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长安三万里》那些一定要带娃读读的英文翻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动画片片段英文翻译 惊艳!《长安三万里》那些一定要带娃读读的英文翻译

惊艳!《长安三万里》那些一定要带娃读读的英文翻译

2024-04-17 07: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写在前面:本文首发于公号无敌大薇薇,主张通识教育,从语言到全学科,从三观到批判性思维,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昨天有读者问我,有没有《长安三万里》的英文字幕原文,太美好了。

其实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注意到英文字幕翻译了,绝美的画面和宏大场面,40多首唐诗贯穿,而英文翻译,同样让人惊艳。不夸张的说,是信达雅的典范!

不仅遣词用句准确,还完美地符合中国古代礼仪,以及大唐时代背景,更是最大程度地兼顾了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

三刷完毕,给大家分享起来!也希望无论大人还是娃们,都能感受到语言之美,真是不分国界啊!

​可能有读者会问,这些唐诗已经有成熟的英文翻译版本了吧?为什么还要重新翻译呢?

这是因为电影字幕的翻译,和日常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很大不同。

观众停留在每个画面的时间是有限的,既要注意画面又要看字幕,所以电影字幕的翻译一定要简洁!要短!

而唐诗,往往文字极其简练,但背后却蕴含深厚文化背景和汉字之美。可想而知,对于字幕翻译者来说,这个工作得多有挑战性!

既要做到字数精简,又要尽量还原唐诗丰富的意象和文化内涵,还要兼顾电影画面的转换,实在不容易!

我专门找来了翻译名家许渊冲先生对于《将进酒》的翻译版本,来和电影字幕版本做了一番对比: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同样信雅达,也都通俗易懂,但电影字幕要短得多

比如对于原文的“须尽欢”三个字的翻译,许渊冲先生用了“drink your fill in high delight(高高兴兴地喝酒吧)”,很具体地还原了李白劝酒的这个行为,而电影翻译则选择了更笼统的表述“be joyous(要快乐)!”

而“千金散尽”的翻译,许的版本用了“A thousand gold coins spent”(一千个金币被花了出去),又是很具体地复刻了原文的具体意象,而电影翻译只有两个单词“Spend now”(现在就去买买买),这样一句祈使句既简练又有力,也是另一种出色的译法。

不仅力求简洁,还原原文,我发现这部电影的字幕翻译还在尽量做到押韵(比如上面后两句结尾的reasonseason),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再摘录一些我觉得很棒的翻译片段,大家一起来体会文字之美吧,不分语种,也没有国度,这是人类创造出来,传递内心的桥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Can you see the Yellow River decanting from the sky

奔流到海不复回。

And racing to the sea never to return?

decant: to pour liquid, especially wine, from one container into another (把液体,尤指酒)倒入,注入

这个decant用得太妙了,把黄河之水从天上倾倒比喻成了美酒从酒壶里倾倒出来,直接呼应了题目《将进酒》。

race: to move very fast; to move sb/sth very fast (使)快速移动,快速运转

而一个race,就把黄河水之汹涌之奔腾描绘得淋漓尽致!

烹羊宰牛且为乐,

Stew the lamb, prepare the ox, let us feast

会须一饮三百杯。

Tonight we'll drink three hundred cups at least

这两句的翻译我也很喜欢,第一句诗,由三个简短有力的祈使句组成,而且翻译很地道。

有人可能会说,这里诗句原文是“宰牛”,译者怎么改变了它的意思呢?

是的,这里译者没有直接翻译为kill或者slaughter the ox,而是使用了更符合烹饪场景的prepare,表示预备食物。你想啊,如果真的翻译成了杀牛,那外国人看了肯定就纳闷了:他们为什么要以杀牛为乐??

所以这里译者没有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正确传达出了这句话想要表达的完整含义:烹羊宰牛其实是为了做成美味大餐,最后一句“let us feast”就是“让我们尽享佳肴”的意思。

关于这个prepare,再补充一下。我们中国人喜欢说做饭、烧菜,但其实外国人相比起cook meals,用得更多的是prepare meals.

这是因为外国人冷食较多,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需要加热,所以指代煮、煎、炒这些烹饪方法的cook就不完全适用了。这就是饮食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差异。

最后一点,这两句依然做到了押韵(feast, least),不禁再次给译者点个赞!

整部电影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优秀翻译,在这里我就不做一一解析,留待大家自行品鉴:

这部片子的翻译是澳大利亚的畅销书作家和评论家贾佩琳(Linda Jaivin),同时她也是一位中国通,曾经为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英雄》等著名电影翻译过英文字幕。

贾佩琳女士是澳大利亚人

在中国生活过九年,热爱中国文化

如此优秀的中国国产动画,加上出色的字幕翻译,相信《长安三万里》一定可以带着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惊艳世界

当然,之所以特别关注这部电影的英语字幕,也是因为我最近一直在忙的这套《中国历史名人双语精讲课》!

书里讲到的大语文和历史知识就不用说了,每个孩子都爱听!

而我在做课的过程中,更是发现,用英语来学习我们的一些传统文化故事和作品,可以让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通过刚才“烹羊宰牛且为乐”这句诗句的例子我们就会发现,中文和英文最大的不同就是:中文更重意,而英语更重形!

中文的很多意思是通过暗含的逻辑关系来表达的,尤其是古诗更是如此,比如这里的“烹羊宰牛且为乐”就只是把“烹羊”“宰牛”和“为乐”这几个意象摆在这里,但是它们之间是什么逻辑呢?

其实是一顿丰盛的大餐!这层逻辑,是需要读者自己去悟的。而英文就不是这样的,你一定要把这些意象之间的逻辑用文字明明白白地给交代清楚。

所以,当我们用英语去重新理解中文古诗的时候,会发现好像有些意思更显然、更明白了。反之,我们也更能体会汉语,尤其是古汉语的含蓄之美和丰富词汇之美

比如我们再来看看这套《中国历史名人双语精讲课》中的一个例子:

在《杜甫》这一本书里讲到了《绝句》这首诗,其中,“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话英文就翻译为了“Two golden orioles sing amid the green willows”,amid表示“在……之中”,两个黄鹂在绿色的柳树间唱歌。

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古诗原文把那个“柳树”的方位逻辑给隐藏了起来?而英文是绝对不能这么省略的,这就是中文和英文的不同。

都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用另一种语言来学习中国文化,其实是多了一种看待我们自己的新视角。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两种文化理解得更加透彻,更是我们日后想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前提

在这套《中国历史名人双语精讲课》中,会围绕16位历史名人,从孔子、司马迁,到诸葛亮、杜甫,从范仲淹、苏轼 ,到王阳明、曾国藩,来给孩子们讲述从先秦到清,将近2500年的浩荡中国历史。

课里我会细细拆解书的内容,大家不用担心娃听不懂。同时,因为配套书的英文用语十分考究,词汇量丰富,能通读下来,对孩子大有裨益。

但也正因为如此,如何让孩子去理解文中词汇句型的用法,继而能够灵活运用,再自然而然转化为自己所有,就成了关键。

我用152节音频课,用老读者们都了解的方式,讲孩子们最爱听的故事。从语言知识点到精神内核,给孩子们彻底拆解,全部讲透!无论是从英语习得的角度来看,还是大语文历史的拓展完善,这套课程都能让孩子受益匪浅!

再次感叹,语言也是艺术,即使是不同语种,也能传递出同样美好。

THE END

0-14岁孩子成长分享

各类好书好物

中英文阅读+写作干货

国内外亲子游、营地和夏校

记录生活里的温暖和美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