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历史库是什么意思 冷知识

冷知识

2024-05-23 20: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每一次有清宫戏热播,故宫的游览热度就会窜升一个档位

这不,《延禧攻略》余温未散,位于后宫东南角的“延禧宫”就成了热门景观

(故宫内唯一非木质结构建筑群)

但是大家是否有留意,清宫戏里,尤其是宫斗戏里

为了显示主人公蒙冤受辱,在主角光环加持不能处死的前提下

最常出现的桥段就是打入浣衣局/辛者库

比如《步步惊心》里面的若曦,就是被罚入浣衣局

刚刚结束的《延禧攻略》,主人公魏璎珞则是被罚入辛者库

那么问题来了,浣衣局/辛者库到底是什么地方?

真的如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是收纳罪奴的劳动改造场所么?

来来来,电视剧骗我系列又添新丁,让我们一点点揭开神秘面纱瞧瞧究竟

首先,自古皇帝登基后

为了维持庞大的皇族运转,配套的服务机构也随即诞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后勤要跟上

而在明朝,服务皇家的后勤部门由宦官管理

分十二监、四司、八局共二十四个细分单位,统称二十四衙门

我们熟悉的司礼监就是这二十四衙门之一,也是权利最大的单位

设掌印太监一人,秉笔太监数人

他们的权利有多大呢?

想想看历史上著名的大太监如:王振、刘瑾、魏忠贤

就是司礼监的一把手——掌印太监

而前文提到的浣衣局,位列八局之一,是二十四衙门中唯一不设在皇宫内的部门

具体地址在今天的德胜门以西

从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可见,浣衣局绝不仅仅是“洗衣服”这么简单

《明史·职官志三》记载,“凡官人年老及罢退废者,发此局居住。”

其中,年老者的存在是因为明朝后宫制度是“只进不出”,真正的一入宫门深似海

以至于清军进宫的时候,曾发现明宫里居然还有饿死的人

所以到了清廷的后宫制度改革,才有了25、35岁放出宫去的规定

而另一部分“罢退废者”,就是犯错的嫔妃和罪臣妻女

能把她们发配到皇宫之外受罚,自然羞辱的意味远大于“劳动改造”了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辛者库

从名字的发音来看,辛者库是满语“sin jeku”的音译

跟明朝的二十四衙门不同

清军入关后经过筛检合并,皇家后勤服务部门被缩水成了“十三衙门”

后来到康熙即位,则直接裁撤,改为“内务府”全权管辖

而内务府的当家人,则是由皇家专属的家奴,上三期“包衣”担任

我们熟知的曹雪芹家族,就是包衣出身

虽然对于皇族来说,包衣地位低贱

但是因为他们归皇家专属,一旦办差,权势极大

是满清朝代里地位特殊的一群人

所以我们前文提到的“辛者库”

不能因为有个“库”字,就以为是个地名,甚至是某个机构

它其实只是包衣组织里的下属分支,同样是服务人员

而且由于上三期包衣服务皇家,下五旗包衣服务其他王公贵族

所以辛者库人也遍布整个八旗

通俗来讲,“辛者库”更像是个头衔,是劳动者,蓝领工人这种

而且《大清会典》《内务府 会计司》载,“至从前缘罪入辛者库人,其口粮一体支给。”

可见,辛者库人分“内在”和“外入”两部分,而外入的罪人其实只占相当少的比例

另外,由于满清的等级制度很严苛,“在旗”和“非在旗”的区别明显

就算包衣是家奴,在主子面前地位低贱

但是他们毕竟“在旗”,拥有独立户籍,可婚配良人

甚至可以通过考试入朝为官,地位比“非在旗”的人高了很多

所以“辛者库人”作为包衣组织内劳动者,并非影视剧里演的那般凄惨可怜

清军刚入关那阵子,宫廷选秀除了从八旗中选人,包衣子女也是秀女备选者

像康熙帝的德妃,即四爷和十四爷的亲娘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就是满洲正黄旗包衣

还有《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令妃,就是抬旗入镶黄旗的内务府正黄旗包衣

所以总结来说

浣衣局是明朝的称呼,出现在清宫戏里是很穿越的设计

而辛者库出现在清朝时期,只是一种体力劳动者的称呼

隶属于包衣组织下,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具体单位

所谓罚入辛者库,就是相当于去劳动改造

包括早期(雍正前)的辛者库人,还拥有考试为官的权利

就算后期改制规定罚入辛者库人不许为官

但其身份地位仍旧比非在旗的贱民要高很多

怎么样,看完之后

是不是再看电视剧,就有了新的认知呢?

——p.s.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有趣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lxxspark)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