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V《四海漫游》主持人张小文:旅途中,有雨雪风霜,也有星辰大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张鹏 ​BRTV《四海漫游》主持人张小文:旅途中,有雨雪风霜,也有星辰大海

​BRTV《四海漫游》主持人张小文:旅途中,有雨雪风霜,也有星辰大海

2024-06-03 04: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四海漫游》无疑是领略风光、寄情山水的绝佳途径。

谈及与《四海漫游》结缘的契机和感受,张小文说:“我有用手机拍照记录时间节点和当时心情的习惯,翻看手机,翻到2019年11月23日,这一天是我第一次拍《四海漫游》,那期是冬季节目《寻找温暖的旅程》的第一期,我们前往中国西北的极寒之地新疆阿勒泰。

第一次记忆注定是最深刻的,那一期的节目不像专题片,更像是一个纪录片。在那个边界城市,整个拍摄团队与其说是一个摄制组,不如说是一个探险队:在没有通电的村落里拍星空、在一米厚积雪的原野上雪橇翻车、在等日出的山腰上我们冻得头发睫毛结冰……那时候,每一天都会有新的难题,但每一天大家都异常亢奋。也是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电视人内心的激情和执念,那种心底最原始的表达欲和分享欲,想要把真实的、难得的、美好的一切记录下来,并通过电视的剪辑和叙事告诉给观众。”

事关游历和感悟,王羲之在其名篇《兰亭集序》曾挥毫写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畅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对于《四海漫游》的观众而言,“游目畅怀”和“视听之娱”就是全部,但对于节目主持人和幕后工作人员来讲,“畅怀”和“之娱”的得来绝非易事。

说到主持《四海漫游》过程中遇到难忘的事情,张小文回忆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录制那期冬季节目《寻找温暖的旅程》,我们去著名的禾木村,到图瓦人苏克父母家拍摄。在大雪覆盖的11月,那里几乎与世隔绝,没有通电、没有手机信号。我们先开汽车,到没路的地方换马拉爬犁、再换毛皮滑雪板,一共要换三种交通工具才能走进图瓦深处。但到了那里的那一刻,那个画面我永生难忘,脑海中只有一个词:孤独。

整个山谷里只有两间房子,一座马厩,左边是白雪皑皑的巍峨大山,右边是枝桠茫茫的原始森体。尽管这样,苏克父母还是愿意待在这里,冬天对他们来说,就是喂马和劈柴。当我在路上冻的手脚几乎没有知觉的时候,一进屋里,奶茶、大肉,苏克家人的问候,一瞬间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原来幸福可以如此简单。虽然我们听不懂图瓦语,但通过他父母的眼神我们好像就已经开始交流。那一刻才发现,很多时候语言并不那么重要,一个表情、一个动作,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表达胜过千言万语。

后来天色渐黑,我们需要返回了,路上我惊呆了,没有一束人类社会发电产生的光,但这里的夜晚却格外亮。可能是纬度高加上地面全是皑皑白雪的缘故,没有光污染,银河触手可及,北斗七星不再遥远。因为没有信号,我们一直处于失联状态。渐渐地,美景也顾不上看了,不管是摄像老师还是我,大家都在马拉爬犁上冻得双腿没有知觉。后方在村子里留守的编导因为联系不上我们,担心我们出了危险,他急的直哭。

后来有时会想,如果那天在无人茫茫的冰雪中,哪怕再一次雪橇翻车、或者突遇野兽,我可能就没这么幸运还能在这里和你聊天了吧。那天深夜回到村子后,大家没有说太多的话,筋疲力尽,但能感觉到每个人心中受到的冲击和震撼,以及整个队伍前所未有的紧密。拍完那一期节目后,回到了城市的日常生活,我感觉心里很多东西在崩塌,又有很多东西被重建。我更能感受到平凡生活中那些微小又确定的小幸福了。

其实,旅游和做旅游节目是有很大区别的。时常,别人一听我是旅游节目主持人,都会第一时间发出感叹:真好啊!感觉他们内心潜台词就是:太爽了吧,工作就是公费去全国各地吃喝玩乐!

其实这是误解,正如有句话说的:一旦爱好和工作沾边,那这个爱好就毁了。

每次出完差,拍完两期节目,我一般要一周时间才能缓过来,可想而知工作强度。比如,到了当地一般都要拍日出日落和街景的延时,所以凌晨3点起来爬山、5点去鱼塘、通宵拍星空……是常有的事;美食几乎吃不到热乎的,因为刚出炉后每道菜都要经过摄像老师各机位拍个四五遍,导演和我则在旁边疯狂串词儿查资料;美景也是如此,看到的第一个反应不是欣赏,而是“这里我该咋说呢”?哈哈,所以工作和旅游真的太不一样。有段时间,我的购物习惯变成了所有东西都尽量买小样、一次性的,因为在外漂泊的时间比在家里都多,所以有的时候我也会特别怀念在家那种踏实和规律的生活。

所以,当每次别人发出感叹的时候,我从不会急着否定,因为确实已经如此幸运,况且各行各业都有各自不同的苦法,所以大家还是互相羡慕就好啦。”

作家蒙田说:“旅行是一种颇为有益的锻炼,心灵得以在旅行中不断进行着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在张小文看来,主持《四海漫游》不仅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也是一种难得的生活历练,她说:“因为拍摄《四海漫游》,我去了好多地方,从《寻找温暖的旅程》系列到《魅力侨乡行》系列,数不清的城市乡村、形形色色的人文风情,让我见识到了真正生活的样子,那种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生活本来的样子。以前一直在上学,去的地方都是精挑细选之后的,看到的生活也大多是美化加工之后的。而拍摄旅游节目,我学到更多的是:接地气、说人话、有自己。这九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异常难,尤其对看似‘经过专业训练’的‘象牙塔里出来的学生’。

刚开始拍摄《四海漫游》的时候,不习惯对着镜头讲自己的感受,习惯了背词、习惯了万无一失、习惯了被要求要表现得“完美”。但是这个认知被《四海漫游》彻底打破——不管是制片人、导演还是摄像老师,都希望主持人一定要说人话,讲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切忌‘起范儿’。但其实很难,因为讲出来感受的前提是你要有自己的感受。但正常人哪那么多感受,这就逼迫自己去变得特别好奇和敏感,对一切事物好奇,对所有感受敏感。只有当你细腻地去捕捉自己,才能真诚地表达出来,这个对新人来说不容易。因为很多东西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从何说起,找不到切入点,这个时候就得逼自己去发现它的‘美’,并时常总结形成经验。但这也是《四海漫游》带给我最大的改变。每个人其实从小到大关注的东西是有限的,喜欢东西也是相似的。但《四海漫游》让我走出自己的信息茧房,去面对这个充盈又丰富的世界。

主持《四海漫游》,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和所处的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知道了好的主持人应该如何去表达,好的电视节目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其次是增加了我的阅历,特别是《魅力侨乡行》第一、二季的拍摄,我们几乎走遍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每一个城市,对岭南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了解和挖掘,让我变得更加开阔。

当然,过程中也磨砺了我的意志。记得有一次,40度的高温,我们15天要拍东莞、顺德、中山3期节目。广东盛夏的那种闷热我现在还心有余悸,如果拿桑拿做比喻,广东的夏天就是湿蒸,大家知道蒸五分钟还行,蒸个半个月,整个团队所有人几乎都累倒了,大家平时无力到一言不发,宛若丧失情感的机器。但只要开始工作,摄像老师一拿起机器,导演老师一拿起脚本,制片老师一安排现场,瞬间又重回成一支能打的队伍,在镜头面前的我自然更不敢掉链子,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向前冲!

主持《四海漫游》,最大的收获是,有幸运遇到《四海漫游》栏目组的每一个人,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受益一生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事关实践探索的意义和必要性,陆游有诗为证。

谈及主持《四海漫游》节目的个人感受,说到《四海漫游》的现实意义,张小文说:“现在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当代年轻人旅游流程——睡到大中午、不去景点、房间吃外卖、下午茶打卡、回家。’虽说有调侃意味,但也的确是现实。现在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太多了,海量的信息看似丰富,实则容易让人麻痹,大脑和神经兴奋的阙值变得很高,网络上每天发生的千奇百怪的事情,容易让人们忽视了我们身处其中真实平凡的生活。

相对而言,《四海漫游》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是带领大家领略风景背后的故事。为什么这里的街道会是这样?为什么当地人是这样的性格?为什么这里的鱼要这样吃?为什么它叫这个名字……在如今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四海漫游》这样认真探索、追根究底的姿势才会显得格外迷人。”

END

RECOMMEND

推荐阅读

●青史留名“彭拍板” 追忆彭湃烈士之子 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

● 那英的优点和缺点都是……

●看三星堆上新,聊聊蚕丛、鱼凫、杜宇、鳖灵这些大神

监制:李浩 张彪

编辑:邢大军 戴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