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中的那些太空城,NASA还真研究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卫星城的三种形式是 《三体》中的那些太空城,NASA还真研究过

《三体》中的那些太空城,NASA还真研究过

2024-06-03 09: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三体》中,人类计划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建造大量的太空城市,试图利用这些气态巨行星作为庇护所,以避免光粒子的撞击。出乎意料的是,人类等来的不是轻粒子撞击,而是降维打击。歌者抛出一片二向箔,让整个太阳系跌落到二维,直接变成一幅画。

回到《三体》的那些太空城市,我们有26座建立在木星后面,26座建立在土星后面,4座建立在天王星后面,8座建立在海王星后面。这些太空城市是什么样子的?

亚洲一号是在掩体项目中建造的最早的太空城市之一。它是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模拟重力。它长45公里,直径8000米,内部面积359平方公里,约为北京城区的一半。最多的时候,这里居住着2000多万人,随着新城的不断建设,人口已经下降到900万,不再那么拥挤了。

最靠近亚洲一号的北美一号是一个纯球体,它与亚洲一号的圆柱体代表了太空城形状的两个极端;空间城市多为椭球体,但长短轴所占比例不同。也有一些特殊形状的空间城市,如辐条形和纺锤形,但数量很少。

有趣的是,NASA的艾姆斯研究中心实际上研究过这些科幻太空城市。艾姆斯研究中心是NASA在美国加州硅谷的主要研究中心之一。它的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第二届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的实验室,1958年10月1日NASA成立后并入NASA。

上个世纪70年代,艾姆斯研究中心对人类的太空殖民展开严肃探讨,并研究了三种太空城方案,分别为环形(轮辐形)、球形(伯纳尔球)和圆柱形,基本涵盖了《三体》中的各种太空城。

这些太空城形态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通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模拟重力。值得一提的是,艾姆斯研究中心还基于研究进行艺术渲染,推出一批非常炫酷的概念图。

环形球形

柱形

当然,这些太空城的设想也并非NASA最早提出。比如,在阿瑟·克拉克著名的《2001:太空漫游》中,就曾出现轮辐形太空城,并成为科幻中的经典,被不断复刻。

事实上,在当时太空竞赛的背景下,人类在太空中投入了无尽的热情和想象。特别是阿波罗登月计划,让人类仿佛看到了太空时代的曙光。尽管在1972年结束了阿波罗计划,但大多数人仍然乐观地认为,再次登月、登陆火星,甚至太空移民,是可以预见的未来。然而,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人类再也没有踏上月球,更不用说太空移民了。

正如刘慈欣在2018年克拉克奖演讲中所说:

在《2001:太空漫游》中,在已经过去的2001年,人类已经在太空中建立起壮丽的城市,在月球上建立起永久性的殖民地,巨大的核动力飞船已经航行到土星。而在现实中的2018年,再也没有人登上月球,人类的太空中航行的最远的距离,也就是途经我所在的城市的高速列车两个小时的里程。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网络覆盖了整个世界。在IT所营造的越来越舒适的安乐窝中,人们对太空渐渐失去了兴趣。相对于充满艰险的真实的太空探索,他们更愿意在VR中体验虚拟的太空。这像有一句话说的:“说好的星辰大海,你却只给了我Facebook。”

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几乎同时崛起,它们就像人类文明的两条腿,引领我们走向未来。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双腿发育有明显的不平衡。

好消息是近年来,太空热潮卷土重来。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计划在未来十年内重返月球并登陆火星,我们有幸能见证这一切!相信人类起源于星空,也终将回归星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