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与生肖对照表 – 八字基础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十二生肖与12地支的对应关系 天干地支与生肖对照表 – 八字基础知识

天干地支与生肖对照表 – 八字基础知识

2024-06-03 07: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的十二生肖,在科学上是作为纪年、纪时之用的。

那么十二生肖为何会与天干地支扯上关系呢?这就要从中国古代的历法说起了。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天干地支与生肖的对照表。

十二地支自然物象

子:

子指的是滋的意思,指万物滋萌于既动之阳气下。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夜里十一时到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因此,十二生肖中老鼠就排在第一位了,并由此称为子鼠。

丑: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草木在土中出芽,成曲着将要出地面。在夜里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这个时间称为丑时,在十二地支与生肖的关系中就取为丑牛。

寅:

寅是移,引的意思,湞也,淳也,指万物始生寅然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夜里三时到五时,在十二地支中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于是生肖虎的地支年就是寅。

卯:

卯是茂,官万物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早晨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十二地支中兔属于卯时,因此被称为卯兔。

辰:

辰乃震也,物经震动而长。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龙在十二地支中属辰时,于是“辰龙”由此而来。

巳: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上午九时到十一时,在地支里面属于巳时,蛇比较甚欢在这个时间段活跃。因此,十二地支中巳蛇说的就是这个时间段。

午:

午是仵的意思,是万物丰满长大,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为马儿最为活跃、最会撒欢儿的时间段,也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因此在十二地支中归为午马。

未: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味,果实成熟而有滋味。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是羊吃草的最佳时机,而羊若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十二地支中属于未羊时间段。

申: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之体都已长成。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就会显得十分活跃,到处乱跳。原本猴子就最接近人,因此极有灵性,下午三时到五时,身体都已经形成了,因此申时被十二地支归为申猴。

酉: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成熟,也意为犹也,到这时都犹缩收敛。下午五时到七时,为酉时。此时,夜幕已经降临,鸡开始归窝。因此,在十二地支中,酉与十二生肖中的鸡配成一对。

戌:

戌是灭的意思,草木凋零,生气灭绝,万物尽灭。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十二地支中戌狗由此而得出。

亥:

亥是劾的意思,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万物收藏。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酣睡。亥时在十二地支的时间段处在最后,因此亥猪排在最后的一个时间段。

天干地支与生肖五行对照表

五行属木:甲乙寅卯 生肖属虎属兔。

五行属火:丙丁巳午 生肖属蛇属马。

五行属土:戊己辰戌丑未 生肖龙狗牛羊。

五行属金:庚辛申酉 生肖属猴属鸡。

五行属水:壬癸亥子 生肖属鼠属猪。

十二地支与生肖对照表

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十二生肖: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五行属性:子水 丑土 寅木 卯木 辰土 巳火 午火 未土 申金 酉金 戌土 亥水。

总结:我国从汉代开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还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而十二地支之所以正好与十二生肖相对应。

天干地支与生肖对照表是八字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干和地支组成了干支纪年法,用于纪年和纪月,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生肖也与干支有着密切的关联。生肖和干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时间和生活方式的认识方式。

在天干地支与生肖对照表中,人们可以了解到每个生肖各自对应的天干地支,而且每个天干地支还有对应的五行,五行与干支生肖的组合,则会构成一个人的八字,也称为命盘。通过研究八字,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命运、婚姻、事业等方面,以及顺应自然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同时,天干地支和生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认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万物是共生共存的,人们认识自然环境并与之和谐相处,对于一切的生命都应保护和敬畏。因此,在生肖的传说和干支的应用中,都能够看出中国人对于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尊重。

总之,天干地支与生肖对照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对于我们认识时间、认识自然、认识自己有着重要意义。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和传承这些伟大的文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