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第一大寺游客众多,正门60年开一次,香花券只能现金支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海禅寺住持方丈是谁 普陀山第一大寺游客众多,正门60年开一次,香花券只能现金支付!

普陀山第一大寺游客众多,正门60年开一次,香花券只能现金支付!

2024-01-23 22: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普陀山第一大寺游客众多,正门60年开一次,香花券只能现金支付!

普陀山作为我国最著名的佛教圣地,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信众前往。它作为观音菩萨的道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上岛之后就能感受到一股悠然自得的意境,有不少人每年都去普陀山朝拜。

来普陀山,一定要去的就是普济禅寺了。普济禅寺又称前寺,始建于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是普陀山第一大寺,历代全山方丈均住锡于此。寺院规模宏大,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称,全寺殿堂六进,自南向北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

很多游客第一次来普济寺会发现普济寺的大门紧闭,只能从侧门进,很是疑惑,一般寺庙都是大门敞开欢迎香客前来。这其中有一个典故:清朝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来游普陀山,到普陀山已是夜深,见山门紧闭,于是让小和尚报告说京城来了个万老爷,要求打开寺门。小和尚报告方丈说有人要入寺,却忘了京城二字。方丈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寺门是不会开的,除非是天王老子来了。这个粗心的小和尚没有听完最后一句就跑了出来,转告说寺门不开,请走侧门。无奈,这个天王老子只好走了侧门。乾隆一气之下,回朝后下旨此门永不能开。普济禅寺主持后来听说果然是皇帝老子来过,便苦苦恳求,乾隆顾及自己的金口玉牙,便取折中之法,封此正山门只有在观音生日那天能开。谁知观音生日每60年一次,这正山门也就只有每60年开一次了。这种惯例延续至今。

展开全文

走到普济寺,首先看到的是寺前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它建于明代。这个时候莲叶茂盛,虽已过荷花花期,但还是能看到几朵荷花仍含苞待放,在阴霾的天气中点亮了一抹亮色。

池上有三座桥,东面一座为拱桥,称永寿桥,是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所建,至今保存完好仍在使用。桥上石栏柱头,刻有狮子40座,形态各异,生动逼真。

永寿桥通往菩萨墙影壁,上书“观自在菩萨”五个大字,字高五尺,苍劲有力。

中间一座桥北接着普济寺的正门,南衔御碑亭。桥中有一湖心亭,又称八角亭,正对普济寺山门。御碑亭系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建,中竖雍正所书丈六白玉碑一方,碑文记载普陀山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石刻非常精美,可谓双绝,也可见普陀山历来都受到皇家重视。

进入普济寺需购买香花券5元/人,只能现金支付,在习惯网络支付的当下,不少游客被拦住了。但比较好的一点是在普陀山,你感受不到任何推销你买香烛纸钱的“商业化”氛围,并且处处有提示游客谨防假和尚骗人的标牌,让游览也好,朝拜也好,更加的顺心舒畅。

普济寺沿中轴线依次筑有正山门(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藏经楼、方丈殿,主殿两旁有钟楼、鼓楼、配殿、客房等。即使下大雨的天气,寺内人气仍然很旺。

不同于闽南寺院多采用红砖墙,在普陀山的建筑多为明黄色砖墙,这也是皇帝御用的颜色。寺内古树参天,佛音缭绕,禅意悠悠。

普陀山第一大寺,正门60年开一次,香花券只能现金支付,游客却称:真佛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