年工作的谋划,吴劲市长讲了八个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认为还需要把握三个字“抢”“创”“做”。相信在未来,凤阳的各项工作一定会继续走在滁州的前列,也相信滁州将继续走在全省的前列。

朱伟代表说,报告的站位高、思路活、措施实,分析问题不折不扣、充分体现了市政府的态度和决心。几点建议:一是高度重视、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二是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抓在手上,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李军代表说,几点建议:一是全面推进主城区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分类,系统规划、长期落实;二是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动态管理,确保真正有困难的群众能够有房住。

王建国代表说,工作报告对2022年的回顾客观务实、亮点纷呈、奋勇争先;对2023年的工作规划,紧扣党的二十大主题,宏观展望、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张旻、陈爱代表说,报告振奋人心、目标明确、求真务实、鼓舞人心,具有很强的科学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工作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大家的干事热情。

【南谯代表团】

姚志江代表说,有四点感受:一是成绩来之不易;二是目标提振信心;三是措施务实精准;四是严抓自身建设。几点建议:一要进一步理顺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理机制,深化“市属区管片用”模式,积极推动管委会人员力量下沉、管理权限下放,由市级管委会负责统筹协调和督查指导,片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直接负责片区建设管理工作。二要把南谯区公交、自来水等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市级统筹,由市里统一规划实施、市级财政一体保障。

王莹代表说,过去的一年,滁州扛住了复杂严峻的外部大环境,找到找准了经济突破口。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全面争先的意识,充分体现了“拼”的精神、“抢”的态度;二是坚持项目为王,发挥好投资拉动、消费基础作用;三是狠抓工业,坚持了工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下一步,南谯区将贯彻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化压力为动力,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体,紧抓“双招双引”,聚全区之力拧成一股绳,奋力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贡献更多南谯力量。

傅文发代表说,三点感受:一是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做得很好,措施有力,在疫情的大环境下经济未受到较大影响。二是滁州干事创业氛围好,一茬接一茬,各级干部精气神和干事创业的作风态度非常好,能充分感受到滁州发展的氛围。三是明年工作安排周到细致,充分体现了滁州现状,实事求是,操作性很强。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投入支持力度;二要进一步加大长三角一体化推进的力度;三要加大对农村医疗水平提升的支持力度。

刘家珍代表说,三点感受:一是干得实、干得稳。二是发展好、发展快。三是报告目标明、举措新。几点建议:一要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高基层社区的服务能力;二要加大基础建设、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发展、设备购置、离退休费用和政策性亏损等“六大投入”;三要加大对公立医院支持,比如以重点局和城投公司作为公立医疗机构工程建设主体,为医院减负纾困。

胡月宝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通篇体现出一个“拼”字,是一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高分答卷。2022年滁州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特别是粮食实现了“十九连丰”,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为全方位夯实滁州粮食生产安全根基提供了科技装备支撑。建议:高水平、超时空编制村庄规划,提升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打造具有滁州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刘晓俊代表说,几点建议:一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擦亮“亭满意”品牌;二是加大绿色环保和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力度;三是银行要加大商业存兑的监管力度。

穆瑞代表说,几点建议:一要针对城南义务教育布点规划和学区划分统筹谋划,增加并合理规划、调整公交线路。二要合理规划新学校附近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点。

刘挺代表说,2022年外部环境形势严峻,滁州市取得的成绩难能可贵,让家电行业深受鼓舞。希望市委、市政府继续关心和支持家用电器研究院的发展。

【琅琊代表团】

周文芳代表说,琅琊区取得优异成绩,一是争的势头在提速,招引的百亿项目为“三个全覆盖”贡献了琅琊力量;二是好的品质在提升,几乎没有突出的信访矛盾;三是拼的劲头更强烈,“九问九争”等工作让人印象深刻。下一步,琅琊区要在项目建设上求突破,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放在首位;要在乡村振兴上创特色,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要在基层治理上提质量,进一步提升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创更多的琅琊特色;要在实干担当上加把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动担当作为,多为群众做实事。

余成林代表说,有几点体会,一是滁州发展动能势能更加强劲;二是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三是生态环境更加秀实;四是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下一步,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扩量提质,争取百亿大项目;要积极建设人才高地,打造长三角区域性人才强市。琅琊区要抓实产业转型升级,力争一些总部经济落户,专精特新力求突破;抓实产城一体发展,聚焦老城新城发展、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抓实民生工程,用心用情用力惠民生,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焦艳代表说,琅琊区将牢牢把发展抓在手上,做强实体经济、做活现代服务、做优基层治理、做精乡村振兴,拼服务、拼环境、拼治理,补足短板,坚持产业错位发展、招商链式发展、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老城和新区协同发展。牢牢把民生治理抓在手上,聚焦“一老一小”,聚焦党建引领治理“一张网”,聚焦乡村振兴新型示范区建设,把教育医疗放在重要位置。牢牢把信访维稳抓在手上,力求把矛盾化解在源头。聚力打造发展质量高、生态环境美、烟火气息足、治理效能优的“品质之城、幸福之区”。

杨邦文代表说,2022年全市上下同心同向、聚焦聚力,积极应对挑战,保持好势头,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几点建议:一是政府帮助个体工商户出谋划策渡过困难期;二是针对滁州旅游业、实体店等关门现象,政府部门多研究对策。

周祥代表说,几点建议:一是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将国有企业年轻员工纳入进来;二是政府和企业要共同行动,留住人才。

张允林代表说,报告成绩令人瞩目、用事实说话,充分体现市政府勇担当、敢作为的积极态度。建议:由政府主导,电网企业作为排头兵,用电企业积极参与,有序保证用电量。

朱家和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目标定位准确、部署任务精准。建议:一是提出更多民生措施暖民心;二是物业管理要提质提效,通过购买社区服务,实现良性运行;三是加大对城乡社区投入,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基本福利待遇,提高工作积极性。

汪星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思路清晰,规划具体。建议:一、老城区拆迁要以本地安置为主、异地安置为辅;二、大力推动现代化服务业发展,以创新创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三、对闲置的古建筑,可以提供给需要的群体开展活动,后期有规划新用途再交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